微型小说:虎子

文/猎奇


微型小说:虎子

虎子是孩子他姨夫领来的,当时长得胖乎乎的,虎头虎脑,但乖巧机敏,灵活好动,煞是惹人喜爱,特别是妻子和孩子。

我对虎子不大喜欢,是因为在我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添丁加口,不但要给吃,还得给安排住处。可虎子不谙人事,不管我怎么想怎么待见,依然我行我素,视我家为自己的家,整天在人跟前跑来跑去,不时还唧唧吱吱几声,仿佛要与你谈论什么。不久,虎子就跟我熟了,只要看到我回来就急忙迎上前来,跟前跑后,当我坐下来时也就依偎在我身旁,甚至我拉张凉席找个阴凉地想休息休息,虎子也要睡在我身旁与我做伴。

第二年,村子整体搬迁,我家因院墙坍塌几次被小偷光顾,加之房屋瓦破椽朽漏雨,村里安排我家为第一批搬迁。在旷野里搞建设就我们一家,晚上需要留人看护现场,这风高夜冷的秋末不由我想到了虎子。

想到了曾经被我不屑一顾而又顽强成长,至今已身高近乎一米,特别是头一昂就如一头不大的小牛站在我身旁似的虎子,我顿时感觉我一下子威风多了,就跟过去电影里的某些镜头一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这到底是人仗狗势还是狗仗人势。噢!对了,只为了给大家说事,忘了告诉大家虎子是狗。

虎子是狗,但不是一般的狗,而是一条狼狗,棕褐色的披毛,细而长的嘴巴,直挺挺的小耳朵,纤细的腰身后边拖着一条几乎能拉着地面的尾巴。孩子他姨夫说虎子是狼与狗之交的产物。


微型小说:虎子

虎子很聪明。自小就在我的白眼和呵斥中生活,但它始终没有忘记它的职责和对我们家的忠诚,自从有了它,我们家就再也没发生过一次小偷进入的事件;虎子很通人性,我的每一个举动和声音的大小它都能够明白和理解。比如,我一伸右手它就后腿直立,立马给我右前爪;我喊一声“去”它便立刻离我而去,静卧一旁;我喊一声“滚”它就在我面前打几个轱辘。而当我晚上睡在建设工地那寒风瑟瑟的鞍棚里听到有什么响动,既怕冷又恐惧不想出去查看时只需喊一声“咬”,它就像听到指令的战马一跃而出,立即冲出鞍棚围着工地狂吠起来,直到我喊一声“回来”,它才应声而回;虎子很威武,特别是当外人进入我家建筑工地附近,它就立马连吼带叫,扑上前去,两只前爪一下就搭上你的双肩,顿时让你呆若木鸡、胆战心惊。你若反抗,绝对不是它的对手,尽管它不伤你,但你别想挪动半步,否则,你非敗倒它的足下。就为这一点,村上好多人劝我把虎子处理掉,说不咬人把人都能吓个半死不活。

我爱虎子,也舍不得我家虎子,尽管它的食量大得惊人我也不想没有它,因为它对我们家的忠诚和对自己职责的执着让我们全家既感动又佩服。但又鉴于村民的忠告,我不得不给虎子戴上了一条铁链,就像是如来佛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我让它专伺其职,既不越界又不卖歪。

时间不长,我家新屋建成,院墙一砖到顶,我也安装了一个两米宽的大红铁门,门上又套了一个小门,只要不出人车辆,每天只开小门供人出人,这样新屋显得既紧致又安全。我们全家人都说,这新屋的建成少不了虎子的功劳。爸妈又说虎子功不可没,但新屋安全了,虎子可以不要,再不要让人说三道四。我不答应,不能做对不起为咱家做出了贡献的虎子。

后来,有人要买我家虎子,我不卖,他跟我说这狗块头大,杀的肉多,他愿出高价。我一听他要杀虎子,我当时就火冒三丈,让他死了这份心,就是给我多少钱也别想从我手里买走。那人说我有恋狗癖。

又过了几天,又有人要买我家虎子,说是一个百万富翁,家里经常失窃,有时还与人为了一些经济纠纷而动手,他愿掏高价卖走虎子,夜里给他看家护院,白天给他游玩助威,初想这还能保住虎子性命,但我仔细一想,如果让虎子跟了这样的主,很可能学坏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我还是婉言拒绝了那位百万富翁。

再后来,来了两个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商人,他们也听说了先前我两次拒绝买狗人的事情,其中一个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他的养犬执照让我看,说是他们用虎子做种犬,另一个却要给我家虎子打防疫针,并说这与卖不卖虎子没关系,他要让虎子健康成长。我无话可说了,与他们交代了一番虎子的饮食习惯和虎子的行为语言以后,我把虎子领到了种犬养殖基地的小车上。虎子似乎也知道了它要易主,紧紧地依偎在我的怀里不肯离去,我只好随它到五十公里开外的养殖基地住了一宿。

第二天,我让养殖基地老板把虎子的铁链子给我卸了下来,这既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是我对虎子的一个惦念。


微型小说:虎子

【作者简介】猎奇,原名辛列奇,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高中文化,曾经务农、搞企业。于2000年至2018年先后担任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十余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陕西农民报》刊发影评《野山是可信的》、《陕西科技报》刊发小小说《偷猪崽》、《陕西成人教育》杂志刊发小小说《撑》。后辍笔。近年在“宝鸡日报”、“扶风文苑”、《作家世界》、“公务员高参”“江南传媒”、《情感文学》、“西府作家”、“西部文学家”、“华文原创小说”等公众号发表小小说、诗歌、散文多篇。现为“华文原创小说”公众号平台签约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