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中青年期,黃金時代的如何配置充足保障

人生的黃金時代如何抵禦風險?

在上一期,我和夥伴們分享了在一個人在兒童期所需要的保險方案。但是,從我們的生命週期來說,這個階段由於沒有經濟能力,承擔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小,所以並不作為保險的重點配置階段。

那什麼是你的重點配置階段呢?就是你的黃金時代。基本上可以從你邁出校門,踏上職業崗位的那刻起;隨著你在職場和家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你的保險方案需要動態調整來匹配自己的身價。

明星創業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他在2016年6月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那個時候,張銳的妻子有一篇叫《一個人,和他的愛》刷遍了朋友圈,那是張銳的妻子在亡夫頭七那天寫的悼文。

文中她說:

我曾對未來有過許多悲觀的假設,如果公司破產了我怎麼辦;如果公司中層管理團隊被全部挖了牆角怎麼辦;如果我先生入獄了我怎麼辦……

我給每一種不幸都是準備了預案。可是我從來不曾想到這種意外,就像你在京華時曾經和我說過的:“人生比小說精彩”。

在文章的結尾,張銳的妻子說:

我嫁給你的時候,你無車,無房,沒有存款。

現在你走了,你還是沒給我買過車,買過房,你也沒有保險,沒有理財,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和精力要一個孩子。

我們從來不去質疑張銳是一位優秀的創業者,也不懷疑張銳妻子的付出。但是,我們除了冒險奮鬥,是否應該給自己和家庭留下足夠的安全墊?

張銳去世前,曾經接受過雜誌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表示自己很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鍊斷裂怎麼辦。精神上的壓力很快反饋給身體,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兩邊的鬢角全白了,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紊亂。所以,所有的發生都不是偶然。

今天,我重提這個案例,是想重點提示以下三類群體:

第一類,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還沒有成家立業,年齡在25~30歲。這個階段的收入不算太高,父母可能已經退休。對於父母而言,已經不可能再次生育,那麼家庭最大的風險就是“失獨風險”。

第二類,創業者。事業發展的上升期,也是家庭責任最大的時候。家裡有退休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

第三類,揹負貸款的夥伴。如果家庭經濟支柱遭遇意外,那麼負債會全部轉嫁給配偶。

以上三類夥伴最突出的共性就是,作為家庭的經濟主力,風險集中,而且經濟積累還沒有那麼紮實,財務上的抗風險能力不強。所以,最合適的做法是用定價低、槓桿大的方式來對沖掉小概率、大損失的人生風險。

這裡有三項保險工具,提示大家關注:意外險、定期重疾險和定期壽險。這三項工具都滿足“定價低、槓桿大”的特點。

首先,來看下意外險。意外險可以說是每個人的第一款保險產品。

意外險,就是指意外傷害險。也就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作為保險標的,以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而造成死亡、殘疾、醫療費用支出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

特別注意的是,意外險裡的“意外”定義嚴苛,必須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意外能得到理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中暑、妊娠意外、過勞猝死、手術意外、潛水探險死亡等都不屬於意外險承包的“意外”。

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意外險產品太多了。保哥做一個簡單的提示,好的意外險應當包括兩點:

第一條,意外身故和意外醫療一個都不能少。市場上有些產品只保障意外身故或全殘,不保意外醫療。但一個人遭遇意外,輕傷和中等傷害的概率大,而身故和全殘的概率小。如果不保意外醫療,那麼意義就不大了。

第二條,看意外醫療的保額。有的產品附加意外保障責任保額很高,而意外醫療的保額很低。比如,意外醫療的保額只有500塊,那含金量就低了。

那意外險的保額多少合適?

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指導公告,意外險的保額應當是年收入的10~20倍。通常,我們以50萬的保額為一個標準桿。即使如此,保費也不會超過200元。

意外險,是年輕人的入門首選。為什麼?因為意外險的保險期限通常只有1年,這種短期型產品設計,結合本身就較低的風險發生概率,有效降低了保費投入。

說完了意外險,我們來談談定期型重疾險和定期壽險。

剛才我們談到意外險中是不承包“猝死”,因為猝死通常是由於心源性疾病引發的。誠如我們開篇所說的張銳的情況,就需要由這兩項工具來覆蓋風險。

重大疾病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為保險對象,當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時,由保險公司對所花醫療費用給予適當補償的商業保險行為。那定期型重疾險就是一定時期對被保險人進行保障,定價比終身型產品更為便宜。


配置重疾保險,看自身的經濟能力,有能力的儘量買終身重疾險,因為年齡越大重疾發生概率越高,年輕時買保費也相對便宜。剛畢業的青年人也最少配置一份定期重疾險。

關於重大疾病的事例實在不勝枚舉,就我們能夠看到的新聞,比如魏則西事件、羅爾風波,朋友圈各種各樣的疾病籌款 都在反覆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相比失業,重大疾病更容易讓一個家庭返貧。不過,大多數的年輕人會想:我怎麼可能生病呢。盲目的相信自己的身體,忽視了風險的管理。但是最終大量的案例讓我們看的揪心。

回到重疾險的選擇。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保額應該配置多少,以及重疾險覆蓋的病症範圍是否越廣越好。

剛才我們提到,意外險的保額應當是年收入的10~20倍;重疾險的保額定在5~10倍,最少得配置20萬。保費的總支出佔年收入的5~15%是合適的。

那實際發生的重大疾病到底要花費多少錢呢?

我們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14年全球癌症報告》,中國新增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數位列世界第一。腫瘤治療方面,我國人均惡性腫瘤治療支出已到達20萬元。而在現有的醫保體系下,大部分癌症治療所需要的進口藥物、非醫保內材料均需患者自行承擔。在部分腫瘤專科醫院,自費藥的比例甚至高達90%,僅僅靠醫保難以維持。所以,重大疾病險就是醫保外的必要補充。

根據剛才和大家分享的數據,如果你打算配置重疾險,那20萬保額就是一個標準桿。

第二個問題,覆蓋的病症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還真不是。

保監會規定,在內地,允許稱作重疾的產品必須包含6種重疾保障: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

其實,這6種疾病就已經佔我們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無論你在國內哪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了重疾產品,這6種重疾都是一樣的。不過,你最好可以選購那些附帶輕症責任的重疾險。

很多輕症雖然達不到重疾的標準,但是也是很可怕的,像單腎切除等,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也不是什麼小事;其次,很多輕症都是重疾的早期階段。這個時候如果有充足的資金治療,說不定不用發展到重疾階段就治好了。

最後我們說一下定期壽險。

在你配置完意外險、重疾險後,基本後已經覆蓋了常規的人生風險。

但是,如果你是家庭的經濟主力,建議還是再買份定期壽險為好。

定期壽險是指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保險期限屆滿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並且不退回保險費。

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保費低廉,槓桿率高,性價比強。

作為家庭經濟主力的你,買這份保險的時候,其實是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自己因意外而無法履行家庭經濟責任,那麼家裡的大小開銷該何以為繼?尤其是家裡的貸款和負債。那這筆保障賠償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今天的乾貨非常多,我們總結一下:

第一, 無論是奮鬥的年輕人、創業者,夥伴們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就是,經濟積累還沒有那麼紮實,財務上的抗風險能力不強。最合適的做法是用定價低、槓桿大的方式來對沖掉小概率、大損失的人生風險。

第二, 性價比最高的三個保險工具,意外險、定期重疾險和定期壽險。

第三, 意外險的保額應當是年收入的10~20倍;重疾險的保額定在5~10倍。保費的總支出佔年收入的5~15%是合適的。

如此一來,就能給我們人生的黃金時代帶來充足的保障,滿滿的安全感,儘可以在人生道路上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