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進行時】真實案例教你看懂通訊網絡詐騙!

真案例教你如何識別通訊網絡詐騙!

案例一:謊稱身份證被盜用詐騙

2019年5月5日11時53分,龍淵街道的吳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個電話,稱自己的身份證被人盜用並貸款8萬,要還其一個清白,後在對方電話操控下,在龍泉市中山路工商銀行ATM機上被騙走人民幣22000元。

警方提醒:遇到此類事情,要到具體銀行櫃檯確定真實情況,不要輕信電話並私底下進行轉賬匯款。

案例二:信用卡提額詐騙

2019年5月3日20時02分,家住大沙轄區的餘先生在微信上看到信用卡能夠提額便信以為真,結果通過二維碼掃碼,被騙799元。

警方提醒:網上辦理銀行類業務一定要通過正規銀行網站登錄,不要輕易登入手機信息、網上搜索的網址,也不要輕易將驗證碼發給他人,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財物損失。

案例三:冒充好友詐騙

2019年4月29日18時20分,大沙轄區的張女士報警稱:其同學QQ號被海南三亞的陌生人盜走,對方冒充她朋友向她借錢,被騙了2000元。

警方提醒:QQ、微信好友詐騙是騙子慣用的伎倆,一般QQ、微信好友都是親戚、朋友、同事,相互之間信任度極高,極易上當受騙。各種詐騙最終都是衝著一個“錢”字去的,凡是涉及資金時,無論金額大小,相隔多遠,一定要聯繫到本人,確認身份之後才能匯款。

2019年4月29日,龍淵街道的李女士及朋友吳某某通過微信購買東西時被騙4500元左右。

警方提醒:網絡購物時一定要仔細考察商家、注意選購細節、謹慎轉換付款方式、注重保護個人信息、拒絕霸王條款、防範陌生鏈接、冷靜對待低價、驗貨環節別省、保留購物憑證。

案例五:快遞理賠詐騙

2019年4月30日18時,季先生因接到快遞理賠電話,結果被騙1萬6千元。

警方提醒:凡是自稱快遞公司,要主動給予理賠的基本確定是詐騙,需要提高警惕。

案例六:網絡刷單詐騙

2019年4月29日15時48分,劍池街道的劉女士在網上給人進行刷單,結果被騙了9000多元。

警方提醒:“輕鬆獲得高報酬兼職機會”找上門時,需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輕易相信,同時需要注意,“網絡刷單”行為本身就具違法性。在網上兼職,一定要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洩露自己的支付賬號、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等相關信息,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如果不慎被騙,要注意及時止損,並收集好證據,第一時間報警。

案例七:網遊詐騙

2019年05月04日19時40分,西街街道的餘先生報案稱,在2019年4月27日至5月4日之間,其在微信“半價樂逍遙”平臺上,被人以帶著玩遊戲賺錢的方式騙走38000餘元。

警方提醒:遊戲賬號交易應在官網上進行,以確保有合法的維權途徑;以交納各種費用為由的遊戲賬號交易,一般都是詐騙,不要輕易相信。

通訊員:葉珍珍

審核:陳志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