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1927年3月,從廣州一路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攻佔了南京,並於4月18日舉行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典禮,蔡元培出任大學院(即教育部)院長,在其極力倡導和推動之下,參照法國教育模式而實行大學區制,將江蘇境內的國立東南大學、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等9所公立學校合併組建了“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以此紀念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的孫中山先生,時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張乃燕被任命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校長,成為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

張乃燕(1894—1958)字君謀,浙江吳興人,1894年出生於浙江著名南潯古鎮一個巨賈之家,其父親張增熙曾因患眼疾而出國治療時,曾順便考察了歐美教育,而深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南潯古鎮創辦了“正蒙學堂”,張乃燕從小就在“正蒙學堂”讀書,曾與朱家驊同學,而歷史頗為巧合的是,朱家驊此後接替張乃燕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張乃燕中學時期曾就讀於“杭州府中學堂”,這所學堂的前身是“養正書塾”,由杭州知府林啟創辦於1899年,1901年10月根據清政府《興學詔》而更名為“杭州府中學堂”,學制四年,所設科目有:經學、史學、算學、格致、化學、外語等課程。

張乃燕的大學時代是在蘇州東吳大學度過的,這是一所由美國傳教士創辦的教會大學,張乃燕入學時,東吳大學剛剛創辦不久,但張乃燕未及完成東吳大學學業,即於1913年春赴歐洲留學。

張乃燕先後入讀英國的伯明翰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及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習化學,並於1919年6月獲得日內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二十世紀20年代之前,中國留學生獲歐美博士學位者應該是屈指可數。

1919年底,張乃燕在去國六年之後,從歐洲回到家鄉小住後,被李登輝聘為私立復旦大學教授,期間曾撰寫了《有機染料學》一書作為教材,1920年又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在南潯家中

當時北京大學剛剛“廢門改系”不久,由俞同奎出任系主任,不久又由王星拱接任系主任,俞同奎與王星拱也都是留學英國並且是學化學出身,張乃燕還同時兼任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北京工業專門學校化學教授,此間為化學系撰寫了《歐戰之中軍用化學》、《藥用有機砒化物》等教材,1921年由北京大學新知書社出版。

1922年冬天,張乃燕父親張增熙病危,他從北京返回家鄉侍候父親並養老送終,當時愛因斯坦夫婦訪問日本途徑上海時,上海商業大亨、畫家王一亭於11月13日晚上在自家花園(即梓園)設宴款待愛因斯坦夫婦,由於張乃燕與王一亭是浙江吳興同鄉,既是留歐博士,又是大學教授,而且精通英、法、德三種語言,因此被王一亭請來參加接待愛因斯坦夫婦並擔任翻譯,並由此留下了一張十分珍貴的合影。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後排左四)與愛因斯坦夫婦等人合影

1923年,張乃燕的叔叔張靜江因病在南潯家中休養,孫中山聞訊書贈一副對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相贈,因為張靜江曾散盡家財,在經濟上無償捐助革命,被孫中山稱之為“革命聖人”,而張乃燕在張靜江的影響下,早在去英國留學之前,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可謂是老資格的革命黨人。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孫中山書贈張靜江對聯

當時張乃燕南歸探望張靜江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北京大學,而是被推選為浙江省教育會會長,同時兼任浙江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化學教授,一心報答和服務於浙江桑梓。

1924年5月,張乃燕追隨張靜江南下革命中心廣州,出任孫中山廣州大本營參議,1924年底孫中山北上商談南北統一之大事,因肝癌晚期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張靜江抱病赴京探望孫中山,張乃燕也因此離開廣州赴上海,到剛剛成立的私立光華大學擔任科學史教授。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的篆書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張靜江被推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還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蔣介石能夠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就是由張靜江提名的,可見張靜江在國民黨中的地位,張靜江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被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

1926年1月,張乃燕從上海再赴廣州,出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很快又出任外交部秘書,當時先後擔任外交部長的是胡漢民和陳友仁,張乃燕當年5月又出任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同時又在國立廣東大學出任工科學長。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張乃燕出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其時年僅33歲,如果其身後沒有張靜江這一強大背景的話,張乃燕能否有機會出任這樣一個重要位置,似乎很難說清楚。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

1927年6月9日是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成立紀念日,此前,張乃燕已經開始籌備大學區的工作,7月9日正式辭去江蘇省教育廳長之職,宣誓就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校長,由於中山大學在全國有好幾所,極易混淆而不易辨記,遂更名為“江蘇大學”,但卻遭遇了易名風波,直到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後,易名風波才被徹底平息。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國立中央大學校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央大學校長並不好當,張乃燕在其任期內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最終萌生退意,但他卻越過了教育部部長蔣夢麟,直接向蔣介石遞交了辭呈後,就躲到上海隱居去了,中國第一學府之校長不能長時間空缺,蔣介石和蔣夢麟對此頗費腦筋,在充分考慮了師生的意願之後,提出由陳布雷出任校長,中央大學師生均表示歡迎,但陳布雷自己卻堅辭不就,最終將張乃燕的發小和同學朱家驊,於1930年底從國立中山大學校長任上調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靜江

當時正值張靜江第二次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乃燕於是被任命為浙江省政府委員,並於同年當選為國民會議代表,其後張靜江與蔣介石在政見上產生不同意見,於1931年被迫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職務,而專任全國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乃燕於1932年1月出任副委員長,協助其叔叔張靜江的工作。

1933年5月,國民政府外交部任命張乃燕為駐比利時國特命全權公使,此前張乃燕曾在廣州國民政府外交部有過一段短暫的外交經歷,此次可謂是重回外交領域工作,當時他還受全國建設委員會之託,擔負考察歐洲各國的建設事業之責。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中)與外國船長合影

1935年5月,張乃燕結束了兩年駐外使節工作後回國,由於其厭倦官場上的醜陋和黑暗,此後他再也沒有出任任何公職,而是隱居於上海養病,終日沉醉於書畫之中,其家鄉浙江吳興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就文人畫士輩出,張乃燕自幼就深受影響,此間常與王一亭、梅蘭芳、俞振飛、徐悲鴻、周信芳等人交往密切,上海淪陷期間,張乃燕開始閉門謝客,一直過著隱居生活,並以習書畫、收藏文物鑑賞等自娛自樂。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書法

張乃燕是一個頗具個性的學者,在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也當屬於另類,其留學歐洲六年期間,親身經歷了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過程,他沒有躲避和遠離戰爭,而是以其獨特的視角關注戰爭的發展過程,收集相關資料並拍攝和記錄歷史照片進行研究,,由此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世界大戰全史》,其後又與人合作撰寫了《世界大戰史》,以及《羅馬史》、《希臘史》等西方文明發展的史學著作,一個學理科的學者,能夠為學界留下如此重要的史學著作,不能不讓學界史學研究者撫卷長嘆。

張乃燕:他曾是中國最高學府第一任掌門人

張乃燕著《世界大戰全史》

張乃燕出生於1894年甲午之年,其生肖是屬馬的,他的好朋友徐悲鴻曾為其畫了一幅《駿馬圖》作為祝壽之禮,張乃燕也是因腦溢血而辭世的,時間是1958年的夏天,那一年他才六十四歲,就過早地謝幕人生。

張乃燕與其叔叔張靜江,都是中國近現代可圈可點之歷史人物,通過叔侄二人的一生,可以窺探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以及“張氏家族”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產生的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