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寧城縣以大寧和小城子各取一字命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載:縣城西有大明城,有遼中京遺址,故名;另一說《中國地名辭源》記載以縣城西遼中京遺址大寧城得名。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久遠風光秀美,有“千年古都、山水寧城”之譽。她是紅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遼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寧城縣別名大寧、平剛城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南部,這裡北鄰喀喇沁旗,東連遼寧省建平縣、凌源市,南接河北省平泉市,西近河北省承德縣、隆化縣。寧城縣以大寧和小城子各取一字命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載:縣城西有大明城,有遼中京遺址,故名;另一說《中國地名辭源》記載以縣城西遼中京遺址大寧城得名。

下轄13個鎮、2個鄉:天義鎮、汐子鎮、忙農鎮、大明鎮、大雙廟鎮、八里罕鎮、大城子鎮、小城子鎮、黑裡河鎮、甸子鎮、五化鎮、三座店鎮、必斯營子鎮,一肯中鄉、存金溝鄉。縣人民政府駐地天義鎮,總面積4305平方公里,人口61.5萬。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境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足跡。夏商以來有匈奴、鮮卑、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戰國時起,縣境屬右北平郡,西漢時右北平郡治所設於平剛(今縣內黑城)。唐代設饒樂都督府,遼代設中京大定府(大明城),作為遼代中、後期國都,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金代將中京大定府改為北京,元代改北京為大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大寧府,尋廢。二十年設大寧衛,永樂元年(1403年)廢。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置喀喇沁中旗,治所大城子。1931年熱河省析平泉州部分地與喀喇沁中旗在小城子置大寧設治局,同年改為寧城設治局。1932年改置寧城縣,屬熱河省。1940年併入喀喇沁中旗。1946年復縣。1948年與喀喇沁中旗合併置喀喇沁旗寧城縣聯合政府、治所八里罕。1949年改為寧城縣。1956年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屬昭烏達盟。1969年劃入遼寧省,1979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撤銷昭烏達盟,設赤峰市,屬之。2012年,恢復一肯中鄉、存金溝鄉。全縣轄11個鎮、4個鄉。2013年,必斯營子鄉、三座店鄉撤鄉設鎮。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她位於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過渡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處為存金溝鄉龍潭梁翠雲峰,海拔1890.9米,最低處為五化鎮小烏蘭哈達溝,海拔429米。境內有七老圖山、努魯爾虎山西等山峰;河流主要是由老哈河、坤都倫河兩個水系構成;老哈河境內匯合黑裡河、八里罕河等河流;坤都倫河發源於境內存金溝鄉龍潭梁,在汐子鎮匯老哈河,構成了五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特徵。

寧城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縣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47.3%,高出全市12個百分點、全區27個百分點,黑裡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內蒙古保存最好的原始次生林和野生動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境內熱水溫泉被稱為中國北方最熱天然溫泉。礦產有金、銀、銅、鐵、煤、螢石等;古生物化石分佈較多,被譽為世界化石寶庫;農產玉米、高粱、穀子、甜菜等;有寧城老窖、蠶繭、柳條箱等特產。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雞鳴聞三省,馬嘯蒙冀遼;這裡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河北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素有三省通衢的美稱。縣城距北京380公里、距承德180公里、距瀋陽450公里、距錦州港230公里、赤峰玉龍機場100公里,也是內蒙古進京出海最近地區。國道306線和省道207線平雙公路、赤峰至凌源一級公路穿越境內,葉赤鐵路寧過境,設有寧城站、天義站、二龍站、汐子站等火車站。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境內旅遊資源較多,有迷人的打虎石水庫、也有浩瀚的黑裡河林海;主要景點有:大明塔、法輪寺、黑裡河自然保護區、福峰山、寧城溫泉療養度假區、紫蒙湖(打虎石水庫)、藏龍谷、遼代感聖寺舍利塔、葫蘆峪、遼中京遺址、西漢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遺址、春秋戰國時期南山根遺址等。其中,遼中京大塔(俗稱大明塔)是全國現存體積最大的實心磚塔。

內蒙古這個縣古代與北京同名,千年古都,山水寧城

遼中京遺址,遼中京是遼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其規模樣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個城市為方形佈局,東西長 8 華里,南北寬 7.5 華里,設有三重城牆,呈回字形分佈。皇城內建有祖廟和各類宮殿等大型建築,造型優美,氣勢恢弘。大定府當時一度成為當時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靖難之役之時,放火燒城。因城毀於明朝,後來稱這裡為大明城,新中國成立後,遼中京遺址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