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凡人俗事之二丶愛擺龍門陣的老牛

古城凡人俗事之二丶愛擺龍門陣的老牛​​ 前幾天回孃家 正逢下大雪老爸想吃餃子,我和姐姐趕緊上手包。我們邊包邊聊老家衚衕的人和事。老家已經拆遷好幾年了,當年的鄰居早己分散到古城各地,見一次面都很難。回憶衚衕裡的人和事頭一個想起的就是老牛(ou),他與老爸是同輩,離世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聽老爸說解放前老牛家是開染坊的。怪不得我幼年聽他說得最多的是:染坊能倒出白布呦!不過我記事起他家是拉氧氣瓶的,還兼做租賃紅白事兒所用的桌椅板凳等傢什!由於他家做著小生意生活自然比其他人家寬裕。我們經常見他家吃著白饃和大肥肉熬菜。所以他家人個個人高馬大,又肥又壯!

打我記事起老牛都是很肥胖,夏天的時候他總是光著膀子穿著一個肥大的白棉布短褲,頭刮的油光鋥亮,右手搖著一個大芭蕉扇,邁著八字步笑咪咪地從家走出來,彷彿迎面走來一尊彌勒佛。身後是他兩個胖孫子,又壯又高,一個搬著一個竹躺椅,另一個一手端著一個小巧的摺疊桌兒,另一手拎著一壺早己泡好的香茶,像兩個專門服侍他的小童子。老牛雖是個生意人,但他自幼酷愛讀書,尤愛讀歷史,所以懂得可多。在古城裡也數得上有學問!

八十年代初電扇是稀缺物件兒,天熱的受不了時,家家戶戶都是拿著大芭蕉扇夾著馬紮坐在順風口去乘涼。我們這個狹窄幽深的衚衕經常是吹著涼爽的穿堂風,自然就成了大家聚集處,一到傍晚衚衕裡鄰里圍坐,大人們聊天,孩子們嘻笑打鬧,往往是玩到夜深大家才會漸漸散去!

老牛為人詼諧愛說笑,尤愛和我老爸談古論今,所以我們小孩最愛圍著他聽故事。那時聽他講過《封神演義》、《西遊記》、《劉秀傳》、《明史演義》、《楊家將》、《岳飛傳》等等,他總是先呷一口茶就會繪生繪色地講上一段兒,然後再呷一口茶再講上一段兒,我們一見他茶碗裡沒茶了,就很有眼力兒勁兒地趕快滿上。我們往往聽他講的都入了迷,大人叫我們回去睡都不情願!

有時候老牛還會出一些腦筋急轉拐讓我們回答。比如他會問:"比鹽還鹹的是啥?"我們怎麼也猜不出來,他會說:"是齁呀!齁鹹齁鹹!"全衚衕裡都笑得前仰後合的!又如他會問:"啥是公被窩母被窩?"全衚衕的人都不知道,他便慢條斯理呷一口茶:"公被窩口朝外,母被窩口朝裡嘛!"全衚衕裡又是笑聲一片!他總是用他的詼諧和睦著鄰里!

老牛為人很大方。比如我們小孩最盼望是正月廟會,因為可以看精彩的民間社火表演!當"咚咚咚咚,鏘鏘鏘鏘"的鑼鼓敲打聲傳到我們這條街時,我們小孩子就趕快跑到老牛家報信兒:"老牛大爺,老牛大爺,高蹺來了!"他便在屋裡答應:"馬上就去!"不一會兒穿著黑色對襟兒棉祆的老牛邁著八字步不慌不忙的走出衚衕,身後緊跟著是他兩個抬著一張大八仙桌兒的胖兒子和一個拎著熱水瓶,一個端著一摞碗的兩個胖孫子!他們走到大街上,老牛指揮著兩個兒子把八仙桌橫在馬路中間社火表演隊的前面,他從懷裡掏出兩包"大前門"很有氣魄地拍在桌子上,然後讓孫子們擺好碗兒,他親自倒水端給會首!那些正前進著的民間社火表演隊就會賣他個面子,喝喝水,歇歇腳兒,然後就在衚衕口的大街上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把我們小孩子看得如醉如痴,會整整興奮一個正月......

現在回憶童年,記憶裡還是那位永遠都抹不去的胖老牛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