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光圈優先的拍攝技巧有哪些?需要注意什麼?

光圈優先的拍攝技巧有哪些,這是一個“熱門話題”,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場合都是用它來拍攝,但是不見得都掌握得很好。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單反相機的拍攝模式大致分為全手動(M檔)、全自動和半自動三大類。

全手動拍攝。就是光圈的大小、快門時間大小和感光度高低三項參數全部由人工手動來設置,你可以“任性”地調整,效果也有你自己“負全責”,相機只是做了命令的忠實執行者,不參與任何決策;擴充一下,也有的人將鏡頭的對焦設置成手動對焦,成了四大設置全由手動操作完成。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全自動拍攝。拍攝者只要負責構圖,剩下唯一的動作按動快門由你執行,其他都“與朕無關”。有的相機還有一檔“智能拍攝”,在一般全自動的基礎上,加進了一些“智能化”調整。這些自動拍攝的模式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當你對現場條件把握不夠完整、判斷不一定準確時,它來當家做主,免除了很多麻煩,不管如何總能給你拍到一張,至於自動模式拍攝的照片是否表達了你的創意和拍攝個性,它不能對這個事情負起責任。

半自動拍攝。半自動拍攝,就是在光圈、速度、感光度三個支撐性參數中,人為、首先設置一個參數,其他的兩項或一項交由相機自動生成一組參數,交給你執行拍攝。

首先選擇確定的是光圈,就叫做光圈優先;首先選擇確定的是速度,就叫做速度優先;首先選擇確定的是感光度,就叫做感光度優先。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這裡出現了“感光度優先”說法,有的人納悶,沒有聽此一說啊。是的,這樣說的人不多,這樣做的人更少,但是從邏輯關係上,這個說法是存在的,也是正確的,實際使用起來,也有它的獨到之處。

重點說說光圈優先。當你在相機的模式撥盤上選擇了光圈優先模式(通常標註為Av)後,剩下的有速度和感光度兩項參數。接下來有兩中選擇,一種是兩個參數都不管(此時感光度默認為自動),這時相機會自動給出一組速度和感光度參數,交由你去執行;另一種是你將感光度的參數選擇確定下來,剩下的只有速度由相機自動給出。概括一下,一種是“定”一“自動選”二,另一種是“定”二“自動選”一。

對於速度優先和感光度優先的解釋類似於上述。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回到正題,光圈優先的拍攝有哪些技巧

第一、從景深出發選擇光圈大小。光圈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進光量,就像水龍頭的口徑控制進水量一樣。但是光學成像的規律告訴我們,光圈的大小直接帶來了畫面的景深不同。

不錯,我們拍攝的照片就本質而言,只是一個平面,但是就反映的畫面世界來講,這個畫面其實是有厚度的,這個厚度就是景深。

打個比方的話,我們的畫面其實是一個箱型體,面對我們的是一個面,其他還存在著五個面;要是將面對著我們的這一面的邊線叫做長和寬的話,景深其實就是箱體的“高”,“高”的大小就是景深的大小。

我們設計畫面構圖時,總得考慮畫面的景深,就靠光圈的大小來設計景深,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規律來設計構圖。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第二、從成像質量考慮選擇中等光圈。一般鏡頭的光圈範圍在2.8—18左右之間,不同的鏡頭有著不同的範圍,有比2.8更大的比如1.8、1.4等,也有比18更小的。我們中華文化中比較講究“中庸”一說,就是不要走極端,不必在平常的拍攝中將光圈的大小用到極致;就成像質量而言,一般鏡頭在5.6—11左右之間有著最好的效果。

一般拍攝大風光、大場景和夜景時選擇較小的光圈,拍攝少數人或單個人像時選擇大光圈。很多人喜歡用大光圈虛化背景來拍攝人像,假如鏡頭的最大光圈是1.8,他就用1.8來拍攝,其實不是這樣的,儘管這支鏡頭最大光圈達到1.8,但是,使用1.8光圈拍攝時,效果又往往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就在比1.8小一到兩檔的光圈上,所以,這裡提醒一句,不必“濫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第三、整體把控學會“讓步”。光圈優先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有的時候“酒雖好別貪杯”。比如在拍攝夜景時,根據你的設想,用18的光圈來拍攝,以求達到很大的景深,據說還能拍出燈火的星芒效果,同時設置了比較理想的感光度比如200—400,但是,拍著拍著,隨著黑暗的加劇,速度顯示欄不斷閃爍,這是意味著,在你設置的光圈和感光去參數下,需要的拍攝時間遠遠超過的30秒,相機至少在這種模式下無法完成拍攝。這個時候,總得有人站出來調停,將某一項參數調整一下,來一次“顧全大局”,誰讓步呢,要感光度讓步的話,畫面噪點會增加,畫質會大大減低,誰來讓步呢,只有光圈讓步,就是適當加大光圈來解決。

要是在烈日當空的時候,光線太強,曝光時間太短,相機也會罷工的,這個時候誰來讓步,就是反過來通過減小光圈來解決。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

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