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十四中现象”看百年老校蝶变

行走在昙华林,你不仅可以体会到武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脉,还可以领略近百年中西文化交汇形成的古街特色建筑。而在昙华林的一侧,凤凰山南麓,“藏着”一所百年名校——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从“武汉十四中现象”看百年老校蝶变

2018年高考,学校一本率近80%,600分以上人数达40人,遥遥领先同层次省级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每年一本率保持10%的增长速度,被称为“十四中现象”。

凤凰山下,悄无声息的蝶变,他是怎么做到的?

百年老校焕发勃勃生机

凤凰山下,武汉市第十四中学8.1万平方米的天然氧吧校园风景宜人,追溯至1903年的百年办学历史更是厚重。

那一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创办“文普通学堂”,荆楚大地第一所新学体制的公办学校由此发轫。1912年,民国元年,该校更名为湖北省立一中。1955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并沿用至今。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十四中就跻身

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跻身湖北省示范高中之列。该校校友录星光熠熠,有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刘复基、石瑛、黄侃,前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也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彭少逸、陈庆宣、胡正寰;更有著名文学家严文井、聂华苓等社会俊杰。

先贤引路,在彰显学校厚重历史的同时,也昭示了学校的办学使命——培育英才

多元化

学校确立以全方位、全视角为基本核心的办学理念,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实现多途径育人的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格不断完善。

人文化

学校把人类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诉求,转化成成长中的青少年个体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主动诉求。在教育活动中,传播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现代化

学校以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强调博才教育,在学校内部各专业、学科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发展的机制;注重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开放的教育体制。

中俄实验班直通“莫大”

多元育人,是十四中为学生打造的一条通往成功的“立交桥”。学生可以根据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长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

在这条“立交桥”上,有一条路十分亮眼——中俄实验班。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有9名毕业生和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6名毕业生获得菲尔兹奖,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2016年,十四中与莫斯科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国内读两年高中,毕业时不用参加国内高考,直升莫斯科大学。

2018年,十四中的中俄实验班29名学生全部通过了预科考试,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多人取得了预科考试五分(满分)的好成绩。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去莫斯科大学参观学习,以便提前适应国外学习生活。

中俄班只是十四中多元育人的体现之一,学校交出的高考成绩单亦十分漂亮,连续13次荣获了“武昌区高考质量优胜单位”

2018年,学校高考一本率达到76.8%。美术生一本上线率92.3%,20多人被985、211高校录取,其中3人考上中国美术学院,1人考上中央美院。另有14名传媒生专业全部过线,12人上一本,其中7人被985、211高校录取。

2018年,该校足球队拿下湖北省校园足球总决赛第四名,以及武汉市校园足球联赛季军。校足球队7名学生全部被一本院校录取。2019届,该校13名足球生全部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取得一本院线单招资格。

去年,十四中桥牌队获得了第十五届省运会青少年桥牌男、女双人赛金牌;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高中组男、女双人赛第三名;湖北省中学生桥牌赛高中组团体冠军。

此外,学校还荣获了“2018武昌区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称号。

师生在幸福中教与学

让老师幸福地去教,目的是让学生幸福地去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用创客思维突破教学常规面。

目前,该校正实施“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以《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课堂规范要求》出台为契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评价方式。结合武昌区“一师一优课”“四有好教师”活动,创新组织方式和评价方式。

该校将全体专任老师分为讲课教师和评课教师两方,做到教学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老师们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的积极性得以大幅度提升,不仅参与率达100%,还有4人被评为武昌区学科带头人。

为了形成“颗粒归仓”的高考备考战略,十四中在“三个短板”方面做足除法,通过班级教导会、师生座谈会、错题重现、“三生两个一”等措施逐步解决“学生短板”“年级短板”和“班级短板”,落实领导

“包班制”和教研员、教研组长“走组制”,形成高考复习备考的倍增效应

在此基础上,学校涌现出了大量优秀教师,有武汉市优秀年轻教师、“幸福班主任”卢小白;也有“大爱无形”,默默资助瘫痪人士的爱心教师许雪玲;还有令学生们喊出“老师腰伤不好,我们背你到老”的高三语文老师李娟;更有用激情演讲激发学生斗志的热血教师吴爱国。

六招迎战新高考

新高考牵动人心。在迎接新高考上,十四中制定了六大策略帮助学生;组建了强有力的年级管理团队;加强对政策研究的力度;加大教师的储备力度

为了强化学生及家长的新高考意识,该校多次组织学生、家长大会,请专家进校园做选科走班等与新高考相关的培训,让家长和学生能深入了解新高考,积极迎接新高考。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该校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及职业生涯辅导员,每周都要上一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同时,该校引进校外专业资源,开设职业生涯大讲堂,并积极与大学和企业联系,为学生开设各类职业生涯体验课程。

学校还组织了专业的学生个性心理测试学生学科学习能力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努力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初步制定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选科的准备。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各类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如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课程、学科兴趣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拓展类课程等。

来源 | 楚天都市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