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永陵安葬四位追諡皇帝,怎麼會有五個墳頭和一個招魂墳?

蝶戀花緋


清永陵四個碑亭是四位追諡皇帝,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四位直系祖先。但是寶城安葬了五個墳頭和一個招魂象徵墳,多出來的兩個是努爾哈赤的伯父叔輩,因有戰功得以入葬永陵陪伴父祖。

前院正中按中長次右、左老右少的位序排列著“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顯祖德皇帝”四祖碑亭,碑上鐫刻著滿、蒙、漢三體頌詞,弘揚四祖的文治武功。像這樣在同一院子裡並列著四位皇帝的碑樓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它們的建築規模都相同,並在每座碑樓前後左右各有一條坐龍,寓意清王朝穩坐江山。

在清朝長達268年的過程當中,先後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帝共九次親臨永陵祭祖,其中康熙兩次、乾隆四次、嘉慶兩次、道光一次,除此尚有雍親王等代祭兩次,乾隆皇帝在第二次東巡祭祖往返時間就用了191天,可見當時朝政是相當穩定的。

清王朝的六位先祖就安息在這裡。其中五位的墳墓由散土修成,這般寒酸的建制令人不解。因為在清朝皇陵中即便是低級嬪妃下葬也有磚石建制。
乾隆帝第二次東巡祭祀永陵封寶城內一珠古榆為“神樹”。

【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爾】

1405年(永樂三年)愛新覺羅·孟特穆(猛哥帖木爾)接受明朝招撫,因協助明軍作戰有功,1433年晉升建州左衛都督,同年遭受叛軍襲擊遇難,屍骨葬在朝鮮會寧府。
愛新覺羅·孟特穆在艱苦的環境中投靠明朝以圖生存,為建州左位後來的崛起做出了貢獻。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帖木爾(1370年-1433年,又名愛新覺羅·孟特穆)為“肇祖原皇帝”。

【顯祖宣皇帝:塔克世(努爾哈赤生父)】

顯祖塔克世為景祖覺昌安第四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生父。1574年因協助明朝剿滅建州女真名酋王杲有功,授職建州左位指揮。1583年在古勒山之戰中與其父覺昌安同時遇難。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尊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

【興祖直皇帝:福滿】

興祖福滿是努爾哈赤的曾祖父,史稱“寧古塔貝勒”。福滿生活的時期,家族興旺發達起來,為後來清朝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1648年被順治追尊為興祖直皇帝。

【清景祖翼皇帝:覺昌安】

景祖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祖父,他率長子一舉翦除一時稱霸的碩色納、加虎兩個部族,永陵地區方圓二百里都為寧古塔貝勒所有,從此結束了本部族漂泊的生活。1583年覺昌安父子在古勒山之戰中被明軍誤殺。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尊覺昌安為清景祖翼皇帝。

【武功郡王:禮敦】

武功郡王禮敦生卒年不詳,為景祖覺昌安長子,因翦除部族有功被賜號“巴圖魯”。努爾哈赤感念其功績將這位伯父安葬在永陵,陪伴自己的父祖。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追贈禮敦為武功郡王。

【恪恭貝勒:塔察篇】

恪恭貝勒塔察篇的生卒年和事蹟失傳,他是覺昌安第五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塔察篇有功績,所以在順治年間追贈恪恭貝勒。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