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们就知道的 陈胜、吴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在跳动


陈胜,吴广,被广为人知主要是由于司马迁的那本史记,具体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没人知道了!司马迁写史记之时,他们已经死亡100多年了,又有谁还记得这个失败者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同你知道100多年前洪秀全是什么样的人吗?你不知道,我们所有的历史资料也许都是错误的,都是被修改了的,即使现在注定成为历史人物的人,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你不知道,人都是复杂的,多面性的,尤其是陈胜他们这种人,里外两张皮!翻脸不认人,表里不一都是基本操作。你应该纠结的不是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什么样的人能带给你什么?就是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又能怎样呐?历史不是吹毛求疵,死钻牛角尖而是了解分析他们所带给我们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送你一句话,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待你游太原


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中,把陈胜写入了"世家",足见陈胜的历史地位和分量。

↑陈胜是反抗暴秦第一人↑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陈胜是一个胸怀大志,也有一定能力的人物,按照韩信与刘邦论兵的标准,韩信能够驾驭"不限数目,多多益善"的兵力,刘邦能够驾驭各种能人异士,那么,陈胜的能力呢?

适合当一个小官,驾驭1000人左右的军队规模,已经是他的上限了。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带着九百名戌卒,按照规定,要去往渔阳一带戍边。

都怪一场不停歇的狂风暴雨,耽误行程已成定局,依照当时秦朝的法律,误期者一律斩首。在强烈的求生欲作用下,陈胜想起了当年立下的鸿鹤之志,如今,身边有了900名待死的成卒,逃也是死,反也是死,他和吴广讨论后,决定造反,赌上这条命!

↑大泽乡起义↑

秦朝的灭亡,就此这场暴风雨开始了,六国故民和日贵族们还在灰溜溜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竟然是一个出身普通的老百姓举起了反秦的旗帜。

单凭这份勇气——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反抗暴权的老百姓,陈胜和吴广的历史地位就无法动摇了,更何况,陈胜还说出了那句捅破了所有皇权裤衩的真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意思的是,代替陈胜完成反秦大业的,恰恰不是六国贵族之后,而是另一个小老百姓-——刘邦。刘邦称帝后,特意为陈涉置守冢30家,按时牺牲血食祭祀,直到王莽战败后才断绝。可见刘邦是发自肺腑感谢陈胜的。

比较一下陈胜和刘邦,就能看出陈胜为人极其致命的弱点:他既不会打仗,更不会驭人!

其实,陈胜手下不是没人,但队伍很不团结啊--武臣直接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周市倒是聪明,捧出个魏国公子魏告当魏王,此举直接导致本来活的好好的魏告,在次年被章邯击破,为了保护老百姓,依照约定自焚而死。

↑陈胜起义军一度声势浩大↑

葛婴奉陈胜命令,向东南攻打原先的楚地,为了号召人心,拥立襄疆当了临时楚王,襄疆的楚王位子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到了陈胜自立为楚王的消息,一山不容二虎,一楚不容二王,葛婴就把襄疆杀死了。

那楚地的人心呢?陈胜和葛婴就不管不顾了?

可见,陈胜的起义军阵势很大,他的部将不但能够拥立六国旧贵族,甚至不乏自立为王的野心家,那么,问题来了,陈胜算什么?下面的部将根本就不服他。

甚至陈胜的老乡,在陈胜称王后,还把他当成搬砖的工友,是可忍孰不可忍,陈胜把不识好歹的者乡给宰了。司马迁说,此举导致陈胜离心离德,是败笔。笑话,一个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老乡工友能做什么?

↑陈胜很快就败亡了↑


陈胜离心离德,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能力不行。他杀不杀老乡,都不能镇服自己手下的部将。

最憋屈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起义队伍合伙人,堪称二当家的吴广,因为和另一个陈胜部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一刀咔嚓,而且,田臧还是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真是杀人诛心啊。

可见,陈胜和吴广,都很有勇气,但他们实在不是造反打仗当领导的命,本来他们两人当了秦朝的屯长,已经混出点模样,可偏偏那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把他们卷入了时代的狂流中。

纵然有鸿鹄之志,却只有燕雀的飞行能力,怎么可能混出一片天呢?

王候将相,是不问"有没有种"的,但有没有那个本事和运气,才是关键啊。

不知道陈胜吴广临死前,会不会后悔?


我见青史多妩媚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毛泽东


苟富贵,勿相忘

陈胜虽然是一个农夫,却素有大志。

我们都听过早年替人耕种时,曾愤愤不平地对一起种地的伙

“苟富贵,勿相忘。”伙伴嘲笑他:你一个做雇农的,何来富贵?陈胜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要知道故事一开始陈胜只不过是个我们常人中,一个爱说大话十分平庸的人设。按理说这样的人就应该一辈子,种种地,娶个媳妇,生个娃,然后,娃长大了,再娶个媳妇,生娃,种地。

<strong>

一场天赐大雨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支由有“闾左”贫民组成的九百人的队伍被征调去边境渔阳屯戍。一场大雨赐给了他这种机会。正在此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阻隔了他们的去处。九百戍卒被大雨阻隔在大泽乡,无法继续他们的行程。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等死,死国可乎?

按常理来说,在这场大雨下下来的时候。陈胜们的命运已经被定格。似乎上天在说,今天,你们这群人就要在此交代了。

不想死,所以成功

没有人是想死的,而且死在这该死的天意。所以,怎么办?只能起义。我们试想,如何不是陈胜吴广的带动,会有项羽、刘邦也未可知。

可似乎,一切就像一个游戏脚本,既定的代码已经写好。每一步就按照程序进行下去就好。

那么,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消灭暴秦的统治吧。反正已经是将死之身。

我们都知道,穿鞋怕赤脚的,赤脚的怕不要命的。

我们都知道这伙人,一开始就是不要命了,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已经没命了。但是一开始他们成功了。

迅速灭亡

成功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这就是历史最大的魅力。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脱离了本阶级的群众;二是任用坏人,偏听偏信,脱离了共患难的干部。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一开始属于哪个阶级,这就是我们的本。任何时候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取得胜利的基础条件。  


嗟乎侠


小时候,我们读陈胜、吴广的时候,大概只知道他们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正因为他们的号召,最终暴秦被灭亡了。

陈胜的那几句“名言”确实流传千古,但是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名言警句”并不一定都是当时的原话,甚至都不是当时曾经说过的。所以不管陈胜有没有文化,也不妨碍他“说”出一些名言警句,更何况陈胜、吴广读过书的可能还是有的,能够被选为九百人的屯长,有一定领导才能也是需要的。他们的起义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正应了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真的有多强。

而他们的起义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也跟他们能力的不足和对时局的判断失误有很大的关系。

陈胜、吴广最初起义选了两个代言人——扶苏、项燕,然后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上学的时候就很不理解,明明选择的是复兴大楚的政权,却为什么要用扶苏做代言人呢?秦朝的公子什么时候成为楚国的代言人,真是滑稽。后来读史记,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陈胜他们当时大概只是选了两个他们认为很有名气、可以被选来做代言人的人选罢了,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性。而”大楚兴,陈胜王“就有较强烈的目的性了,那就是我是大楚的代言主,我陈胜才是楚的王。

相比之下,后来项梁采用范增的意见,立熊心为楚怀王,继续楚国的香灯,就显得聪明得多。

所以,后来陈胜虽然势力发展壮大很快,但是却没有什么凝聚力。他既没有选曾经的楚国皇族立为王,也没有选择他的代言人项燕的后人,而是自己称王。后来的起义军真的就成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谁先抢的地盘算谁的。

随着吴广被杀,起义军内部随着“蛋糕”的不断做大,也开始自己分“蛋糕”了,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与此同时,之前纷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张楚政权失利已经不可避免了。

最终,在秦末名将章邯的攻击之下,陈胜最终兵败,随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

陈胜、吴广起义,从开始到失败,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当时天下,只差一个振臂一呼的人,所以当陈胜、吴广拉起大旗的时候,诛秦之风日盛。不过从陈胜、吴广的发展、壮大到灭亡的过程,水一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便他们没有被秦所灭,他们也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暴秦被灭,群雄割据的时代,他们也会是较早被灭的一股势力。


事实证明,陈胜当年说的“苟富贵,勿相忘”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当年陈胜说这句话时候的倾听者,后来在他为王之后,便真的去找他了,结果落了个被杀的下场。共富贵和共患难从来都不是划等号的。


水一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提到这些经典名句,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秦末的乱世。说出这些话的人并不是名门望族,也不是饱学之士,而是一个叫做陈胜的年轻人,他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这么说你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这些口号,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能说的出来的,陈胜背后是一股暗流在涌动,这股暗流就是秦末的反秦势力。没有他们的背后操控,单凭陈胜、吴广很难兴起什么风浪。这些口号是事先就策划好的,因此说出来才具备极大的蛊惑性和号召力。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是整个秦末乱世的开端,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时之间天下皆反。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秦帝国,逐渐开始崩塌,六国的复辟势力,有野心的豪强,有秦末的游侠和名士。如楚国名门项氏,沛县的亭长刘邦,秦末名士张耳,都被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陈胜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受过教育、知书达礼的人。陈胜很可能是楚国贵族之后,所谓的“大楚兴,陈胜王!”和陈胜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张楚”,就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吴广可以说是陈胜的军师,很多口号和策略的制定人就是吴广。前台的陈胜王,后台的吴广谋,这台秦末的大戏,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因为形形色色的角色和热热闹闹的故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绝对的社会人,平时一定是豪爽仗义的人,而且是相当有头脑的人,不然如何统一当时的900多人揭竿而起起义。据史记记载陈胜年轻的时候就有鸿鹄志有远大的志向,并且告诉和他一起干活的人,苟富贵,勿相忘。就是如果富贵了,大家不要忘记彼此。但是陈胜和吴广对于人心的估计都太浅薄最后都死于自己手下,陈胜更是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可以得出陈胜吴广是有勇气反对当时环境,也有一定谋略建立张楚政权,但是不会驾驭自己的手下。对人心认识不足,总体来说还是太善良。





乐弟的


中学的时候学习的历史,就是陈胜吴广因为大雨无法预期到达修建长城的工地,而发动的农民起义,直到现在出土了秦朝的法律竹简,竹简上明文规定,像陈胜吴广所犯得错误,只不过是罚金和藤甲,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去也是死,反也是死。为了师出有名,振臂一呼,起义。史记记载的其实有很大的水分,汉朝写的史书,会歌颂秦朝吗!既然秦朝那么好,汉朝为何会去推翻他呢!说的好听是农民起义,难听点就是造反。


飘渺清秋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是男人,按现在标准讲是有忧国忧民有反抗强权剥削压迫的斗士,也是聚众闹事捣乱社会制序制造混乱\b的坏分子


老鹰8996


中学的时候,认为陈胜吳广是大英雄,是人民的伟人。人到中年才知道"王候将相"是有种乎。领袖需要时间磨砺的,第一个想改朝换代的都是英雄,但都会死在沙滩上。后发制人,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后浪勃发的英才才会夺得天下。叫广集粮,多得心,缓称霸。学姜子牙要有周武王平台,学刘帮要将相杰出,学比尔盖茨要有深厚的背景。所以不要夸夸其谈的雄心壮志。而且这些王候将相几千年只出一位,同时历史具有偶然性和复杂性,千万不要引导年轻人去做春秋大梦,这-会害人的。


司馬尊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拉开了广大农民阶级反抗暴秦的序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动乱。小学时候的我们只知道陈胜吴广是造反者叛逆者,不知道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