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山甲”鋪設管道!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頂管機始發

中華建設網訊(記者 邱莎 通訊員 汪緒普 李穎 阮哲予 徐群)

5月10日上午10時18分,武漢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綠投號”頂管機順利始發,標誌著全國首條深層汙水處理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進入頂進階段,為項目施工正式按下“快進鍵”。

看“穿山甲”鋪設管道!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頂管機始發

此次頂管機首發所在的10號豎井位於武漢市落步咀地區,豎井直徑為14.6米,深22.8米,入巖13.6米,為單向始發井。“綠投號”頂管機將兩次從該豎井頂進至11號豎井,線路全長1527米,主要穿過中風化含鈣泥質粉砂岩及中風化砂礫岩等。

記者瞭解到,頂管機似地鐵盾構,是隧道施工領域名副其實的“穿山甲”。頂管施工是一種非開挖式地下管道埋設施工技術,由頂管機在工作井內藉助頂進設備產生的頂力,克服管道與周圍土壤的摩擦力將管道按設計的坡度頂入土中,並將土方運走。一節管道完成頂入土層之後,第二節管道繼續頂進。

看“穿山甲”鋪設管道!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頂管機始發

武漢大東湖核心區汙水傳輸系統工程由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建三局投資發展公司共同投資、中建三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由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支隧工程緊鄰東湖水域和武漢站服務區,總長3.4公里。

作為大東湖汙水傳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支隧工程猶如主隧的“毛細血管”,可將落步咀預處理站處理後的汙水輸送至三環線青化立交處,與主隧傳輸的汙水匯流,一同輸送至北湖汙水處理廠進行淨化處理,再排入長江,為城市排汙排澇發揮重要作用。

看“穿山甲”鋪設管道!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頂管機始發

中建三局支隧工程施工負責人楊聖虎介紹,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隧道呈並列雙弧形,單線總長度約1691米,最深達33.28米,為國內目前最長最深的支隧隧道。由於施工地段地質軟硬不勻,沿線又有多處需穿越地鐵線,對頂管施工的技術控制、精度掌握、風險控制能力等要求極高,項目為支隧“量身”訂購頂管機,採用的微口徑頂管橫截面僅為普通地鐵隧道的1/8,且埋深可達20至30餘米,是普通汙水管網的4到5倍,能有效實現複合地層條件下的雙頂管施工。

據介紹,武漢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從開工至今,已完成2個豎井封底和“四泵站一支線”及配套管網工程中二郎廟站點配套管網預驗收,達到新生路段來水通水條件。沙湖泵站、武東預處理站及落步咀預處理站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預計2019年底實現通水目標。

看“穿山甲”鋪設管道!大東湖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臺頂管機始發

項目建成後,武昌片區現有的3座汙水處理廠和在建的北湖汙水處理廠將實現‘四廠合一’,屆時武珞路以北的半個武昌城、東湖核心區周邊的汙水都將快速進入北湖汙水處理廠,未來可達到150萬噸/日的汙水處理規模,不僅將惠及武昌130平方公里內約300萬居民生活,更是武漢市“共抓長江大保護”、實現“四水共治”的創新實踐。

(獲取論文優先發表、文庫文獻下載、單位/個人專欄推廣等權益, 詳情請私信小編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