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面朝东方,我正在西村。 我不知道如何开启这一扇记忆的大门。曾经似乎很沉重的岁月,在今日,却变得如此轻慢而悠扬。村头的喇叭声飘拂在广袤的田园上空,被寒风裹挟着,时远时近,若隐若无。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风将老牛的低吼声送来,也将田园的画卷打开。在西村四周,现在已经是收割后的景象。一切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显得舒适而悠闲,让人觉得农村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困苦与辛劳。 在冬季,因为少了蚊蝇的侵扰,老牛很安静。温柔的大眼睛十分明亮,让人对牠多出了亲近。但牠总还是要独立在寒风里,并没有获得人们在怀旧时更实质性的爱意。 面朝东方,我在西村,似乎还是感到有些寒意。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母亲的爱意全部倾注给了家人身上。即将过年,冬季再冷,她也会挑上重担,步行两里地,去村外的水塘边浆洗。然后将洗过的被褥晾晒在村头的田野边;在团圆的日子里,孩子们睡在梦中,满满都是故乡太阳的味道。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祖母守在村边的水塘边。但凡能动,除了帮助家里缝缝补补,她自己的衣服是从来不需要子女料理的。祖母坐在碧绿的塘水边,告诉你,塘水是活的,是从村外的水阳江流进来的。水阳江是西村的母亲河,西村每天清晨的第一缕朝阳,便是从水阳江上趟过来的。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父亲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煮水阳江的水泡茶喝。喝完茶,他才会去江畔的田地里忙一阵子。等到太阳过了江,他再带着一身汗与泥,回到家中。这时候,祖母已经等候在门前。他会和祖母打声招呼,递去新采来的蔬菜,说上几句田里的见闻,然后继续喝茶。等茶喝饱了,才开始用早餐。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父亲吃饭的时间,孩子们已经在村头的两棵大树下玩耍了。村头田地里环绕着沟渠,沟渠里除了鱼虾,里面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总也抓不完。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在村头,除了沟渠里的鱼虾,还有耐人寻味的糖串,吸引人,勾引人,令人馋涎欲滴。玩累的时候,谁能买上一根,谁就能立即成为孩子们当中的领头羊。如果大方一点,自己舔上一口,然后让伙伴们依次吮尝,那今天,你就能成为西村孩子中最可爱的网红。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的大姐姐很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在过年前后,或者活动期间,她们就会一早坐在西村的路边,摆上五颜六色的玩具与装饰品。这时候的西村已经摆脱了旧日贫困的模样,连爷爷奶奶都舍得为孩子买上一两件可人的礼物。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距离县城很近,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西村的田园与花市,常吸引城内的人们来西村赶集。如此,西村里的花市生意日渐走俏,能让游人满载而归。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很小,一声炮响,游人便会被声音吸引到村边的“大炮”面前。汪司傅很开心,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他说,他放的不是炮,而是周总理冠名的“粮食放大器”。这玩意曾经出口美国,有专利。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的活动似乎离不开童趣。女孩在父亲的鼓励下,卯足劲地爬进了立在田园里的相框。其实我们从来不曾老去,其实记忆从来不曾流逝,其实故事里从来没有背离过童心。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爱惜田园,更怜惜田园里的生活。田园给了乡村赖以生存的粮食与生机,田园还带来了更多的诗情画意。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这诗情画意吸引了帅气的摩托车手,风驰电掣地穿行在西村的田园路上,有花香,有稻草香,有邻家的歌唱,还时常出现的花鼓戏演唱。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不时会出现打着红旗的大妈队伍。以骄傲的模样,涂脂抹粉,衣着光鲜,旁骛无人地穿行在小巷里。嗲嗲地说话,含情脉脉地自拍,无比自恋的摆拍。其实,她们真的不是在表现自己,而是自遇见西村后,迷情地走进了自己的童年。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还有比大妈更疯狂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来到西村后,把所有废弃的生活、劳动用品搜来,费尽心思,花尽银两,造出了无数不能吃、不能用的所谓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摆放在村边路上,让人忍俊不止。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更有甚者,把好好的图画堆在西村干枯的草丛里,随性乱放,居然成行为艺术。面朝东方,西村有些失去了方向。这么值钱的东西,在西村就是玩具,就是趣味,就是休闲时光。宛如孩子们依次分享过后的“糖串”,给西村的空气里带来了咸咸甜甜的怪味道。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村头有两棵树,面朝东方,四季喃喃絮语。西村其实不热闹,很冷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何时喜欢上了西村的冷清,我不知道,因为我与西村也只是一场邂逅。我喜欢村头的两棵树,学他们静静地依偎而坐,与最亲的人在一起,聆听西村人家的开门声,无比幽寂;聆听村头喇叭的广播声,无限旷远。


面朝东方 我在西村


西村很小。小巷和童年的时光一样短,很快就会被走完。但走出了小巷后,你会发现,你再也走不出了自己的童年。西村让人相信,其实我们从来不曾老去,从来不愿世故,从来不曾舍弃过对童年的记挂与向往。 来到西村,不妨面朝东方,一如村前的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