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远程武器普及的今天,双方军人还用见面厮杀吗?

于无声处34


中远程武器的普及确实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在未来的作战中也将担负着许多作战任务,可能许多作战都是离不开他们,但是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仍是一个问题,中远程武器大包打一切的理念是好的,但是从实战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理念而已。实际作战中能否做到实际上很成问题,理想不错,实际却错误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

很多许多时候人们,只是理想化的认为某种方式可以代替以前的方式,但是实践证明他无法好好用,就像在上世纪50年代,导弹技术出现以后,兴起了导弹万能论,认为导弹可以代替飞机了,这造成了许多国家压缩战斗机数量,大量淘汰轰炸机。更认为空战不再需要使用机炮,于是把机炮拆了,结果事实证明飞机不能缺少机炮,依然是空战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最后找了一个弯路,又重新重视发展作战飞机。

理念与战争的实践有时有很大的差别是很正常的,目前的情况来说,中远程武器解决的问题不是全部问题,双方依然还要面对面,甚至步兵之间的步枪对射也依然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现实不是想象一下即可,实战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理念不等于实际。


麦田军事观察


不用见面厮杀?那叙利亚、伊拉克都是怎么回事?

远的越战,近点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内战,什么时候见到双方光拿远程对攻,完全放弃近距离战斗?

一直有种观念,认为现代战争都是大炮轰鸣飞机狂轰导弹乱炸,士兵们就是跑过去趟地皮插旗子的,认为面对面的厮杀已经LOW了,没多大用途了。

这种思想不能完全说错,因为确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轻武器就已经逐渐退下了主战的位置,远程火力投送成为了主导杀伤的方式。所以今天我们很难再看到像二战那样,靠单纯的步兵队伍去突击,去发扬战术并歼灭敌人。

但是,这里面有个误区,把事物给绝对化了,更把冷战时人们的一种过时思潮当成了真理。万事万物离不开发展,冷战时军队以世界大战为标准,特别崇尚高火力的立体机械化作战,动辄就是大兵团冲锋和以频繁核爆为背景的预演,这种情况下步兵轻武器作战的确派不上什么用场,甚至双方只要导弹和核弹头就够了。

这里面美国也贡献了不少误导思想,20世纪末的美军,归纳出了一套依靠密集装备使用的“0伤亡”战术,即:直接采用战机、火炮等方式,高效率、高精度的消灭敌人,避免在与敌方大部队作战环节中投放步兵等低效率部队进入,继而减小伤亡。

说直白点:能用炮轰的不用人冲,能用飞机炸完的绝不上去多事儿。

冷战战术现在显然是淘汰了,谁都不想打末日之战,当年也只有苏联和美国穷兵黩武拉起阵营之力才能勉强摆出个架子,现代一般国家是别指望。这就是中忽悠,真到打起来,美国在越南玩的是机海和人海战术,越南丛林里你再先进也只能陪着游击队绕山转。即便端出炮艇机和巨型燃料空气炸弹、橙剂还有凝固汽油爆弹都没用。

苏联也是一样,在阿富汗战争中吃尽了苦头,哪怕你的MI-24能把地面扫成火海,然后再拿火箭弹炸一遍,继而抛洒上密密麻麻的地雷,依然会有部族游击队在打冷枪、放毒刺。最后不得不让步兵上去围剿,继而演变成轻武器大战和随后的阵地驻防战。

至于美军后来的“0伤亡”极不靠谱,这种战争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蹂躏小国才能做出,真真正正单靠飞机让一个国家屈服的也只有南斯拉夫的战争,但那配合的是政治,并非纯粹的军事。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灰头土脸,虽然战前前几波的火力准备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战果,打崩了“共和国卫队”等伊军主力,又在之后的坦克冲锋中取得了刀切黄油的速度。但巴士拉一战,照样将美军拖入了巷战;这还不提再后来几年的治安战。

俄罗斯的车臣之战更是一塌糊涂,大量的坦克、摩步部队进入城市,结果完全发挥不出机械化优势,士兵们只能玩起面对面的巷战,逐屋穿墙进行搏杀。你想拉开距离也拉不开。第二次车臣战争普大帝改变了思路,用直升机进行精兵空投,卡住要点再让部队进去配合清扫,统统都是面对面的战斗。

这些战争中,人们摆出的“美好期望”根本就一个都没实现,时代在进步,武器在发展,但面对面的战斗依然很激烈,甚至相当重要,想躲都没办法。

而且新形势下的战争开始愈发的向城市战方向转变,无论是俄军打的格罗兹尼,还是美军打的巴士拉、巴格达,或者以色列打的黎巴嫩、加沙,一板一眼教科书式的两军对垒出现的很少,反倒是巷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发展的带有巷战生存模块的新型号 M1A2 SEP Tusk坦克,还是最新的德国进行了城区作战优化的豹2A7+,甚至瑞典的CV90120-T轻坦,都在往这方面的进行革新,近战根本无法避免。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兵装备的研制和升级速度很快,从最早的“大地勇士”系统到今天的编程武器、数字化武器和数据链、无人机、外骨骼、智能弹药的发展不过十余年而已。这说明人们重新对单兵作战激发了兴趣,或者说,单兵作战这种模式谁都不认为它会从战场上消失。


王司徒老百科


这个要看隔多远见面了,总的来说只要有战争,军人就要面对面。


以海湾战争战争为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这些中远程武器的使用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结果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多国部队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美军损失飞机56架(多国部队共68架)、坦克35辆、舰艇2艘。

多国部队伤亡的4232人绝大多数是在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地面近距离作战中中造成的。多国部队恐袭轰炸完以后,地面部队搜索前进,这期间避免不了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近距离接触,避免不了伤亡。而十几年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即使美军完全占领了伊拉克,还是避免不了美军的伤亡,执勤和巡逻的美军士兵,不是被伏击就是被汽车炸弹袭击,这种能看到对方,甚至面对面的袭击让美军一直伤亡不断。

所以在中远程武器普及的今天,双方军人最终还是要面对面,虽然不至于拼刺刀,但也不过是换了种方式而已。


木子知兵史


科技迅速发现的今天也造就军事武器的快速发现,武器高端技术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中远程武器在高端也需要军人。国境线太长免不了有人入侵,而且成本高。

中远程武器也罢,一旦加入了战争,那么战争就会更加惨烈、发动的规模就会更大。杀伤力大杀的人就会更多。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先进的武器固然好但并不是万能的总有打不到地方,重要的地理位置好以为的轰炸只是一时的占领总是需要人的坚守。当双方展开小规模战争拉锯站是就是人需要为国家奉献的时候战争永远是人的战争。

未来战争一定是极端不对称的。如果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中远程武器并不能取得胜利,必要会动用核武器这是谁都不愿看到发生的。这样的战争并不能带来任何利益。想想美国和伊拉克,一开始就是中武器的话伊拉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并不能为美国带来更大收益,相反美国在伊拉克投诉重兵相互拉锯虽然有伤亡但是在双方拉锯中也不会造成更多无辜的人死亡。

我认为未来战争依然是人的战争。大规模的武器形成火力压制总有冷却期吧最后还是需要人上去厮杀。很简单如果不需要人厮杀的话我想就会减少军人了吧。




微观2020


现在战争,首先要从天空海陆斗,天就是卫星战,卫星是监控地球上的一举一动,消灭卫星就是消灭敌人的天空一双眼睛,任何导弹及火箭突击,都必须要依靠卫星导航与指引,否则导弹不但打击敌人,同时亦有可能反击自己的阵营阵地。航空武器包括战斗机,轰炸机等都需要卫星定位与导航,海面上的战舰也是需要卫星定位导弹,打掉卫星,敌方就必须要恢复到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战争,大兵团,大规模,大纵深作战体系再现,所以,海陆空天,彼此的实力差不多,从天到空,从海到陆,要想最后赢得战争就必须要面对面决战,否则,大家都知道根本就不会叫取得最后的胜利。当然这个是特定的两国科技等等综合国力差不多的战争才会有如此结局,但是两个不对等的战争,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另当别论,当时叫做整个西方一群大人欺负一个小孩一样,完全不同概念战争,自然不必面对面互相砍杀。


陈彦端


见面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跑是没有机会的。除非投降。

只要想打,就会等到短兵相接的时候。


一叶枫流灵似舞妖


总会是步兵去结束战斗的。


我在远方心在路上


这要看交战双方进行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也许在中东的阿富汗战场上,美军与塔利班多年的战争到如今的结果就是其中一个实实在在的答案。


随缘也59325636


当先进的武器消殆尽,战争的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