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阅读,但收获不多。请问孩子该如何阅读才能有所收获呢?

夏日孤雪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孩子喜欢阅读,这是一件好事!但收获不多,值得我们深思!

孩子喜爱阅读,但收获不多,为什么呢?老穆认为,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如下:

🏮【1】是否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作品本身的魅力?

作品的构思方式、写作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同样值得我们去思索与探究。

🏮【2】所读作品,是否为经典著作?是否适合孩子阅读?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3】是否想到“学以致用”?

阅读作品时,能否想过要将其“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上?是否想过作品素材可以运用到作文上?……

🏮【4】阅读时,遇到不会读的字词,是否将其弄懂?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是否有将其弄明白?……

🏮【5】是否有做读书笔记?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选择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或有名报刊杂志阅读。

🏮二、选择适合不同学龄段孩子的读物。

🏮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具有持续性

阅读,要定期限时,要有持续性,有毅力,有恒心……

🏮四、阅读时,不忘做好读书笔记

🏮五、知晓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去读透一本书


🏮六、阅读内容,要在作文中有所体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最大的受益就是提高写作水平。

🏮七、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阅读的情况

孩子往往具有惰性,家长如果不定期检查,孩子会放松自我阅读要求,达不到理想效果。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这个问题不止一次听家长质疑过,我一直很纳闷: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呢?还是要在阅读之前先有一个达到什么目标的要求呢?

不知道题主的孩子多大年龄,根据我最近几年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和幼儿阅读的关注来看,这个问题说家长杞人忧天有点过,但过于功利性还是一点不过分的!

借这个问题,谈几点小学生和幼儿的阅读看法,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来说,家长能干涉的少之又少:

1,看孩子的阅读,不能有功利性的要求。

对一个孩子,能喜欢阅读,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不能把孩子的阅读和功课成绩挂上钩,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就和玩玩具、做游戏一样只是一件能让他感觉到高兴和快乐的事情。

2,家长引导孩子的阅读,要摒弃自己的偏见。

最初的孩子喜欢绘本,因为孩子读书一般是从读图开始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识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在逐渐变弱。小孩子喜欢读绘本,看图,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说:“都是图,有什么可看的呀?你会看个傻呀!”我只能说这样的家长太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绘本。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书的问题,就是家长自己意识观念的问题。

就在前几天,有一个亲戚在我问他孩子的学习时,他告诉我“你别给她买课外书了,都是些没用的书,瞎花钱!”我无言以对,这样的父亲,我改变不了他,不过我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我见过这个孩子的笔下的文章,真的是活灵活现。对于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说呢?至今我还想到很好的办法,所以只能对他们无语,对他们的孩子,我只能报之以同情!

3,阅读,不是一件很快就能收获的播种。

阅读,是培养孩子的性情和心灵成长的,启发他的智慧的,这种成长是孩子内在的一种成长,一般是无法看得见的。可能是在很长时间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有了某个事情的启发,孩子会心中会想起自己曾经读过某本书中的某段文字、看过某个图片,更多的情况是,阅读对一个精神、心灵的影响,就如我们平时喝水吃饭对身体的营养一样,一顿饭一杯水不可能让一个孩子立马长大。

小女自小喜悦阅读,我也陪她读了一些书,但是至今她这些方面的成长我没有明显的感觉,因为一个孩子的精神心灵的成长是和他的生理等各方面的成长融合在一起的,无法单列出来的。

4,阅读,可能会使孩子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但是也可能不会有多大的作用,那是因为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说到孩子的功课,阅读是必定有益于功课的学习的,但是功课学习的成绩不依赖于阅读。我想题主所说的收获就是在这个方面考虑的。

一般的阅读会扩展孩子的兴趣、增加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还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这些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但是功课学习成绩,尤其是小学生,更多的还是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习惯态度上。

比如阅读是肥沃了孩子精神的土地,功课成绩只是孩子精神土地上的几个种子,这些种子能否长得更好(成绩),有土壤的肥沃、还有种子的质量、还有人员的管理等因素。

5,对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孩子的阅读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方法的确是有,但需要自己去摸索。不过过于追求这种方法我认为是舍本逐末,这里就不细述了,真正地喜欢上阅读了,很多方法也就慢慢会掌握了。


快乐庭院


这个问题中还是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后,才能确定孩子阅读后没有多少收获

1、孩子喜欢阅读,阅读的书籍类型,会影响到孩子的收获的。如果孩子读许多的低质量的书籍,即使看的再多也不会有多少收获的。这类书本来不会有什么内容承载的。

2、孩子的年龄大小也会影响到阅读的收获。孩子年龄小,想收获一些内容还是有点难的。孩子基本上在二、三年级左右读书要有收获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四年级以上看书,收获就会多一些。

3、收获的标准不够清晰。阅读应该读什么才叫收获呢?年龄小的孩子要收获什么,年龄再大一点的孩子收获什么,这些标准又该如何才是合理的呢?发现这个收获标准的事情真不好说。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我们发现自己要好好思考下孩子阅读的重心所在,以及我们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阅读。

针对孩子的阅读训练,我提出我的一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1、孩子阅读要大量的读,不要去管有没有收获什么东西的阅读。

孩子读书其实是非常快的,但有时候我们家长经常会说,你有没有看懂啊,有没有看明白啊,然后发现孩子没什么东西,口里也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名堂。然后就说孩子阅读没有收获,这不仅对孩子来说评判不恰当,而且也会对阅读产生误解。


阅读是一个学习通道,说出东西、写出东西又是另一个通道。我们也经常听说茶壶里倒不出汤圆,其实就是没有说和写的训练。并不是孩子没有收获,只是他们的收获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而已。所以,针对阅读有了第2个训练要求。

2、孩子阅读完后,训练孩子的说或者写的能力。

孩子阅读完后,要求孩子把看的内容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记住无论说多少都要鼓励和赞扬,无论说对还是说错都要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喜欢这样的训练,否则的话,孩子有了一次糟糕的体验感,下次再做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倦感。所以,我们一定要训练孩子大量的说和写,目的就是训练他们这个方面的感觉和通道。

3、家长注意放宽心态,不要急于求成。

家长一定要放宽心了,孩子训练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是看过100本以上的书籍之后才能有一些些感觉,看了300本书后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看书。所以我们家长不必去求什么收获,那反而失去了阅读训练的意义。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了,孩子通过不断地阅读,能够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如果再配合后面的说和写的训练,经过三年、五年下来,孩子的成长就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只需要看着他们成长,适时的给他们鼓励,适时的给他们正确的指引。

我是童教雷老师,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欢迎大家关注哦,谢谢!


童教雷鸣


孩子喜欢阅读,但是收获不多。家长的这句话里有三处需要澄清的地方:

1.多大的孩子?

幼、小、初、高、大,各学段的孩子阅读要求可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说,对于幼儿,ta能捧一本绘本看得津津有味本身就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倘若ta还能天马行空,看着绘本自由地编个故事,那家长简直就该欢呼雀跃了!但若是初中孩子还这么干,家长无疑就觉得ta很低幼,是在做无用功了。

2.喜欢阅读?

这句话有两个疑点:第一,是真喜欢,一日不让ta看书就心急火燎,一得空就找本书聚精会神的那种?还是假喜欢,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阅读任务,或是故意在家长面前做做样子其实心不在焉的那种?第二,孩子的阅读兴趣集中在哪些领域?ta是喜欢某些作品还是单纯喜欢阅读这种行为?

3.阅读收获?

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衡量和判断,还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观察和定性?是从长期效果看还是短期功利来看?比如说,孩子读书一段时间后,显得沉稳平静了,做事不毛糙了,待人处事有礼貌了,乐于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这些都是极大的收获,这是磨砺了性子。但如果说孩子的语文成绩没有明显提高,阅读理解仍然失分较多,作文也写得不尽如人意,就断定孩子的阅读没什么收获,那就是太追求阅读的功利性了。从长远考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打消孩子真正的阅读兴趣。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收获?

1.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书。一是符合开卷有益标准的书,像是市面上、网络上的一些胡编乱造、充斥不良信息的书籍一定要注意防范。二是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书,不能太超前,也不宜低幼。这跟在学习区里学习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怎么跳也差得远的那是困难区,只能尝到失败的苦果,比如小学的孩子让ta读哲学,那就是害ta。(天才除外)伸手就能够着也没意思,激不起求知欲望。至于书目,结合孩子年龄上网一搜就有各种专业人士的推荐,可以让孩子先自己从中挑选几本来读。

2.不开动脑筋不读书。让孩子带着问题读书,因为缺少了思考的作用,读书就成了一个形式,而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影响。读书是输入,思考是加工,如果不加工,输入的内容要么是囫囵吞枣,要么是浮光掠影,要么是机械记忆,只能短暂保留或者无法提取。读一本书前,先问自己为什么想读?读的时候,问自己书中有没有答案?读完之后,问自己从书中得到了什么?可以用在哪里?这样阅读,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通过联系自身,还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变化短期内、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当它开始显现威力的时候,孩子就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要与思考结合,产生的想法、灵感、念头则要及时的标记出来。不能懒于动笔,加工的结果还要输出出来。设计一套自己的符号系统,边读边在纸上圈点勾画,会让思考更有深度,一些拓展发散的关键词句,又会让思考更有广度。一些疑惑可以是解开整本书的钥匙,一些总结则是与作者思想碰撞之后的硕果。写下来,分享出去,会收获更多。

关于阅读的收获,您有何高见?欢迎分享。


剑客谈教育


孩子的概念很模糊,0-18岁,甚至更大的人都有被叫做孩子的时候。但不管多大的孩子,阅读的本身并不是为了收获什么而去阅读,但阅读一定会给到收货,只是体现出来的话不是在当下,而是在将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