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我們少不了會帶孩子逛超市,但一般都是逛完就回家,或者逛著逛著就不太想去了。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其實,超市不僅是買買買的地方。

一項社會研究表明,逛超市可以教會孩子九大課程,包括統計學、語文課、數學課、社會課等。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逛超市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竟然非常有用。

01

列出購物清單

開啟視知覺能力訓練


列出購物清單,帶孩子到超市玩「視覺大搜索」遊戲。

讓孩子將購物清單上的物品,在貨架上一個一個尋找出來,再放入購物推車裡。

如果孩子還不認識購物清單上的字,那麼路過整排貨架時,你可以試著對孩子說:“媽媽要買一包綠色的面,你能幫我拿一下嗎?”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整排貨架商品比較多,找尋並不簡單。在尋找物品過程中,就能夠充分鍛鍊孩子的視覺廣度、視覺分辨、視覺記憶等視知覺能力。

對孩子的學習來說,視知覺能力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大概有70%的信息是通過孩子的視覺通道來達成的。

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鍛鍊得好,就會變成他最好的學習利器。

02

按指令挑選物品

鍛鍊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逛超市,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挑選物品。

以挑選水果為例,你可以先示範並告知孩子挑選各式水果的原則,如挑選梨時,必須身材均勻,果柄細,底部要圓等,或者囑咐他蘋果如何選、西瓜怎麼買。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超市環境本身就比較嘈雜,孩子在「口頭任務」發佈的時候,需要投入一定的聽覺注意力。

而你可以通過調整說話的速度、語句的長短、聲音的強度、詞彙的音義等,來鍛鍊孩子的聽覺廣度、聽覺分辨、聽覺記憶等聽知覺能力。

聽知覺能力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影響也非常大。

很多孩子上小學後聽覺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在下面開小差,或者家庭作業總是聽錯聽漏、音樂唱歌五音不全等,這就是因為聽知覺能力出現問題導致的。

03

比標籤比包裝

現實版「找不同」遊戲

在逛超市過程中,教會孩子比價比規格,這一過程類似於「找不同」遊戲。

在超市裡,同一件物品不同品牌不同規格,價格也有不同,家長可以教孩子如何選出最適用的。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例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些西蘭花,能幫我挑一顆顏色最綠的嗎?”,或者說:“這裡有好幾種垃圾袋,能幫我找到xx品牌的嗎?”

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孩子去看不同的商品標籤和包裝上的價格,不但鍛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和專注力,而且對孩子的數字敏感度及算術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04

超市物品歸位

鍛鍊分類思維和動手能力

分類是人類特有的技能之一,需要比較相似性和不同性,然後運用抽象思維能力,把比較的結果歸至相應類別,這種能力在許多學科中都被廣泛運用。

貨架上的物品基本是同類放在一起,所以逛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是日用品,哪些是文具、食品、廚具。

然後,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你多買了水果、餅乾和牙膏,就讓孩子分別把這些物品送到專門的陳列區域。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這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分類思維,且在物品歸位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去懸掛或擺放整齊,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另外,每次逛超市前,讓孩子把購物清單上的物品進行分類,然後自己設計路線,先去哪個區、後去哪個區,試著用最快的時間買到想要的物品,就像「走迷宮」遊戲一樣。

這樣既發揮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孩子也能獲得了良好的歸納能力、視知覺能力、動手能力和自信心。

05

最終結賬付款

視聽知覺及記憶訓練

在結賬區排隊收費時,可以讓孩子複述出當天所買的所有物品,看看孩子可以複述出多少個,這不僅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也非常鍛鍊記憶能力。

在等候的過程中,還可以給孩子上一堂超市語文課。

比如,超市的宣傳大海報,特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念出其中一個字,讓孩子從就近的海報中找出來,在這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聽覺注意力及視覺廣度。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在購物完後,可以將核對發票任務交付給孩子,讓他對購買的物品及金額,一一進行核對與確認,在核對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專注力,也鍛鍊了視覺分辨和記憶能力。

學習知識和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是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加重要。

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視聽知覺能力和主動注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意義重大。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孩子小學成績不理想,逛幾次超市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