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小孩子都不学方言,也不讲方言了呢?父母用方言跟他说话,他都用普通话回答?

寒江雪


不讲就不讲吧。

现在大城市里大多的外来人口并不是来自本省,而是全国各地。如果都用家乡的方言,沟通起来真的有很大的障碍,所以有一个共同的普通话,方便交流。

方言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是有一定阻碍的。我是北方人,普通话相对比较标准,有的时候口音会带有东北腔,孩子一年级有一天语文考试,摩托车,托字求加汉语拼音。这不是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这个城市禁摩已经十几年了,孩子本身也没见过摩托车。但是她听我说过摩托车这个词,于是她在括号里注音,摩托(te)车。我突然间意识到,这不是东北话吗?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如果孩子的方言非常标准,对他的汉语拼音注音是有很大的影响。

会说方言,对孩子时期的朗读也有影响。因为方言说的好的人,她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其实是带有方言腔的,她自己并不觉得。但是别人能听出来。我女儿班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小朋友,他妈妈自诩自己家孩子朗读好,经常晒视频,但我们一听就能听出来发音非常不标准。后来有一个开语言培训班的家长,指出了孩子的发音,这时这位妈妈才意识到。

像现在整个中国人口流动这么大的情况,语言已经处于一种融合状态,所以也不需要刻意纠结。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炎黄二帝时期的语言我们没有传承,对现在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


唯家至珍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的环境,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说说我闺女吧,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但是从女儿出生基本上都是在城市生活。我和老公因为自身的家庭问题,婆婆不能帮忙带娃。孩子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带,刚好我们住的小区门口有一家早托中心,所以很早就萌生了早点把孩子送进托教的想法,我也可以早日解脱,上班挣钱。

由于这个想法,想着现在的老师都是用普通话给孩子交流,怕孩子小本来就理解能力差,再听不懂老师说话,就不好了。而且也担心孩子自己在幼托班表达不清楚,说家乡话老师听不懂。所以从一开始我和宝爸就形成默契,教孩子说普通话,即使我俩自己用方言正在说话,一面对孩子就自动转换成普通话。

我跟老公平时在家也说家乡话,但孩子现在也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因为河南的家乡话跟普通话比较接近,所以闺女能听的懂,但是不会说,有时候会学宝爸我俩说两句,但是也仅仅就是说个开头,又自动转换成普通话了,很是搞笑。

但是我也发现了说普通话的好处,就比如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跟我们和她平时交流用的语言一样,孩子更容易接受,还记得很清楚。我女儿一岁七八个月就能完整的唱一首像数鸭歌这么长儿歌,而且吐字很清楚。再大一点,还能清楚的把我给她讲过的睡前故事自己看着书本讲给我听。现在去幼儿园一点都不担心她表达能力有问题,吃喝拉撒睡,不舒服,都能给老师说清楚,而且老师教的东西也能很快学会,很是欣慰。

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我想大部分父母也都是为了孩子以后上幼儿园方便和老师沟通,上小学学习拼音容易等等原因,从小就选择教孩子普通话,所以孩子也就只会讲普通话。


重燃生命之火


普通话不普通,准确的叫法应是国语。它与河北东北部迁安、迁西、滦县一带的地方口音极为相似。对于非普通话语音地区,要讲好、讲标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老家是典型的西南川语口音,出门在外久了,到过北方南方很多地方,一来二去、日积月累,自认为普通话水平已很不错了。在外交流用的都是普通话,但偶尔回到老家还是用方言,入乡随俗而已。中国国家这么大,使用统一发音的语言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全国一盘棋发展经济,人员流动交流日益频繁。如果谁都操着方言,那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显然是难上加难。对外而言,国语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统一规范的民族语言。中华民族上下五干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中国堪称泱泱大国。我们要主动走出去,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稳定的民族语言文字。目前全国中小学都推行汉语普通话教育,正是国家繁荣稳定统一的具体体现。当然,普通话再好,也不能丟了各地的地方语言,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条件合适的地方可实行民族语言辅助、补充教育,以传承各地的民族文化,增强地方凝聚力。国家语言与地方方言是相辅相承、共生共荣的关系,二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也正是和谐社会中语言、文化和谐的一种体现!


hpsh一路向西1937


1.这还不多是父母给她们养成的!很大部分父母就是有些成就了在城里生活了,而孩子小小的就放幼儿园去,他(她)们在那学来的全是普通话!回家也不停的说,而父母却觉得小小年纪会说普通还挺了不起似的!所以长此以往,父母也不用方言跟孩子交流了,孩子就自然不会说家乡话了!

2父母觉得孩子在城里生活也高大上了!不屑回农村生活了,或许也厌倦了农村生活!其实孩子能回农村去体验生活是挺不错的!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充实孩子的童年趣事!孩子多在自己家乡与农村孩子交流也自然会说家乡话!

3现在人会说普通话如吃饭般的易事,却不会说自己家乡话就有些断根忘本的感觉了!普通话好学,所以要孩子先学家乡话再学普通话才是正道!


龙潭莲花大师


在大中城市,很多父母双方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孩子,他们中多数都不学父母双方家乡的方言或本地方言,他们只学普通话和英语。


时代傻瓜李博士


普通话普及任重道远。


耿大律师


关键是身边的语言环境 那我做例子吧 我爸妈跟我说话都是用方言 但是我的学校和外面的环境都是讲普通话的 大家都讲普通话 我就没有练习方言的环境了 这就导致我主要以普通话为主 小时候也是一直跟家里人说普通话 直到上班后 才突然回归方言 也是只在跟家人说话的时候才用方言 在外面用不上方言


包子脸的性感双眉



杏坛一竹


我认为使用人口基数大的方言,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消失。想粤语,四川话。河南话这一类的。但是小语种方言,假如说只有一个镇使用的,或只有一个县使用的方言。使用人口特别少。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我认为真的会很快就消失掉了。


寒江雪


孩子不打不成材!!被人抱走都是講普通話的!比如4-14歲這樣的女孩(賣去深山)或者男孩(掏器官)如果只講普通話拐子說他她是父母孩子講普通話很多人信是熊孩子離家出走!掙扎的時候有人想幫也無奈!但是孩子講母語而拐子只會普通話就無從下手!孩子講掉你米臭之北拐子撈只會普通話就會被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