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有些人明明自己是个穷二代,生个小孩偏要当富二代来养,又没有那个实力,这样真的好吗?

yz123456yz


有一部分家长会因为儿时或现在的贫困,从而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让孩子不用走自己的老路。为人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无可厚非。这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最好”这个词,就在乎个人的理解了。

一、攀比之风

有些人心中,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个比方,本不富裕的家庭,今天给孩子买了一件1000块的衣服,当时认为是最好,可往下一个店走,原来还有2000,3000乃至1万的衣服。扎扎裤腰带就想给孩子上2万的衣服,可到头来却是一身债务。

这种情况,已然属于病态的育儿观念,并不可取;

二、自己的最好

真正的给孩子最好的,是做到自己力所能及,自身能力极限的。这反而能让家长自己不断突破,摆脱“穷二代”这一称谓。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买不起名牌衣服不要紧,妈妈手织的毛衣才是孩子最好的礼物。做到自身能给予孩子的“最好”。

三、为了不让孩子有遗憾

想起一件事情,初中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当时同学们组织外出旅游,人均500块钱,九几年的时候,500块钱已经非常多了。

不想增加家庭的负担所有没有向父母开口,这事一直记到现在,确实是心中的遗憾。

现在游学盛行,一些私立的学校甚至组织出国游学,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但对于勒紧裤带才让孩子能上私立学府的家庭来说,这就是极其沉重的负担。

借钱让孩子去吧,背着一身债务已经苦不堪言,不让孩子去吧,又担心孩子被瞧不起或者造成履历上的缺失,无论怎么做,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四、育儿也需要理智的消费观念

投资任何东西,都不如投资人来得有价值。但投资之前,首先得有可投资的资格。这就需要理性的去投资。

有一部分家长,从孩子年幼时就给孩子满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再加上望子成龙心切,最终只会出现整天埋怨孩子不懂事的状况:“我辛辛苦苦供你去学习,你就给我考个不及格!”“花了好几万在你身上让你学习跳舞,你学成个什么样!你对得起我么!”

最终家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孩子成龙成凤,反而是亲子关系破裂,孩子厌学,自己还要背一身债务。

穷二代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富二代来养,好与不好,取决于家长的初心,以及家长能否坚守自己的初心。


熊孩子专治


哈哈,这个话题好玩,我感觉就是说我们家呢。我和爱人都是老师,老家都是一穷二白的,所以家底十分薄弱,在我们建立小家庭的过程中,给予较少的财力的支持(我们已经成倍的还回去了),人力物力都匮乏。我和爱人工资稳定,但是老人负担比较重,基本上就算是穷二代了。但是对于孩子非常大方,孩子花销基本上占了家庭总开销的一大半。有时我也反省,但是下次看到适合孩子的好玩意总是忍不住给他买。

这可能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吧。在我小时候,家境和周围孩子比也不差,但是父母对我太严苛了。记得我8、9岁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结果和妈妈赶集的时候,买不到适合我的新衣服,我就很懂事的不吵不闹。当时和我同去的小伙伴就对着她妈妈嚎啕大哭,别人还夸我懂事,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多愿意有新衣服啊。我以特别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非常希望家里给买身漂亮的裙子,可是我妈用边角料给我做了一件白衬衣和墨绿色的裤子,还告诉我这身最好看。唉,真是一言难尽。我至今还会做梦,梦到又一大堆好吃的零食,我刚开包装,梦醒了……

总之,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觉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物质匮乏让我好像有很大的缺失。所以不想让自己孩子也有这样的遗憾。

所以无所谓好与不好,只要家里能够承受,让孩子有比较优渥的物质环境没有什么问题,量力而行就好啦。


科学家会武术007


前两天刚写了一篇文章,正好写到这个现象: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不管家庭条件穷也罢、富也罢,都在富养孩子。

很多人都误解了富养的概念,总是把自己的苦与累隐藏起来,给孩子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生怕孩子吃一点苦。

但是世界首富们却在极力隐藏自己的财富,告诉孩子,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争取。

人好像的确是喜欢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真正的富翁都在极力掩饰自己的富有,相当低调。

但是微商们,为了多卖货,却是一个赛一个的晒收入,晒富有,晒豪车,晒豪华游,这就是各种所需吧。


以前在qq群里,是炒股的群,群主是个真正的富翁,他的原话是:也就在网上和你们显摆显摆,现实生活里低调得要命,从来不敢说自己什么,啥都不敢说。

炫耀大概也是每个人共同的心理,但是现实中他不能炫耀,只能网上炫耀了。

很多人明明很穷,生个孩子却偏偏要按富二代来养,也是一种好面子,不想让人知道真实情况的心理,越是很穷,越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越是要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来支撑自己内心的匮乏。


除了好面子攀比心之外,还有一种心理是因为都是一个娃,不想亏待他,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不是有很多新闻报道,环卫工人,一个月只有2-3000元,却要给自己孩子买苹果机,买耐克鞋,生怕自己孩子被同龄人看不起,也是一种溺爱在里面吧。

而且,现在很多文章会写,你的节俭会影响孩子未来格局之类的,父母一看,呦呵,自己太节俭了,孩子未来都受影响了,还是千万别了,砸锅卖铁也得给孩子最好的呀呀呀!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青云奖获奖者,优质问答获奖者。
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jason妈咪有办法


最近有一个词甚嚣尘上,那就是“穷人家的富二代”。不可否认,一些寻常人家(我不想用“穷人”一词),或者称之为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确实有对子女娇生惯养的情况,但“穷人家的富二代”明显有些言过其实,你想,即便你对孩子再溺爱,房子、车子所有的一切都摆在那,不可能点石成金,不可能把粉丝变成鱼翅。曾几何时,极个别的富二代使“富二代”这个词贬义横生。如今,“穷人家的富二代”这个词让“穷人”多了几许心酸和可怜,好像富人家的孩子败家就情有可原,穷人家的孩子败家就是罪大恶极。

如果家庭条件还过得去,身为父母,最好不要把生活的无奈和卑微过早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上幼儿园时,小孩不懂事,班里的小朋友有什么,他也会给家长要,如果不是贵重物品,当然可以宠孩子一下。到了初中,富人家的孩子穿阿迪,我们不跟他们比,给孩子买双像样的运动鞋,这也是宠。适度地宠,是过分的爱,如果运用得好,反而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变得更加懂事。家长要把握好尺度,量力而为,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去制定不同的策略,不能让孩子养尊处优、任性胡为,也不能让孩子自轻自贱、悲观自弃。


上头派掌门


现在社会上,感觉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放眼望去,你不知道谁有钱谁没钱,感觉每个人都好像收入很高的样子

当然了,人打扮自己,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权利,但是我觉得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追求美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是透支来的美好,那其中的酸甜,真的是只有自己能体会了

家长想给孩子完美的生活,无可厚非,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家的比下去,怕孩子心亏,但是,我想家长,自己问一下自己,是真的怕孩子亏着还是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呵呵

小时候,家长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怕,没少爷身子却有了少爷病,这样,最要人命

能力范围之内的富养,花钱,我无话可说

能力范围之外的富养,花钱,我表示嗤之以鼻,只想说,醒醒吧,别再打肿脸充胖子了,贫穷心理引起的攀比心太恐怖了



图哟1


首先在生活上,在吃穿方面,不需要大手大脚,挥霍无度。而是让钱用在刀刃上,毕竟家庭不富裕,我们还是需要精打细算的,做到细水长流。不仅让孩子明白大人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而且给孩子从小养成持俭节约的习惯和美德。

在教育方面,我觉得孩子需要的,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还是不能吝啬的。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比如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报些兴趣班,不仅锻炼了孩子,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自己是个穷二代,孩子需不需要富养,只要奢俭有度,对孩子发展有利就好。反之只会让孩子骄奢放纵,害了孩子。


巧妇小方


目前是穷二代,倒不代表以后还是穷二代,经过拼搏努力,还是可能摆脱穷二代的枷锁的。只是要成为富一代,就需要机遇和能力了,这里略过不谈。对于目前还是穷二代的自己,生了娃后,如果养育的问题,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视能力而定,而不要硬打肿脸充胖子。因为这样可能造成几个问题。


  1. 孩子被当成富二代养育可能让孩子养成养尊处优的样子


不可否认,在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崛起后,我们的经济环境大为好转,许多人见过不少世面,也渴望让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然而,个人认为,让孩子过好日子,不代表就一定是锦衣玉食,更重要的是学习本领,让自己能力好起来。

如果孩子一直被超出能力范围的养着,很可能就会不珍惜不满足现有的条件,造成虚荣心。到后面发现问题再想纠正,很可能就很难了。反正有好吃好喝的大人都会供着自己,为什么还要去拼去搏呢?如果没有满足自己,那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好了,大人们自然也会变着法儿来满足自己。


2.要给予富二代待遇来养育,除了物质还需要良好的教育

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多时候起跑线确实不如富二代高。他们可能上的是精英学校,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你可能即使砸钱都不一定能进入心仪的学校。

而要达成富二代精英教育,很多时候其实还是需要物质——金钱支撑的。所以,当你的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起这样的花费时,于你来说会很痛苦。当然,我们不排除你也是可以短期内成为富一代的可能的。


当然除了以上我说的情况之外,其实对于富养的概念如何界定,也是因人而异。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富过,又怎么能知道富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养育呢?这不只是看看电视剧电影就能学到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量力而行,给予孩子的是你能力范围内的养,多培育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双商均高,人格健全,这才是要领。


檬言贝语


不好呀,真实的家境放在那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感觉到的。强撑面子,自己累,孩子也累呀。

富养孩子,主要是开拓眼界方面,不是吃穿用度方面,孩子只要是衣着整洁,没必要太过奢华,这个态度要传递给孩子,不能因为贫穷而邋遢,生活态度要是积极的。

如果强要脸面跟着富二代家庭走,人家的日常你拼尽全力,那等人家拼的时候,你都没有筹码了,还是要面临落差,这种阶层落差,是更加残酷的。

我儿子在不错的公立学校,同事的女儿在民办小学,还不算私立学校。关于出国游学的事情,如一阵风吹过,没有激起什么波澜,有人去,有人放弃,都很小范围,没啥可讨论的。而在民办小学,全班热烈讨论,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想去,那同事出于太贵不想去,就要花很多心思解释,不想让孩子认为家里经济一般而自卑。其实这是在有阶层落差的学校才会有。而公立学校情况就好的多,大多数家庭都没这个条件,有条件的家庭就私下报名了,没有让孩子特别关注到这个事情。

所以把孩子放在符合他自己阶层的圈子里面,激发向上的动力,但阶层更迭真不是上贵族学校就能实现的。还是要认清自己。


Tracy


不好,凡是要量力而行,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就不要去干这样得事。

同心而论,他的心是好的,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资源,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们之间的讨论中被比下去,丢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以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算对得起孩子了。

这毕竟不是像跑步一样,还差个五百米,咬咬牙给自己个希望,也就过了。它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大额资金投入的项目,背后如果没有强硬的资金在支撑,没几天就玩不转了。到时候浪费钱还不说,让孩子从半山腰掉下去不是更残忍?还不如在山地慢慢爬上去,有多大机遇,多大实力,就爬多高。不要以为最起码自己的孩子曾经到过半山腰了,也算见识过那里的风景,殊不知摔下来疼得不得了,以后很难再爬回原来的位置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何况孩子太小,内心受的伤更加严重。

而且,本来自己就不富裕,还要大量的支出,让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一个家庭的收支如果平时不做好规划,没有留出一部分钱作为应急用的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到时候没人帮的了你,很简单的就会摧垮一个家庭。如果去向别人求助,还会遭人讽刺:你们的孩子不是一直都怎么怎么好,你们家里肯定不差钱的,还问我们这种穷人来借钱,你不要开玩笑了!

富人少,穷人多,我们作为穷人的孩子不是谁的错,但没有精钢钻,就别揽瓷器活。给还在懵懂的孩子树立个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比死撑着做攀比要好得多。我们可以羡慕,但不能贪婪,如果你教育孩子的大方向错了,那以后的路就都错了,苦的不是你,是孩子。不要硬逼着孩子一定要如何如何,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过。也不要听信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是商家想赚钱想出来的,有钱人的孩子不会跟你跑,他们出生地就是在终点了。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他自有他人生的际遇,在某个站台等着他。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操心不过来的,在一家人健康平安生活的面前,什么都是小事。


俗人俗聊


关于这点问题,我自己也不知道穷富是怎么衡量的,说我俩口子穷吧,但有两辆十万以上的车,稳定住房无贷款,月收入在济南是一万五左右,也有信用卡负债几万吧!有一个两岁半的男宝,从怀孕开始到现在我坚持的原则是孩子饮食一定要全面,质量好,鞋子每一季也至少买一双阿迪耐克之类的好鞋,但是衣服的话舒服料子好就可以了!还有大家一致关心的早教和各种兴趣班之类的,我也带孩子体验过,感觉济南的早教机构还是有点刻板的,外教只是个助手,流水线一样。宝宝没有刻意的选择贵的私立幼儿园,也不会强迫孩子学各种特长,但是每年至少有一次长途旅行,每周都会带孩子在济南周边游玩。我觉得学习不一定要拔尖,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家长炫耀的对象,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开阔的眼界和美好的心最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