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有一种蛇会在庄稼上面飞跑,这是什么蛇,有毒吗?

湘俚伢子


说起这种蛇我们本地人叫它“草上飞蛇”,它的学名叫做腹蛇,别名也叫土公蛇,常常生活在平原,丘陵以及田野或者稻田中,因为其身体细长,成年蛇的体长只有六十公分左右,爬行起来身体轻盈,可以在草地上面以及稻田上方爬行吃食一些稻田上方的小鸟或者昆虫,看起来就像在草上方飞着一样,所以人们一般习惯叫它“草上飞蛇”。



草上飞蛇因为是卵胎生殖,所以成活率很高,所以现在人工养殖很多,其蛇肉多用于煲蛇羹,并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而且其蛇皮扒下来以后可以用于制作日常用品,比如一些皮带,皮鞋以及皮包等用品,其优点在于它的蛇皮轻便而且耐划,不容易坏掉,生产出来的日用品质量非常好。


草上飞蛇是一种有毒的蛇,但是他的毒对人类来说是对人类有利的,因为草上飞蛇的蛇毒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出一些贵重的药品,能够医治很多的疑难杂症,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可以生产抗血栓的原料,而且在临床上都有了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它的毒液在市场上的价格远远超过了黄金的价格,所以有“软黄金”之称,所以这种蛇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并且方便养殖,目前我国很多养殖户靠养殖这种草上飞蛇都发家致富了。

这种蛇虽然有毒,但是毒性并没有那么大,在短时间内不至于致命,如果在野外的时候不慎被这种蛇咬到也不用太过于惊慌,先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然后及时去医院注射抗毒血清就可以了。


农业经济第一线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抓农村一些小动物来玩,墙上洞里的一种蜂,田埂上的四脚蛇,田里的老鼠,稻田里的安鸡等等,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找安鸡,还特意在稻田几个口下了套,然后几个人就开始穿梭在田里,把安鸡往下套的地方赶,突然,身边发出了细碎的索索声,以飞快的速度穿梭在稻谷谷穗上,等它跑远定眼一看,艾玛,原来是一条土灰色的小蛇,当时没觉得害怕,心想这么小,没什么威胁,回到家,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说这是草上飞,可惹不得,毒的很。

什么是草上飞?

农民口中的草上飞,其学名叫长江短尾蝮,属蝮蛇的一种,想想同为蝮蛇的五步蛇的毒性,这个草上飞,真是吓人一身冷汗,当时真是好运气,被它来一口,估计这辈子都能记住它的“美”。

它之所以被称为草上飞,就是因为非常的灵活,外加体型特别小,成年长江短尾蝮不过60-70CM长,这在蛇类中,属于非常小型的了,可以用身轻如燕来形容草上飞。

它的毒性

草上飞作为小型剧毒毒蛇,其毒性和眼镜蛇不分上下,有人专门做过类似实验,草上飞的毒性还略微在眼镜蛇之上。

它的毒性不仅大,而且由于身型小巧灵活,加上其颜色成土灰色(也叫土公蛇),伪装性特别好,等你发现它时,往往都已经在脚下不远的地方了。因为这些特点,加上草上飞全国各地的广泛分布,是目前毒蛇咬伤中较多的毒蛇种类。

说起毒蛇毒性,农村有句老话,叫没有开口吃食的毒蛇毒性最大,这里可不是刚孵化出来的小蛇,而是指冬眠后刚苏醒的毒蛇,经过一个冬天毒液的积累,排毒量最大,毒量多少当然决定了毒性。

草上飞的养殖前景

草上飞属于卵胎生殖,半卵半胎,不像普通蛇,产卵在蛇窝自行孵化,它的卵在母蛇体内孵化后才生出来,一出来就可以独立存活,所以从养殖的角度来说,卵胎生殖成活率高。

草上飞吃食广泛,鱼、鼠、虾、小鸡小鸭等等,所以食物来源也很利于养殖,综合这两点来看,其饲养的技术和饲养的成本相对较低。

可依然不能轻易入行,尽管草上飞的毒液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几乎没有人收购,销售渠道是一个大问题,其价格算一般,目前市场上一斤草上飞估计售价几十块(各地有所不同),加上其毒性大,入行养殖还是要慎重。

总结:草上飞毒性大,但几乎不会轻易去攻击人,当你无意闯进它的领地,它并没有逃跑而是成S型收缩成一坨时,尽量快速退走,这是它准备发起攻击的前兆,切勿觉得它小而忽略它,以免追悔莫及。


农人解说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在农村还是比较常见的,不管是有毒还是无毒,蛇都是让人后背凉凉的生物。

天气一暖和,这货就开始出来晒太阳了,盘在那里一堆,有时没注意走进一看,吓的冷汗都出来了。前几天小唐去茭白地里割茭白,路过地边的小沟,因为没注意脚下,突然嗖的一声,什么东西飞过,我定晴一看,是蛇,当时吓的脚都软了。回去问他们说那种一下子跑了的蛇是叫什么,我之前都没怎么碰到过,老公说这在他们当地叫土公蛇,是毒性非常强的蛇。


土公蛇是什么蛇,它有毒吗?

这种土公蛇又称为草上飞,经常出没在田野小沟和草丛中,见到人也是不动。土公蛇是小型毒蛇,它的毒性可以媲美眼镜蛇,颜色和土差不多,身材短小,行动能力迅速,据说在庄稼上面可以飞跑。

以前是很难见到它的,因为环境变化和人为的抓捕,现在别说它们,就连以前常见的“狗婆蛇”(有四个脚的)都不怎么看到了就更加不容易见到它们了,我那天有幸能见到还没被它伤到也算是走运了。


不小心被土公蛇咬到会不会危及生命?

被蛇咬一口,不管是有毒没毒都让人够呛,要是运气不好被毒蛇咬到,那就麻烦了,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土公蛇虽然是小型毒蛇,但它的毒性还是挺强的,虽然不致命,但还是要及时处理伤口,去医院注射血清。

小唐村里有个抓蛇特别厉害的人,用村里人的话说,在毒的蛇见到他都只有乖乖被抓的份,村里人口中的他是神一般的存在。以前他只要没事就会出山里水沟旁转悠,每次出去也都不会空手而归。

现在他早已经不抓了,之前的一次经历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一次晚上特别闷热,他想今晚肯定会有收获,在田沟里看到了一条银环蛇,抓的时候不小心被它伤了,那次差不多要了他的命,要不是及时被人发现,送去医院,恐怕这个时候骨头都能打鼓了。

在野外如果不小心遇到了蛇,一定要保持冷静,只要你不去动它,它也不会伤害你,路过草丛的时候,最好拿根棍子赶,正所谓打草惊蛇。


总结:蛇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它的一身都是宝,现在也有很多人工养殖这些毒性较强的蛇,像这种土公蛇更是蛇中之宝,蛇胆蛇皮都是上等的中药材。


小唐话三农


农村老人说有一种蛇会在庄稼上面飞跑,这是什么蛇,有毒吗?说实在的,农村庄稼地里经常有老鼠、青蛙等动物出没,而蛇是以那些动物为食的,有时候在庄稼地里遇到蛇也不奇怪,至于说会在庄稼上面飞跑的蛇,问了我爸妈,他们说应该是那种老爱吃青蛙的蛇,去田地干活最常见了;哈哈,土话叫法乡居小菜也不知道怎么音译,其实那种蛇是蝮蛇,也叫土公蛇,是有毒的,而且毒性也不小呢。

说起土公蛇,乡居小菜也是见过的,以前经常要帮家里人干活,记得有一次是跟妈妈去种黄豆,而我们那边是山区农村,家里地少,种黄豆是套种在玉米地里的,一般是五月多的时候玉米地里除草了之后就种,到时候6月底7月份摘玉米砍玉米杆了也不怕影响黄豆生长;那时候是上午十一点多这样,太阳非常的晒,我们也要回家休息了,走过别人家那块玉米地边的田埂时听到草丛那边有青蛙叫的声音。

听到这样的声音,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青蛙正在被蛇吃,因为大中午的,青蛙才不叫呢,乡居小菜就多次见过蛇吃青蛙;之后我跟妈妈小心翼翼的走过去看,妈妈在前面,我在后面。

妈妈看到了,说是土公蛇,青蛙被它吃进嘴里了,就剩点小脚丫在嘴外面,这样是没法救那只青蛙了,后面妈妈只是远远的捡地上的石块扔过去吓土公蛇,它没把青蛙吐出来了,而是飞快的朝前面爬走了。

而土公蛇虽然是有毒的,不过以前在我们那边的农村比较常见,人们却不是特别害怕,以前去野外放牛,大家都是一起去的,有小孩有大人;我们就看到过卷成一团的土公蛇,跟泥土的颜色很接近,而那些胆大的大人们趁着它卷成团不动,就用树枝跟石块把它给干掉了,而我们几个小孩只敢躲得远远的看。


乡居小菜


我觉得楼主说的应该是泥蛇,可以说,在农村泥蛇的数量是最多的,泥蛇又属于水蛇的一种,无毒,以灰黄色居多,是一种无毒蛇。

泥蛇喜欢居住在特别湿润的地方,比如稻田或者河边,吃的食物比较杂,喜欢吃小鱼、小虾、泥鳅、青蛙、老鼠等。

我小时候在田野里经常碰到泥蛇,因为不知道泥蛇是否有毒,因此看到泥蛇的时候还是挺吓人的,小时候特别喜欢钓青蛙,在田野里经常钓到泥蛇,我记得有一次钓青蛙,以为钓到了大泥蛙,一下用力过大,差点把泥蛇抛到身边装青蛙的口袋里,吓得我扔掉竹竿就跑。

河边的一些洞穴里除了一些小水蛇,最多的就是泥蛇了,像我们家乡,每到冬天河流就会干涸,小时候跟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去河里抓螃蟹,螃蟹抓不到突然就对泥蛇感兴趣,因为冬天的时候,蛇一般在冬眠,而且冬天的泥蛇特别肥大,只要看到洞穴光秃秃的就判定是泥蛇居住的地方,然后用锄头几下就把泥蛇洞给挖开了,因为河里没有草,再加上天气寒冷,泥蛇行动缓慢,几下就被手中的锄头打死,然后用来打牙祭。

当然除了稻田和河边泥蛇较多,在一些红薯地、花生地、菜地偶尔也会碰到,因此在农村庄稼里看到的基本都是泥蛇,一般蛇在草地上可以飞跑,在庄稼上飞跑就有点夸张了,毕竟泥蛇比较重,庄稼无法承受泥蛇的重量,自然无法在庄稼上飞。


老梁话三农


蛇是一种品种相当繁多的爬行动物,和北方的蛇有所不同的是,南方的很多种的蛇,都是含有剧毒的,虽然现在野外的环境改变,蛇的生存环境大为的压缩,但随着一些特种养殖的增多,一些逃逸到野外的动物也是越来越多,像蛇类养殖,亦是如此,我们这昨天还报道了一则新闻,一条硕大的眼镜蛇跑到了一户人家的地窖,对于这种危险性极高的毒蛇,为了安全起见打电话让消防日人员前来帮忙,我们这是很少有这种剧毒的蛇类的,后来才了解到,这是附近一个蛇类养殖场逃逸的蛇。



在农村里面劳作是村民经常做的工作,对于看到能够在庄稼上面飞的蛇,还真的不是新鲜事,对于这种被叫做草上飞的蛇,在很多地区都有出没,有的老人描述这种蛇是很细小,看似不大,但极其的灵活,能够蜿蜒曲折的在稻谷上如飞一样的游弋着,蛇随着庄稼被风吹动的起伏,一溜烟的急速前行,也有夸张的描述说这蛇有很强的本领,飞到庄稼之上后,庄稼或者野草就会自动的给蛇腾出一条路,供其当做高速公路奔跑着,这种说法也是带有极大的夸张性,能够做到在庄稼或者草上游弋的蛇,确实是有,但并没有描述的这么神奇,这种被叫做草上飞的蛇又是什么蛇呢?



村里的老李春暖花开时节,又开始了每年的春耕工作,这一天老李拉上自己的老牛去农田开始劳作,天气已然的转热,老牛也是不亢不卑的慢悠悠的拉着犁,老李在后面慢慢的跟着掌着舵,老牛走到农田的边缘,看到地头绿油油的野草,作为吃货,即便是在劳动,也是禁不住美味的诱惑,老牛在农田边缘调头的时候,低头伸长了舌头去卷食哪些鲜嫩的野草,老李也是放任老牛去歇一歇,自己点了根烟,慢慢的看着老牛在吃草。


老牛嫌吃的不畅快,又上前走了两步,老李却发现老牛的蹄子好像踩到了一条灰色的绳子,这绳子极为迅速的飞到草丛之上,对着老牛的鼻子就咬了一口,老李这次知道遇到了蛇,赶紧拿着鞭子上前去挥舞,这蛇咬了老牛一口之后,就在草上蜿蜒飞速的跑了,拿着速度是相当快的,老李赶紧去照看老牛,却发现这么短的时间,老牛的鼻子开始发肿,眼睛也开始出现了浑浊,老李想去给老牛把毒挤出来,还没等上手,老牛已经战战兢兢地躺倒在了地上,老李赶紧呼喊附近的正在劳作的邻居,大家听到老李的呼喊赶紧聚拢过来,其中有个见识多的老张,老张一看老牛的状况,然后听了老李的描述,老张说没办法了,这蛇是草上飞,毒性相当的大,别看这个头不大,毒性是相当大的,大家七手八脚的把老牛弄了回来后,老牛也挂掉了。

这种被叫做草上飞的毒蛇,也被叫做土公蛇,也被叫做草上飞,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剧毒蝮蛇,个头不大,毒性甚烈,有一个毒蛇显著的三角铁头,颜色也是一种和土壤非常相似的土黄色,这种毒性很大的蛇,现在也被广泛的进行人工养殖,取其毒液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土公蛇别看个头小,但极为的迅速敏捷,对于这种毒蛇,见到之后还是小心为妙,毒性是甚烈的,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在胶东农村,这种在庄稼和草尖上飞跑,速度快如闪电的蛇,俗名“鞭稍蛇”,又名“草上飞”,蛇身较小,细长,故名鞭稍蛇,意思就是指形态如农民赶马车牛车用的鞭子的鞭稍,细细的身子,却速度快如鞭影一闪。

阿兮从小在农村,听过很多关于“草上飞”鞭稍蛇的故事,村里老爷爷讲过几个村里和邻村被鞭稍蛇追过农人的奇事,因为故事太过传奇,而我又先天怕蛇,看到蛇膝盖发软,所以至今记忆蛮深刻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农村老人说鞭稍蛇脑部含有一种“蛇酶”,可让人产生幻觉,幻觉一起,会感觉身边都是攻击自己的鞭稍蛇,前赴后继向自己扑过来,打也打不完,直至累脱力至死。

他们举的那个本村人物案例,主人公姓赵,按照辈分我该叫他老老爷爷,年轻时极帅,赶大车,耍得一手好鞭法,基本是指哪儿打哪儿,长鞭摘花也是来得的,为人有些张扬,按照现在的说法叫“耍帅”,经常炫炫鞭技。最猛的一件事就是信奉“见蛇不打三分罪”,打死的蛇不知道多少,而且还爱用鞭子打蛇。

后来这一天,是秋天谷子秀穗时节了,这位赶大车上山,路上尿急就停下对着路边谷子地要“洒水”,这一有动静,就见好像一条小蛇身影一闪,马上吊起了他打蛇的心思,回身拿起赶马车长鞭,一鞭子抽过去。

只见瞬间,一条不大的小蛇弹跳而起,立于谷穗之上,圆瞪一双小眼睛与他对峙。这位一看这是要跟我叫板啊?又是一鞭子过去,鞭稍蛇一躲居然闪过了。于是一人一蛇在酷暑里开始了对抗,一直追进了谷地里。最后蛇终是不敌,被这人一鞭子将脑袋抽裂开,死去了。

这位擦擦汗刚要走,不得了了,只觉得谷地里杀机四伏,竟有成百上千的鞭稍蛇前赴后继向他攻击而来!这一惊让这位爷吓得亡魂丧胆,只得打点起全部精神用鞭子还击,只觉得杀了一批又来一批,瞬间就要命丧蛇阵的感觉。

还好,有村人经过,远远看这位在谷地里挥鞭状如疯癫,嘴里还不停呼喊,又嘟念着:“阔累死我了!累死我了!”村人试着喊他:“特二叔,大中午的你在谷地里干啥?”这位爷瞬间清醒,一屁股坐地下,汗如浆出,晕死过去。

后来被村人救了回村,歇了好几天都没恢复精神,从那天以后,这位爷再也没打过一条蛇。村里老人说,这是打出“蛇酶”来,出现了幻觉,若是一直遇不到人去喊醒,很可能就自己累死了。这故事我听后,再没敢一个人去谷地,见了谷子都绕着走。

其实这鞭稍蛇,农村见过的人也不多,因为速度太快了,尤其是在谷地或者草丛上,那可真是“草上飞”,有人说颜色灰白,背部一根线,腹部一边一根线,但实图真没有,因为速度太快了。但有一点我敢肯定,这么多被鞭稍蛇追过的事例,我没听说过一例被鞭稍蛇咬死的案例,有毒肯定是有的,否则农村老人也就不会留下许多对付鞭稍蛇追人的方法了。

遇到“草上飞”鞭稍蛇追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快速跑入无草的空地,并且呈“之”字型奔跑。草上飞,草上飞,草是鞭稍蛇最大的运动工具,在草上人这点速度根本无法与它相提并论。所以你必须果断斩了它的“代步工具”,让它无法借势。到了空地,尤其是刚刚耕过的松软土地上,就基本是人的主场了。

当然,遵守自然共存法则,遇到有草有庄稼可能藏蛇处,先打草惊蛇,让它先离开比较好,或者遇到后也不要主动挑衅惹它攻击,求个各自安好也不错。


阿兮随笔


其实蛇类,不管有毒没毒,大部分都是有攀爬能力的,都是爬树高手。之前看到有人说,被蛇追,爬到树上就好了。这种做法,真的会害死人的。爬树,人是爬不过蛇的,而且在树上,人是无法做到像蛇那么灵敏的。

农民们说在庄稼上面飞跑的蛇,是啥蛇呢?

我们可以用排除法,一般庄稼像小麦,玉米等都是无法承受很重的东西的。那么像一些体型比较大的蛇,如眼镜王蛇,烙铁头蛇等,可以排除。

一般来说,在庄稼上爬行,还动作灵敏,行动如飞,通常是体型比较小的蛇。


1:竹叶青。

竹叶青主要是吃蛙类,鸟类,蜥蜴等。全身青色,行动迅速,通常生活在树林里,山溪旁的杂草丛生处,田埂旁等。

竹叶青是很小的,成年的竹叶青都只有七八十厘米。竹叶青是爬树高手。在田埂杂草边的竹叶青,有时为了抓鸟类,也会爬到庄稼上去。

竹叶青是一种剧毒类的蛇。蛇毒是血液循环类的,混合有少量神经毒素类。所以在被竹叶青咬到时,要按血循环类,处理伤口。


2:土公蛇。

土公蛇,是一种体型比较小的蛇,有剧毒。它的毒性,比响尾蛇稍微小一点,是很容易置人于死命的毒蛇。

土公蛇的叫法有很多,土夫蛇,土巴蛇,地扁蛇,草上飞等。

土公蛇,一般生活在稻田耕作区附近的草丛里,或者房屋附近。

因为土公蛇,喜欢吃老鼠,蛙类,小鸟,所以时常出没于庄稼地附近。


农民们常说的会在庄稼上飞跑的蛇,可能就是这种土公蛇了。这和它的生活区域有关。

土公蛇,是混合毒素的毒蛇,被咬后,要及时用清水处理伤口,并及时救治。

当然了,在庄稼上飞跑的蛇,可能还有别的蛇,但是我觉得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土公蛇了。


村哥小凡


本题我来专业解答一下,由于提中出现庄稼一词泛指农民作物许多种类,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可能出现多种解读,但是后面有上面飞跑说明速度很快,就基本限定蛇基本习性。

先解能飞跑的蛇,大多数为游蛇科,次等的是眼镜蛇科,其余蝰科是移走速度非常慢的,就算逃命式逃跑其速度也不能称飞跑。

用排除法


竹叶青蛇图

蝰科蛇类如尖吻蝮,蝮蛇,烙铁头,竹叶青,蝰蛇这几种蛇,大部分时间不会于植物枝,叶表面行走移动,其中仅有竹叶青多能在植物枝叶表面缠绕行走,一是由于此类蛇多有毒牙,毒腺,捕食多用于毒素注入,行动上靠袭击,其身体物质比重较重,不适应于枝叶浮枝上行动,也大多不会在植物表面停留,攀爬本领不强,可以排除蝰科蛇类绝大多数,仅可能为竹叶青蛇,但竹叶青蛇除下滑式坠落,基本上不能算飞跑。估且保留一下可能性,因大多数人都怕蛇心里,将蛇看的比实际粗,和行动快。

如果说庄稼包括北方玉米,高梁等,这些硬杆密植的,能在庄稼上面的蛇类就比较多。

其中毒蛇中眼镜蛇科,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都能停留或喜攀于植物之上,这科里行动是较快的,蛇身长度也能快速从我们栽种植物种植密度中随意穿行。


灰鼠蛇图

无毒蛇中游蛇科常见虎斑游蛇,赤链蛇,黄链蛇,翠青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百花锦蛇,玉斑锦蛇,红点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黄脊游蛇,蟒蛇,中华水蛇,铅色水蛇都可能爬上,或追击食源而上,或天气炎热爬上乘凉,这些行动均很快,能称得上飞跑,并且这些无毒蛇多是见人,除行动不便多是快速逃避。

翠青蛇图

如果我们将庄稼排除玉米,高梁,甘蔗这些硬杆植物,将固定于水稻,油菜,芝麻,大豆这些南方夏季作物,那么基本上象大型游蛇科,眼镜蛇科是基本上成熟蛇不可能浮停于这些作物表面,比重会压沉落于下地。据本人多年观察仅有(性成熟)灰鼠蛇和翠青蛇能在水稻,油菜,芝麻,大豆这些庄稼表面快速逃跑不落下,是由于这两种蛇身子倩长,肉比重轻,行速快,如悬浮车一样能在有限庄稼表面飞跑不落,这两种蛇均无毒。


老艾叶


农村老人说有一种蛇会在庄稼上面飞跑,这是什么蛇,有毒吗?刚刚看了大家的回答,他们都一直认为是土公蛇,其实我不赞同,因为土公蛇是在地上的,基本不会上到庄稼上去。


个人认为,这种能够在庄稼上飞跑的蛇,应该就是喜欢在树上、草上生活,颜色和庄稼一模一样的竹叶青蛇。只有该蛇才有本事在庄稼和树上飞跑,其他的蛇虽然也能上树,但是其在庄稼上及树上的行动能力,都不及竹叶青蛇,因为这个是竹叶青蛇的天性决定的。

竹叶青蛇喜欢栖息于阴湿的环境,比如山溪杂草中、水稻田埂杂草、竹林、岩石、灌木或瓜棚中,海拔0~2000都有分部。常倒挂或纠在树枝或杂草上,攻击性强,有巨毒。主要以蛙、蝌蚪、鸟、蜥蜴及小型兽类为食。隐蔽性非常强,人若侵犯了其领地,便会遭到其攻击。速度很快,加上其天然的保护色,是很容易着它的道而又不易发现它。虽被该蛇咬了不会危及生命,但是折腾你几个月还是可以的。



总之,能够形容其在草上飞的蛇,在我国除了竹叶青蛇的大小及生活习惯适合上草以外,我国其他的蛇应该都还没有进化到这个程度,因为其他蛇基本不会这个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