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在乾隆的后宫里到底是怎样的地位?

Apple-King


一般来说,皇帝、皇后、亲王、大臣等人去世后都会授予谥号,以评定其一生功过。然而在清朝所有皇后中,却有一人十分特殊,死后非但没有得到谥号,就连葬礼也只是按照皇贵妃礼制进行,实在是可怜至极。

▲乾隆皇帝继皇后剧照

此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清史稿》中误记为乌喇那拉氏),也是当下热播电视剧《如懿传》中女主乌拉那拉·如懿的历史原型。对古人而言,死后谥号极为重要,谥号是由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而给予的一个称号,基本具有“盖棺定论”的意味。古代谥号长短字数不受限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各朝各代情况不同较为复杂。在唐朝之前,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只有一两个字,人们通常会以其谥号进行称呼,但在唐朝之后,帝王谥号字数越来越多,谥号也变得不再只是评价的文字,逐渐变成一边倒的溢美之辞。

▲康熙皇帝读书像

比如开一代盛世的康熙皇帝,后世尊其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其中“仁”字才是真正的谥号。通常情况下,皇后谥号也一般会含有皇帝谥号,以示这位皇后是某位皇帝的妻子。按理来说,清高宗纯皇帝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死后,也会得到与之相应的谥号,但由于某些原因,她并没有得到谥号,后人只能称其为“纯帝继皇后”。乾隆皇帝的多情可谓家喻户晓,那为什么与之相处数十年的皇后去世,他要特意下旨不加谥号、葬礼从简?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宝亲王弘历及辉发那拉氏剧照

说起来,这一切其实都要怪辉发那拉氏本人。爱新觉罗·弘历还只是宝亲王时,辉发那拉氏经过选秀成为其侧福晋,夫妻俩很是恩爱。弘历登基后,将其封为娴妃,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又晋封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病逝,她以皇贵妃之位暂领六宫统摄大权。辉发那拉氏的册文中明确写道:“皇贵妃摄行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这无疑说明辉发那拉氏暂摄六宫事务的27个月后,也就是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辉发那拉氏正式被册封为大清皇后,从此入主坤宁宫。

▲乾隆皇帝南巡图卷(局部)

在短短15年内,辉发那拉氏能够从亲王侧福晋成为一朝皇后,乾隆皇帝显然对其充满喜爱。然而谁也没想到,辉发那拉氏会因为一件事惹得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从此日益不满。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安排福隆安将皇后秘密从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后,乾隆帝直接收回了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那时册宝相当于后宫嫔妃的身份证明,而这四份册宝包含了册封辉发那拉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四次典礼所赏。如此一来,乾隆帝虽未直接颁布废后诏书,但辉发那拉氏已不废而废,皇后称号形同虚设。

▲清朝册封金册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得罪了乾隆皇帝呢?《清史稿》中对此语焉不详,只是说辉发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然后以剪发相威胁,结果导致乾隆皇帝从此对其产生厌恶之情。“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也就是说,在辉发那拉氏病死时,乾隆皇帝正在进行“木兰秋狝”,不仅没有返回京城,也没有为她加谥,就连葬礼规制也降为皇贵妃的等级。事实上,辉发那拉氏的葬礼甚至连皇贵妃礼制都不如,内务府档案显示其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十分简陋寒酸。当初相爱的夫妻,最后竟成反目“仇人”,着实令人感慨唏嘘。

参考文献:

《清史稿》


趣观历史


历史上的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历史记载: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娴妃,她是在潜邸时就侍奉弘历,弘历登基后,被乾隆封为娴妃,后晋娴贵妃、娴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八月,被册封为皇后。后来因为忤逆皇上,夫妻反目。当然,乾隆最后并没有废后,因为他想但是大臣上书劝阻,但是娴妃的身后事相当之惨,不设神位、没有祭享、没有谥号,乾隆还命人把她的画像一一销毁,最后葬在纯贵妃旁边。后面我们简称继后。

解读这个人之前我们要先理解一个皇帝的皇后和爱人,是两个概念。爱人是喜欢,自己个人因素。而皇后是个职务,它的属性是皇帝的妻子,同事,和嫡皇子的母亲。其实做乾隆的妻子非常难:

1.满汉的矛盾从前堂到后宫,要摆平。乾隆在位时间长,后宫工作量庞大,需要平衡各种复杂关系。富察皇后活了36岁,令贵妃活了49岁(必须常年吃朱砂助眠,最后还朱砂中毒死了,清代朱砂是常用药),当时应该来说医疗条件不错,还是工作量太大累死的。

2.乾隆一生有过42位后妃,一般人根本难以忍受。而且清宫要求40岁以上的妻子不能侍寝。对于每个后妃压力都很大。

3.乾隆前后有过27多个子女,这些孩子关系复杂,子女争宠,各种原因死了一大半。要做到嫡母对所有子女表面上的平等管理也是难事。

再来看看继后的状态:

1.乾坤在潜邸的时候侧福晋,在立后以前没有子女。察察氏死后,乾隆不要别的女人侍寝两年,在这期间乾隆的确没有子女出生,说明这个记载可靠性高。立继后(27岁,古代是中年人),乾隆说是母亲要求的.成为皇后以后继后生育了给乾隆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说明乾隆和继后虽然青梅竹马但不是《如懿传》里面讲的你侬我侬的爱情。

2.因为姑母是雍正被废的皇后,加上乌拉那拉氏走下坡路,朝里没有满人的巨大支持,继后父亲那尔布,一个官职很低的佐领。所以,虽然是满族但是外朝和经济支持差强人意,只是伺候乾隆母亲尽心。

3.继后性格刚烈,乾隆自恋控制欲很强,时间长了矛盾一定很多。从她跟乾隆吵架就把头发剪掉就说明这一点。而且这时候她年龄46岁正是女人快到更年期的年龄。40岁的后宫基本不安排侍寝,应该心理身体压力都很大。

4.这个时期正好是乾隆30年以后,经济占比较大比例是江南的税收和出口。所以汉人的权利在外朝慢慢扩大影响,后宫的汉妃子也越来越多。后面的令妃得宠和嘉庆成为皇帝都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原因,继后的结局是一定会发生的。





吴抒文


辉发那拉氏是弘历还是亲王时通过选秀成为测福晋的夫妻很恩爱。弘历登基后将她封为娴妃,十年后又晋封为贵妃,十三年后乾隆发妻考贤皇后富察氏病逝,她就以贵纪之位暂领六宫统摄大权。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乾隆十五年辉发那拉氏被册封为大清皇后,从此入主坤宁宫。在短短十五年辉发那拉氏从亲王测富晋成为一代皇后,只能说明乾隆对其是喜爱优佳,但是因为一件事惹怒了乾隆,从此日益不满: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途中,安排福隆安将皇后秘密从水路送回京城,南巡结束后直接收回了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册宝是后宫嫔妃的身伤证明,这四伤册宝包含辉发那拉氏妃、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四次典礼所赏。如此一来乾隆虽没直接废除皇后,但辉发那拉氏已不废而废,皇后称号己形同虚设。

到底为什么会得罪乾隆的呢?《清史稿》中对此语也不详,只说辉发那拉氏违背乾隆的旨意,以剪发相威胁,导致乾隆对其产生厌恶之意。辉发那拉氏死后乾隆在外连京城都没回,也没给她加谥,葬礼也降为了皇贵妃,事实上葬礼连皇贵妃游礼制都不如,总开支仅用了200多两银子,当初恩爱夫妻,后成为反目仇人一般,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