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晚年对毛主席周恩来评价很高,还曾表示愿为新中国做点事情

1938年清明节,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从西安逃至武汉,准备去投奔国民党。

对一个曾经的革命者来说,背叛自己的信仰,是很可耻的。

张国焘逃到武汉后,延安的党中央马上给在武汉的周恩来等人发电,要他们设法找到张国焘,促其觉悟,回党工作。

三个多月前,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正式成立,王明任书记,博古负责组织工作,周恩来负责统战和军事工作。

此时,周恩来正在武汉。

周恩来几次派人奉劝张国焘回头,未果。周恩来与他面谈,也没用。最后,张国焘向周恩来表示:他想去见蒋介石。

张国焘晚年对毛主席周恩来评价很高,还曾表示愿为新中国做点事情

张国焘

4月16日下午,周恩来陪同张国焘一起从汉口过江到武昌去见蒋介石。张国焘见到蒋介石后,开口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

周恩来听了十分生气,立即对他说:“你糊涂,我可不糊涂。”

回到办事处后,周恩来严肃批评了张国焘,张却表示国共两党现在都很糟糕,自己愿意暂时脱离政治生涯——他决意要摆脱“监控”,终于逃逸而去。

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开除张国焘的党籍。

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后,蒋介石视其为“对延安的致命打击”,交给军统领导人戴笠“妥善运用”。

张国焘加入军统后,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但其对我党我军特别是主要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组成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进行的策反工作收效甚微,很快就被国民党所冷落。

解放战争期间,张国焘开始“弃官从文”,以120两黄金做资本,在上海创办新闻周刊,取名《创进》,圆了他十年前即已有之的“从思想上反共”的夙愿。

蒋家王朝大势已去的1948年底,眼看自己背叛了的共产党将获取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张国焘害怕极了,举家逃到了台湾的台北市,时年51岁。

他在台湾呆了整整一年。可这一年里,国民党既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过问他的生活。尽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国民党六届中央委员”,但无人卖他的账。他租住的房子也被台湾行政院辟作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强行征收了。

他怒气冲冲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论,房子还是没能要回。1949年冬,对台湾政权失望至极的张国焘再次带着全家,流落到香港。

上世纪50年代,因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张国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之中。他只好拼命写稿赚取稿费,但香港几家大报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用他的稿子了。于是他便想到了共产党,想到了毛泽东。

张国焘晚年对毛主席周恩来评价很高,还曾表示愿为新中国做点事情

晚年张国焘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张国焘通过报纸很认真地研究了一番,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倡“双百”方针,政策方面放宽了,毛泽东可能会不计前嫌,容纳他,以自己的老资格,中国共产党方面至少会养活他。

于是,他开始寻找香港与我党有联系的人士,以便向党中央转达他想回大陆定居养老的意向。

但是,张国焘仍然脚踩两只船,他也通过一些关系,与美国人联系,试探能否与美国人合作。一些在香港的美国人表示,美国方面愿意帮助他,并给了他一些生活补助。

经过一年多,到了1958年,张国焘终于同共产党方面联系上了。当年10月,他在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人员接触中表示,愿意为新中国做点事情,并请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补助。

中共中央于1959年1月5日将张国焘表达的意思印成内部情况简报,报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早已知道张国焘与美国人有联系,对张国焘生活困难的处境也很清楚。

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毛泽东提笔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毛注。”(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第30页)

毛泽东的这个意见,很快就由我党在香港的工作人员向张国焘转达了。

让张国焘割断同美国人的关系,他不肯。所以关于给张国焘生活补助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1968年10月21日,三名美方人员在张国焘香港的家里对其进行了专访。在这次访问中,张国焘谈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人。

在与美方来访人员谈到毛泽东时,张国焘认为毛泽东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农民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有一种对“平等”的渴望,一旦他发现自己建立的政权没有提供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趋势时(也就是所谓的“变修”时),毛泽东便想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

至于毛泽东选定的继承人林彪,张国焘认为他是一个很难让人喜欢,也很难共事的人。林彪被选为接班人,主要原因是毛泽东认为作为一个多年的下属,林彪对毛泽东有着长期的忠诚。但林彪显然缺乏毛泽东所具有的魅力和政治上的天赋。

谈到周恩来时,张国焘认为,周恩来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

1968年底,就在接受美国人采访后不久,张国焘一家移居加拿大,与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住在了一起。儿子无力赡养,后只得申请住进了老人病院。

国民党原武汉警察局局长蔡孟坚是张国焘的同乡,张国焘死后,妻子杨子烈与蔡孟坚通了电话,讲了丈夫张国焘去世前的情况:“(1979年)12月初,当地大雪不止(那晚)他转身时毯子掉在床下,自己无法拾起,想叫人也无人来助,暖气关闭,只有咬紧牙关受冻。12月3日5时起,他忽然大吐大呕两小时,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护士欲叫医生诊断,竟已气绝。”(见1980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中蔡孟坚的回忆文章)(刘继兴)

张国焘晚年对毛主席周恩来评价很高,还曾表示愿为新中国做点事情

四川巴中市南郊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的张国焘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