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那35岁到60岁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山山说穿穿


也不是说超过35岁,就很难找工作,年龄对职场也不一定是弱势,从一定角度来说,姜还是老的辣。如果对某些岗位有充分的资历和经验,还有一技之长,哪怕年龄达到35岁,还是会有企业愿意招聘,而且更愿意招大龄人士,只不过这时候需要拿出一些真本事。


全球最大餐饮集团百胜集团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针对一些更高级别的岗位,需要更多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会限定于不要35岁以下的人。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表示:华为招人的时候不太注重对年龄的限制,主要看能力与岗位是否匹配。一般来说招普通工程师很多在30岁左右,超过35岁的很多应聘的是更高级别的岗位。

一言以蔽之,年龄不是影响成功求职的必然因素,但是年龄确实会对求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一般的普通岗,需要工作三五年经验的,很多人都能胜任,企业可以选择的年轻就业者很多,往往就不会招聘超过35岁的大龄求职者,这是因为年轻人往往有更多干劲,有更多塑造和创造价值的可能。

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做出的年龄限制是主要是针对那些可替代性比较强的普通岗位,如果招高管或者技术人员,肯定还是那些年龄偏大、经验够多的大龄求职者比较吃香。

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那35岁到60岁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这种情况,只能自谋出路了。要么从事自由职业,比如网上找活、做微商、打个零工、跑网约车、代驾等等;要么降低职业要求,去从事一些对技能没那么高要求、但同时需要大量就业人员的岗位,比如司机、行政、仓库管理等等;要么就是自己创业,做点小生意......反正不需要正常上班,赚钱的手段和方法那么多条,总会有适合的。

如果不想未来过工作和收入不稳定的生活,那么奉劝大家一定要趁年轻,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磨练,努力深耕自己,培养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老司机”,那么相信年龄不会成为你的就业瓶颈。

如果已经到了35岁,并被职场抛弃,那么就要好好反思人家为什么不要你,并不重新为后半生做好规划,避免再走回头路。


金十数据


你好,我本人就是做招聘工作的,我也有很多同行朋友在做招聘工作,从我自己的招聘工作经历以及周边的招聘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对求职者的年龄限定一般都是45岁,所以我觉得你说的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有些夸张和片面了。

诚然,的确有一些企业在员工年龄上限制很苛刻,比如求职者的年龄最高不得超过35,我估计你应该是看到过或者经历过这类企业的招聘,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你也没有说错,毕竟事实摆在那。

但无论是企业在招聘中限定的最高年龄是35还是45岁,对于超过这个年龄限定的人员来说,境况基本都是一样的,虽然就业有难度,但他们都为着自己能够找到工作而不懈努力着。就拿35到60岁之间的大龄人员来说吧,他们照样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对于那些处于35到60岁之间的白领人群,他(她)们大多都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毕竟都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能力摆在那,即便找不到什么高端的岗位工作,但想要找一个普通的行政职员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这类35岁到60岁的白领人群大多还是在各类企业的办公室里面工作,因为不用出什么力气,靠的是脑力劳动,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所以还是很吃香的。

至于那些处于35到60岁之间的蓝领人群,他(她)们相对于白领人群来说确实不大好找工作,受到限制的条件更多,但因为社会上的企业数量足够的多,它们提供的岗位也足够的丰富,虽然有些企业招聘年龄限制较大,但还是有更多的企业在慢慢的放宽工作年龄限制,所以即便A企业招工年龄限定在35岁以内,但B、C、D等等企业不一定都把招聘的年龄限定在35岁的,有的限定在45岁,有的根本就没有限定。这样一来,大多数大龄人员还是可以通过市场流动的方式找到能够接纳自己年龄的企业,仍然可以在企业里面工作。

即便有一些人员实在找不到工作,但也有自己的出路。他们有的回老家自谋职业,有的转行自己做生意,反正大多都能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的人员确实没有任何工作。

在我看来,企业给招聘的岗位划定一个年龄限制,是短视的行为,这只会造成很多的问题,比如适龄劳动力资源浪费、招工难、工价上涨等等,其实都跟企业的年龄限定有关。如果企业不限定求职者的年龄,那么人力资源市场上将会有数倍于现在的劳动者,那样不仅可以极大的满足企业的人员需求,而且对于降低招工成本、解决就业压力等都会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就看企业愿不愿意这么做了。

我一直认为,即便企业招聘年龄限定的再严格,对于广大的求职者来说其实难不倒他们,因为大家总能够想办法找到事做的,也总能够生活下去。相反,企业越是限定招聘年龄就越是对自己发展不利,限定的越严格就问题越大。最终算下来,损失大的肯定是企业一方。因此,我觉得企业有必要改善招聘理念,放宽招聘年龄限制,这对企业和劳动者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Sir聊HR


35岁到60岁的人如果是一直上班的,在本行业都已经累积了很多的人脉和经验,不用经过企业招聘就能找到工作。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大哥,他从事摄影行业十多年,基本上在职的时候都有很多同行挖他,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他的同事遍布五湖四海,想去哪儿工作,打声招呼就能去,不需要通过招聘。

至于那些经验不足或者工作能力一般的人,35岁之后根本不敢换工作,基本上都会在原单位钉死。

还有一部分人在这个年纪已经不想再打工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会选择投资做生意之类的。现在的餐饮行业入行门槛低,你可以看看,基本上都是这个年纪的人在做。

还有一部分没钱没经验的

......

菜市场卖菜的,超市的理货员和大街上卖煎饼果子的人也大部分都是这个年纪。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家都加油工作吧!好好珍惜35岁之前这段人生中的光辉岁月。


拾光1991


很多都在自己做点事咯,这个年龄段的人,自由职业居多吧。好一点的开个饭店、开个工作室、小公司当老板;要么就去开专车,也可以做到养家糊口。外卖和快递虽然比开专车赚钱,但是岁数摆在那里,体力跟不上了,所以做不了。

除了自己做生意、自由职业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待在公司、事业单位之中,但真正能做到高位的很少很少。我家里有不少亲戚都是类似的情况,一个嫂子在国企做后勤,等着熬到四十五岁内退回家做全职太太;还有一个事业单位的姐姐,她的工作是她老爸提前退休,让出位置给她的,清水部门,优点是比较闲,也没有压力。

这些人工资都不高,上万的几乎没有。

还有一个认识的前辈,做技术的,今年可能也有四十五岁上下了,他算是比较出色的,从技术转商务,在一家上千人规模的公司,做到商务总监的位置,但因为常年陪客户应酬,身体很不好,最近似乎也准备离职,自己做点事业了。

我认识的人中另外一个混得比较好的,是在央企里做到很高级别的经理,北上广买了两套房子,但是天天烦躁得要命,他烦恼的根源是,现在网上都在说这里不稳定,那里不稳定,自己要有一技之长才行。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一技之长,他只会写报告,写材料,做汇报,没有什么可以挣钱的技能……

打眼一看,没有太轻松的。

就比如家里有一位开专车的大伯,收入大约在五千到一万,区别是你每天开6小时还是16小时;

开厂子、开饭店的,收入是会高一些,但生活状态也绝对说不上很轻松,也同样每天一脑门子官司,每天跑来跑去,不得自由。我同事的公公婆婆两口子六十多岁了,一直做生意,生意做得挺大的,但是前几年因为一些事情,把房子抵押了来救生意,至今还在租房。

三十五到六十岁的人,每个人状态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感觉钱不够花……


吉姆妮成长日记


作为HR,我想我有一定的发言权。35岁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年龄。如果你没有特别本领,技能抑或是管理经验,抱歉,在职场中您可能真的要被淘汰了。

如果现在您还是20-30岁,那我劝大家,一定要有目标,择业要有方向,这期间你还有选择试错的机会,把握住,选择后努力深耕,只有自己是个强者,35岁在职场中高管还是有您一席之地。

如果35岁能力一般,往往你就应聘基层岗位,HR怎么会选择35岁以后的您?又不好管理,激情殆尽。肯定选择有激情,白纸的大学生。同时,也会觉得你能力不足,自信不够,依然不会选你。反过来,你也会越来越没自信。非常抱歉的告诉您,你可能继续在基本岗位工作更甚的可能失业。

35岁以后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有时是真的觉得打工养活不了家,打工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有的确实是无奈之举。

最后一句话共勉: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大家加油鸭~


ODbesos


35岁以上的人,一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一部分在政府、事业机关、教育医疗机构,还有一部分应该就是自由发展了吧。


35岁以上的企业职场人,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至少已经有了10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是研究生、博士学历的人,通常也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了。对于5-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能够在企业中独当一面,是企业的骨干员工。比较优秀的,可能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甚至有的已经升至高管。


还有一些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人,这部分人一般是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工作稳定而又体面,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或者自己辞职转行,在里面的人会一直长长久久稳定的干下去。


至于35岁不在企业、不是公务员、事业编的人,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一定财富或资源积累的人,可能当上老板了,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经验或积累的人,可能凭自己的专业能力单干了,比如我认识的几个在北京做了几年软件开发的人,自己回老家开了个小公司,专门接政府和小企业的软件开发外包项目,做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费用能赚15万左右,给小公司做点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网上电子商城之类的项目,一单能赚几千到一二十万左右。还有一个朋友,在设计领域耕耘了十几年,结婚后辞职自己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接点网上或其他公司的设计单子,也过的不错。我的小学初中同学,有的做点小生意,有的开出租车,有的包装修的活,有的在大型休闲娱乐中心开个小档口,做点餐饮美食,各有各的生活。



对于35岁的人,一般都比较成熟了,对于自己的发展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或者有一定生活顾虑的,都会安心在企业工作,如果没有做到管理层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也非常熟悉了,或者成为了某一方面的专家型人才,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所以对于大多数公司的招聘,都是招聘中层管理以下人员,或者是对技术、技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岗位,这样的偏基层的岗位,企业自然是更偏向于招聘35岁以下的人,因为年轻人可塑性更强,培养成本更低,人力工资成本更低。但是35岁甚至更大年龄的人,如果让他做基层岗位工作,被比他年轻的人管理,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心态不稳吧。


另外就是创业型公司,这种公司由于资源条件有限,业务还不成熟,薪资待遇相对比不上大公司,发展前景不确定,而且前期会比较缺人,所以招聘条件会放宽,不会卡35岁这个年龄。


35岁是人生一个坎,所以在35岁没有到来之前,要未雨绸缪,早作规划,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积累社会资源,这样才会在35岁到来时,有更多的底气,面对未知的生活。过了35岁的人,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接收新事物、保持学习,保持坚韧,生命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不放弃终会有出头的机会!


问新先生


我就是40多岁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外企中层管理职位,最近几年转型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个新的职业在我看来,和快递人员,专车司机或是安保人员,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只是适合我而已,能够发挥我过往的各种天赋、能力,也符合我的兴趣。虽然收入不如从前,但仍孜孜以求。

时代在变,技术日新月异,旧的职业和新的工种此消彼长,也许不必过于悲观,但变通能力和灵活弹性成了这个时代生存的首要能力,里面也包括了某种心理能力。

如果自己适应改变尚有困难,可以寻找专业人员进行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找到自己有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或者调整心态、疏理负面情绪,尽早拥抱新的工作机会,即便可能当前还不十分理想和满意。


心理咨询师薛炅


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招聘工作,对于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这个观点我们公司也是一致的,男的到35,女的到30。但这个是针对普通员工而言的,招高管还有技术人员的条件还可以放宽,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针对职位还有能力来决定的。

这个对于企业招聘的年龄问题不到单单要从员工的角度来想,也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确实到了30多岁的年龄可能工作经验,生活阅历都是比较深的,但是往往这一类的人生活可能已经生儿育女了,对工作没有太多的激情和斗志,一般不也不适合在普通员工的位置上生存。对于一个正常的公司而言当然是希望,公司的员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所以一般是不考虑35以上年龄的人。

不过不同类型公司的人都是不痛的考虑,像一般的公司可能也喜欢这种中年比较稳定的人,主要也是看公司类型。

还有一般有能力的人我觉得年龄而过不是很大的话,应该都是很容易被接纳的,最主要是要有能力和技术。要是你35之后没有一技之长,不单单公司会嫌弃,你自己也改反省为什么人家不要你了。

所以都给大家提个醒,在年轻的时候多积累经验和能力,不要总是跳槽,不然超过了一定年龄找工作就很难了。


南方小厨妹


不至于招聘最高年龄到35岁,那得看什么企业,我接触到的行业:文化出版、网络文学、影视动漫、互联网等等,招聘最高年龄,是能扩展到50岁的,但客观的说,对51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各种职位(从普通职员、主管、总监、副总、老总)都不太友好,虽然没有名义上禁止年龄。

但在实际招聘中,51岁及以上的人,会直接忽略掉,不安排面试。这也避免了招聘歧视风险,我以工作覆历不符等原因拒绝投来的简历,这个肯定没问题。

那么,回到问主的问题,51岁到65岁的人(高于65岁,那真的是看大门的,都不敢招了,年龄太大了)都到哪里工作去了呢。

答案也很简单,如果你平时生活注意的话,会发现: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的保洁保安、菜市场的保洁保安、餐饮店的工作和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部门快递员和送餐员、凡是维持城市秩序的安保人员(这个真的挺多的)、……基本上全是50岁以上,但尚未到退体年龄的人员。

这也是现实的问题,人到51岁以后,如果上升不到总监及以上的职位(这样的职位很少,30个人,最多只有一个),就只能从事,我上诉所说的工作了。

如果说,你51岁了,还在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恭喜你,你比绝大多数人员,都幸运。


董江波


我认识的35到60岁的人,情况主要分为三类:有一部分人还在职场上,一部分是做点生意或者给亲戚打工,还有的利用已有的资源做点自由职业。我认识的人里面,这三类的比例都差不多。


先说第一类吧,如今还在职场上的人,基本上是我上班认识的同事,或者是朋友的领导。

这一类大部分在职场上是非常优秀的,工作能力非常突出,有一些在领导岗位上。他们能够度过中年危机,到了中年还能稳固的留在职场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有突出的技能,非常不容易被替代。这种高端的人才,在职场上是非常安全的。


第二类做生意的人也接触过一些,主要是和亲戚朋友一起做生意。有的是给亲友帮忙,也有一些以前攒了一点资产的,入股,自己当一个股东。

这一类的是比较有魄力和决心的,在为人处世上也比较灵活,待人处事比较圆融。做生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那些做生意熬下来的人,真的是很有魄力。

亲戚里面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同辈,35岁以前在外企,攒了几百万,硬是咬着牙,老婆上班,还生了二胎。老婆的钱养家,自己的钱用来养公司。苦苦熬了好几年,不断地在试错,前两年做互联网的创业,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第三类的状态介于前面两类之间,收入可能不多(当然也有收入比较好的),但是也没那么忙。


以前我租房子的一个二房东,他年轻的时候是跟着亲戚做装修的,后来学到装修技术,就租了几十套毛坯房,稍微简单装修一下租出去。平时就收收房租,给租户修一修水电,也乐得清闲。

还有一个做IT的朋友,以前做网站,自己会做网站,也会做网站的SEO。前些年自己做网站为生,这几年网站不怎么景气,他专职给中等规模的网站做SEO,每天只在家工作半天,收入也还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