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是你来到上海之后才知道的?

何兴才


简短点吧,去年三月来得上海,记得工作的时候一个上海本地的同事对我说,你们都觉得我们上海人有钱,巴拉巴拉的,其实就是房子值钱赶上了好的时候,手上现金根本没有多少,除非把房子卖了,真正有钱的是哪些外地来得大老板什么的,说了一大堆(太多了省略),他是厨师,工作每天蛮辛苦的(人超级好)。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之前遇到一个一起坐电梯的老太太,人太多她够不着按键,然后很轻声的对我说先生,帮我按下18楼,谢谢..总之就是感觉遇到的上海人大部分讲话否很温柔,轻言细语的那种(在我眼里会说上海话的都是上海人😂,区分不出你们所谓的老上海什么的)工作方面,只要不懒,你肯定饿不死,稍微勤快点,你会过得比较滋润,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老家湖北十堰,4线小城)还有关于排外,可能是人的自卑心里作祟,其实我觉得只是因为你遇到的是你觉得排外的上海人比较有钱(钱会使人有底气)然后你产生了自卑心理,有了这种心里,对方说什么你都会觉得不舒服,总之上海是个好地方,喜欢这里,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所收获,一点拙见😜


疯子9611506


本人家内蒙古的,家里处了个男朋友,在上海打工,就是那种不是正式的特警,合同的。本以为在老家一个月一万块钱那就是相当高的工资啦,没想到去了一趟上海才知道天壤之别。

去年第一次去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我第一次知道鱼不是一条一条卖的,而是一块一块卖的,上海人不吃鲤鱼吃草鱼,在老家买鱼都是买一条,在上海他会问你要什么部位!我这种农村来的人真是懵逼,胖头鱼卖鱼头,草鱼也卖鱼头,请问鱼头也没肉啊,怎么下口吃!

我头一次吃三十八一碗的面条,而且很普通,他们管卤子叫浇头,上海的一碗面条,在我们老家能吃五碗了,还外加一个鸡蛋,

最让我心跳的厉害的是,上海的出租车计价器表,晚上打车绝对赶上你的小心脏跳的快啦!从虹桥机场到三林镇花了我两百多块啊!别提了,两百块在我们老家赤峰市能转遍整个赤峰市了!

不到上海是不知道人有多少,我现在才知道那年上海外滩为什么会踩死那么多人了,你想象不到的多啊,比我们农村赶集是多多了!

最坑人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听我的话,外地的朋友千万不要去,太坑爹了,每一个节目都要排队两个小时,门票四百块,拍两个小时队坐了一圈旋转木马,拍两个小时看一出话剧,从早上去的排队排到下午六点,一共玩了六个项目,水还往死贵,一瓶矿泉水十块钱,太坑爹了,就当见识见识,照张相片证明我去过了!

对于我这个小小小市民来说,上海真让我长见识了,虽然这样,但大家还在往上海涌入因为在家里发展确实没上海好发展,大城市人文素质比乡下要高得多,钱也比普通三线城市好赚,想要好的生活就要去大城市不断努力,回家才能过上好的日子。


莫莫桑107873186


我就是传说中的上海土著,至少四五代人在郊区生存发展到现在。经过多年观察,有一些心得体会。

我在郊区城区长大的,甚至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出过郊区,只是换了一个区(大家应该猜到了是哪个区)。小时候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了,郊区市区没什么差别,只是少了一些购物商场和饭店。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去市区买年货吃大餐,其他日子在郊区自给自足(当然不是种田的意思)。很多市区人对郊区的印象还停留在种田养猪,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务农了一辈子,年轻人就几乎没有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户籍是上海,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把自己当成上海人,因为我们把去市区叫做”上上海”。我们的方言也和上海话不一样,我们都能听懂上海话,市区人听不懂我们的方言。我还记得上初中高中的时候,特别是理科老师,说着说着就开始说方言,而同学们甚至没意识到他们开始说方言了。郊区就像一个封闭的小世界,外面的人不会来,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每一代人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甚至没想过去市区闯一闯。初中毕业去市区玩连坐地铁都不会坐,而家乡的地铁是这几年才通的。

后来渐渐长大和市区的往来就变密集了,等我意识到区别的时候是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想跟爹妈一样找个稳定的铁饭碗,就去市区面试了很多工作。交通的便利,各种公共设施比如医院学校娱乐等等,要知道从我家到市区坐地铁都要至少一个半小时,而市区之间的交通很少有超过一小时的。家乡只有一个二甲医院,身体真遇上什么大问题还得去市区的三甲医院,而且不同医院的专场项目不同。到了大学更是翘课哪怕来回要4.5个小时也要去市区逛逛街。身边很多小伙伴到了高中就去市区读书了,到了大学很少有同学会去北方的学校(特别好的大学除外)。这个时候有些埋怨父母当初为何不留在市区发展,也许我现在的生活可以便利许多。当然我依然热爱我长大的这片土地,至少让我有一个独特的视野来回答今天的问题。

最后还是要认真总结一下排外的事,作为郊区人我也受到过市区的偏见,作为上海户口没少享受过它带来的福利。作为90后(当然也不年轻了),我观察的是至少我的同龄人大部分和我一样,既充满包容性,又忍不住抱团,但我们的抱团是出于老乡见老乡的心情,毕竟现在的上海不论市区郊区,本地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大家都说普通话的情况下,交朋友只看人品,聊天只看话能不能投机。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来自哪里,即使已经认识很久了。

又要过年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上海人最想念外省人民的时候。整个城市瞬间空了,也失去了运转的动力。昨天坐飞机到上海,不用地图我也知道我到家了,因为只有这个城市凌晨依旧灯火通明,如星云密布,机上许多外国人都忍不住拍下这浩瀚的景象。这样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又哪来上海的今天呢?


丹果查理小姐


我是2017来上海的,之前没有来过,有心酸,有震撼,有喜欢,简单说下几点吧

1.晚上11点多到的上海,在火车上定的住处,刚开始房东说是床位,我没有概念,700一个月,二房东(后期才懂这个概念)也是安徽人,来地铁站接我的,到了才发现太震撼,一个3室1厅住了30多个人,我以为有被子,什么都没有,不敢洗澡,觉得不习惯,差点哭了,一夜没睡,玩手机玩到天亮,去公司报道,当天加钱900一个月,换了个客厅不住人的地方,住了2个月。

2.中途外派到福建,2018年才回上海,住火车站边上,中海万锦城,1000一个月的青旅,还有老外合租,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3.现在换到惠南镇,1000一个月,独立卫生间厨房,只是去公司要1个小时,感觉已经很好了。

4.在上海也待了很久,说实话,没有去一些景区玩过,没有时间,上海的生活节奏真的很快,压力很大。

5.地铁,之前只在南京做过地铁,在上海,天天地铁,感觉真的很幸福,比开车方便多了,就是太挤

6.上海人,我现在的房东就是上海阿姨,人真的很好,对我们外地来的年轻人很好,给我们做饭,洗衣服,中秋节还给我们准备了月饼和大闸蟹,天天看到我都说真的不容易,太辛苦了,很感动。

7.上海是一个相较公平的城市,不会像小城市那么黑暗。







客如云智能管理系统


我在上海生活十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最看不起外地人的,多数都是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外地人。

哪里都有各种人,素质不分地域。带着无脑偏见对待上海人本身也是一种歧视。

我江苏人,被祖籍同是江苏的“新上海人”歧视过,也被在上海的河北土豪轻视过,也被上海人慢待过。

但隔壁邻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跟我分享过零食,雪糕,小吃等等美食。帮我收过快递和外卖。

上海人收入高,福利好。比如出租车司机,这些人多数是隐形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但迎来送往,都很客气有礼。

你再看看那些在阿迪,新百伦,耐克专卖店的外地人服务员,他自己也是一个打工的,看人的眼神确充满傲慢。

还是那句话,哪里都有各种人,素质不分地域。


半明


今年3月份,在上海这边找了实习工作,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7月份毕业离开学校,工作又从试用转为正式,算起来在上海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这座从陌生慢慢变得熟悉的城市,心中也有了一些别样的感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上海真的很大:

我的大学是在长春就读的(我是吉林省人),直到快毕业的时候,长春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才建设完毕已经规划七八年的地铁,而且只开通了地铁一号线,全程坐完只需要3元钱。而刚刚来上海的时候,就被地铁线搞糊涂了,我第一次知道了中途可以换乘很多站,看到了上海错综复杂的地铁路线图,而这些带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上海很大!

2.房价不便宜,租房子也没好多少:

作为在上海苦苦奋斗的底层劳动人民,白天出入在宽敞明亮,地理位置优良的高级写字楼,晚上,乘坐拥挤的地铁,回到租住的不太宽敞而房价却‘嘎嘎贵’商住房,至少对于我目前的情况来说,每个月的血汗钱一大部分要开开心心,恋恋不舍的交给房东,所以上海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租房子很贵,这个也是一线城市的通病,和同在上海的朋友或周围的同事比比还好,大家不相上下,但是和二三线城市工作的同学朋友一比对,工资水平和租房支出并不是相对持平的。再说到房价,坐标魔都郊区,房价也到了3-4万每平米,这在长春基本是不存在的!

3.工作机会多:

别的行业不谈,单说互联网企业或传统软件行业,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深得行业巨头的青睐,上海在这方面还不算突出,国内互联网企业巨头落地上海的还不算最多。当时我第一份实习是在长春的一家初创软件公司,公司主要是做软件研发销售,记得当时找实习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因为二线城市像样点的互联网企业凤毛麟角,初创外包小作坊比比皆是,这里并没有鄙视的意思,只是后来来到上海,也多是觉得二线城市普通一点的公司还是没办法提供给自己太大的平台去锻炼,去成长,在上海工作的这段时间,也接触了很多客户公司,所以在打开自己眼界的时候,也在感慨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能够提供给年轻人发展的机会是真的很多!

4.上海的景点并不像传说的那般:

上海的景点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不需要花钱,只不过作为上班族,能抽出周末去逛景点,就必须忍受人挤人的尴尬!上海的大部分景点我也都去过,夜幕下景色华丽的外滩,灯火辉煌的南京东路,别具一格的新天地,富有古代园林气息的城隍庙,田子坊,七宝街,中华艺术宫……每次这些景点给我的感触就是人很多,但是当身处其中的时候,却又发现与自己想象的略有差异,如果单纯从闲暇时间的消遣这个层面来说,上海的景观还是值得一看的!

大概总结了这么多,对于那些耐着性子读完的朋友,还向您道一声辛苦,上海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希望你能在这里发现属于你的别样天地!



BLCX0802


没来上海之前,月薪3200,出去吃饭买衣服啥的都小心翼翼的,不敢乱花钱,一个月房租700,一年下来加奖金还存了2万。有一次,一个同学请我到上海玩,一顿饭就吃掉700多,喝茶又是几百,我顿时觉得自己像乡巴佬一样。后来工作换到上海之后,工资上去了,也慢慢适应了。

上海人大部分都是很好很热心的,他们节约的时候很节约,出去消费也很大方。当然,上海的消费也确实高,市中心一套60平米左右的老房子,租金要6500元每个月。

上海人喜欢清清爽爽的,喜欢有素质的外地人,不要乱插队,随地吐痰,上海人其实是排没有素质的外地人。


小熊蝈蝈2017


我是18年8月份来到上海的,在上海居住也有半年了,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见闻!

第一,上海面积是真的大

我公司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接近闵行区的地方),有一次领导让我去滴水湖附近的税务局办理发票增量,我就从上午11点钟出发,全程坐地铁,到下午2点左右才到,看了一下地图,公司距离滴水湖的直线距离就有50多公里,就这样还没有出浦东新区,就这蔡明白,上海市真的大。

第二:上海有钱人真多

星期天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到上海繁华地去看一看(陆家嘴),到地方才发现,街上随便走一走就能发现几辆豪车,就说我在路口等红路灯的时候,我统计了一下,从我面前过去的车每隔2-3辆,就是宝马、奔驰等,每隔30秒,就是一辆豪车经过;所以,上海有钱人是真的多。

第三:上海风景美

上海的环保挺好的,到处都绿树成荫的,其中,建筑风景最美的就数上海外滩的夜景了。

第四:上海美女多

在上海大街上,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很多美女。

就先介绍这么多,喜欢就请点个关注! 谢谢


酒后茶娱


2013年第一次来上海,那会儿刚20岁,孤身一人从老家来上海。

从徐家汇去松江小昆山,朋友嫌麻烦不来接我让我自己过去。一个“好心大妈”看我大包小包的背着行李。过来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小昆山。 她说去小昆山只有坐小火车,快点去没有多少时间了,只剩下最后一班了。我怕受骗,然后去问打车多少钱?问了两个司机,第一个司机说300。第二个司机说200。 我回去问那个“好心大妈”说坐小火车过去要多少钱?那个大妈告诉我,只要95块钱就好了。

处于谨慎我说我要先上车才买票。然后进去后!大妈去买票,我给了他100,她找了我五块钱。然后叫我快点进去。说马上就要开了。我急急忙忙上车。等我千回百转,问东问西。终于到松江新城站,之后结果出不去。然后我问别人,别人说让我去服务台。服务台的业务员告诉我,你的个卡上只有五块钱要补2块才能出站。。。。。。。。然后转16路公交车。。。。。。。。。。。。。。。。。。。。。。。。。。。。。。。所以“好心大妈”说的小火车,就是地铁,这是来上海后才知道的



拿剑的猴子


有什么事是你来到上海之后才知道的。

这个问题有意思哈。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应该没有意见吧,估计很多人估计来上海都对这个城市有不同的意见。我来说下我来到上海之后才知道的事。

沪c

来到上海之前在昆山,我经常能见到沪c牌照,但去了几次上海市中心去玩,其它的牌照几乎都见过,唯独沪c没看见过,我当时真的很好奇,于是就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沪c是哪里都能去,唯独不能365天进自己的市区,只因为沪c好上牌照”,我当时突然笑了,我感觉真的是自己的见识短。

而有的人为了能上牌照不惜给自己的豪车也上了沪c。

前一段时间在头条有旅游达人把沪c开到了法国巴黎,圆了沪c进市区的梦。

好多网友说这是对上海牌照最大讽刺。

谢谢大家的阅读,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下方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