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謙院士:養好恰當的“母雞”,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工作,把創新放到新發展理念之首,制定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一系列重大配套舉措。當前,創新已經貫穿於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創新在全社會已蔚然成風。

全國政協歷來高度關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本月中旬,還將召開專題協商會,圍繞這一主題建言獻策,為配合這次會議,我們採訪了部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兩院院士,請他們結合本職工作暢談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以饗讀者!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與中東部相比,西部、東北地區其實有很多隱形優勢。現在急需以區域經濟發展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優勢,將‘國家戰略’與‘區域所長’相結合,尋求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提起如何破解西部、東北地區創新落後局面頗有感觸。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謙曾在清華大學學習工作了33年。2013年受清華大學委派,擔任對口支援高校青海大學校長。從清華大學到青海大學,環境的變化讓他深深感到:目前“招不來人,留不住人”是制約西部創新發展的癥結所在。

“這裡面有觀念的問題,人才待遇的問題,但也有政策配套尚不完善的原因。”

讓王光謙記憶猶新的是:2013年,他剛到青海大學“走馬上任”,和當地人一起商量工作方案,發現回答他的都是“好好好……”。

一開始,他還挺高興,“我以為,這就是對方同意了。”

但真正到落實工作時他才發現,“這其實就是一種禮貌回答或者說‘隨口應付’,並沒有往下推動的意思。”

花了近2年的時間,他才逐步適應這種方式和態度。“這與西部地區觀念上相對保守,滿足現狀有關。現在有類似情況,我就會立馬追問,緊跟進展,直到落實……”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幾年西部的工作經歷,越發讓王光謙對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的一句話感同身受——“出生或成長於東部地區的大學生,大學四年之中無論如何應該花一些時間,去理解中國西部到底是什麼樣子。”也讓他越發堅定了看法,“東北和西部的區域發展,需要一大批有識之士埋頭苦幹,紮根後發地區。除了宣傳與引導,更需要在機制上配套,切實形成立足西部創新創業的良好態勢。”

王光謙曾做過一些調研,目前在西部,青年博士就業的工作收入與東部地區相差有時能達3倍。“本身在偏遠地區或艱苦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卻得到相對較低的收入待遇,這無疑增加了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的難度。”

但想改變這一狀況,王光謙發現,這並不是簡單一句“提高工資”就可以解決的。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事實上,近年來,為了控制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國家教育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明確提出禁止東部高校到西部高校招聘學者等。但真正落實起來,人才流失現象依舊居高不下。

“這種方式只是消極的應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要讓西部真正產生吸引力。”

如何增強吸引力?王光謙認為,除了“錢”,平臺至關重要。

“現在的關鍵在於,要在國家佈局層面,把更多科技創新的項目‘嵌入’西部和東北地區,即結合西部所長的優勢,把創新的‘母雞’配置在西部。”

王光謙所說的“母雞”,包括高水平的大學,國家創新平臺(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重大儀器設備)等。他認為,只要結合西部所長的優勢,養好恰當的“母雞”,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謙看重的,正是西部地區很多隱性優勢。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轉型發展以及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區自然、地理位置、氣候等後發優勢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例如,備受關注的“天眼”工程正是利用了西南“淨空”環境;貴陽大數據存儲中心是利用了當地的“冷涼”氣侯;而對於青海而言,正是因為有青海鹽湖資源,青海省才能走“鎂鋰鉀”循環經濟的創新發展之路;新疆、內蒙古自治區的煤氣及新能源戰略資源是孕育出“煤制油”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沃土……

“目前,西部的所長亟待與國家的戰略目標鏈接。”以青海為例,王光謙認為,可以通過“建立零碳示範省”的目標,引發一場“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

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據王光謙介紹,青海省具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水電能源,已經在龍羊峽建成我國最大規模的風光水互補清潔能源基地。2017、2018年分別實現了7天和9天的零碳能源省示範,2019年計劃實現14天零碳能源省示範。

“如果要實現更長時間的目標,青海省需要開展系統性的創新攻關,攻克大規模儲電、智慧電網等關鍵技術問題。隨著一步步向著零碳省的目標逼近,以技術創新帶動,資金、人才勢必會集聚青海,從而實現創新後進地區向先進地區的跨越。”

事實上,青海的優勢並不是個例。“現在需要的就是以區域經濟發展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西部以及東北所長,把那些優勢和技術積累,轉化成解決創新‘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

在這基礎上,針對西部、東北地區人才待遇偏低的問題,王光謙建議,在國家層面可設立“西部人才崗位計劃”——即在西部的高校、研究院所和高技術企業設立國家級人才崗位,由國家財政專項基金支持,對應聘上崗者給予不低於東部地區的崗位津貼。

不同於其他人才計劃給頭銜、“帽子”,這些崗位固定在西部地區,離開了就不再享受津貼。他將這個辦法形象的稱為“給帽子不如給凳子”。他解釋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要崗位在就不怕人才不來。”

面對西部實現跨越發展的未來,王光謙有著強烈地期待,“西部有著肥沃的土壤;當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精心澆灌之下就會綻放創新的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