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叔奶今年93歲,嫁給叔公的時候,叔奶13歲。叔奶自小就是孤兒,嫁到叔公家的時候,她的身份是~童養媳。據說叔奶的父母家收了三公斤高粱,十斤小米,和一些布料。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叔奶說,小時候就是一直幹活兒,活兒幹得不好就會被打罵,每天起早貪黑,從來沒有想過未來,受氣也沒有想過回孃家,因為孃家還有八個姐姐,一個小弟弟,一個小妹懷在她母親的肚子裡,她在叔公家越爭氣,她的孃家日子就越安穩。因為她是家裡送出去的第一個孩子,如果賺得了勤快的好名聲,其他姐姐妹妹就會容易被送出去,所以,她努力,是為了改變姐姐們的命運。

叔奶很爭氣,在十五歲那年就開始為叔公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的到來,奠定了她在叔公家的地位,沒有人會趕她走。但是不幸的是,兒子是個天生的智障兒,三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傻乎乎的樣子越來越讓叔公一家嫌棄,但是迫於是大兒子,只好作罷留下叔奶。叔奶剛站穩的地位差點被這個兒子毀掉的時候,她懷了老二,卻是個女兒。叔奶的肚子還是比較爭氣,隔一年就懷一個,在24歲時還生下了龍鳳胎,總共有了六個孩子,其中四個是兒子,她的地位越來越穩。叔奶一生可以說靠生育穩固了自己的婚姻,她在三十五歲的時候生了最小的兒子,前後一共為叔公家貢獻了整整11個孩子,除了老大智障,其他個個健全。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叔奶的任務除了幹農活,就是養孩子,她沒有時間去教育他們關於這個世界的很多規矩,叔公是個懶人,和叔奶在24歲獨立落戶後,他除了抽大煙就是打他的大兒子。叔奶從來不懂什麼叫抱怨,因為她每天考慮最多的是孩子們吃什麼,還有叔公的菸草怎麼種植。

孩子們終於逐個長大,叔奶可以不用奔波了,她的腰也彎了,腿腳也不靈便了,但是她仍舊熱愛幹活,為孩子們幹活兒。老二嫁在村裡,她要去幫忙餵豬,老大智障每天需要帶著他,不然一走就是幾天沒有下落,回來又一身傷口。其他的孩子有的遠嫁,有的娶媳婦生了孩子放在家裡然後就外出打工,只剩下叔奶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她的孫子孫女們,成了留守老人。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叔奶的孫子們也漸漸長大,上學,然後外出工作,叔奶送走了一代又一代,自己卻從來沒有走出過那個村子。他的兒子們也想接她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但是她說:“你們的大哥只能在家裡,他離不開我,所以我哪裡也不能去。”

叔奶就這樣在村裡呆了一輩子,直到93歲的時候,她的大兒子去世,叔公去世,她成了村裡最老的留守老人。她仍舊不願意離開村子,她說,那是她的根,她死的時候,希望可以跟叔公葬在一起。

叔奶的眼睛看不見了,耳朵卻還是很靈,那是以前睡覺的時候聽老大的動靜訓練出來的,每次她睡覺,擔心老大半夜跑出去,於是就讓老大睡裡屋,她和叔公睡外屋,每次老大一想逃跑,叔奶就會立刻警覺,然後起來安撫他。

叔奶說,他最可憐老大,因為他活得最不容易,不理解這個世界,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別看每天笑嘻嘻,其實內心苦得很。

叔奶也不羨慕村外的世界,她說,人要知足,她當時生下這些孩子,穩固了孃家在村裡的名聲,最後每個姐姐都順利出嫁,還有人嫁到了鎮上嘞。這就是叔奶的知足理論,很簡單,卻很偉大。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如今,叔奶帶著二女兒的孫女兒在身邊,給她講五穀雜糧,田裡的放水規矩,地裡的除草妙方,也給她講她大兒子的故事。叔奶說,大兒子本來不會那麼早離開,但是那天叔奶的耳朵好像不管用了,老大什麼時候跑的她不知道,第二天醒來召集村民去尋找,找了一週沒有結果,後來是一戶人家找牛的時候,發現了老大的屍體,他躺在一棵樹幹下,應該是那天晚上下雨,老大被雷劈下的樹幹壓死的。叔奶可憐老大,她總覺得這個陪伴自己七十幾年的人死得太慘,就是因為自己那天沒有特別留心造成的。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老二的孫女聽不懂,她只用帕子給老祖祖擦眼淚,然後乖乖的往爐子里加煤火。叔奶看著這個孩子,眼裡盡是溫柔,她說:“孩子,今年你的爸媽不回來,來,讓我們下地去看看今年的土鬆不鬆,這可要管好了,萬一哪天政策變了,他們還有幾塊地種糧食吃。”

叔奶拉著孩子的小手,杵著柺杖駝著背,和孩子一樣的身高,她們走到村口,看著那條越發荒涼的路,沒有人回來。叔奶挺直腰桿,也只是高出孩子半個頭,然後說:“曉得他們今年會不會回來哩。”

遠遠看去,她們彷彿兩個孩子,手拉著手,佇立在村口的石碑邊上,切也不知道,她們內心在想什麼……

留守的那位母親,她是我的叔奶,她的一生活得有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