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么多却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黄蜂二师兄


近年来,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方面,并不是没有获得者,咱们不是出过一个屠呦呦吗?

其实,很多年来都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最著名的就是“钱学森之问”——为何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一般都认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出了问题,其实不止这些原因。

获得诺奖需要积累,科学研究方面理论的突破是需要几十年的默默耕耘和刻苦钻研的。与国家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也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必过于纠结,首要的是破除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不要为了得诺奖而研究诺奖。

持续不断的积累,再过20年,必有收获!


小刚哥说教育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制度。有提名资格的,首先是评委,这些人主要是瑞典人和欧美知名科学家,自己提名自己评,中国人想被评委提名,跟海底捞月差不多;其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提名,这个也好象跟我们开玩笑,既无人得奖,又何来提名;然后是知名科研机构,这更是扯蛋,没诺奖得主何来知名,哪个机构提名外人?比如屠呦呦获诺奖,她的提名人就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知名疟疾研究专家路易斯.米勒。米勒从2010年开始,年年向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推荐。屠呦呦2011年获得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二,中国的科研体制,即共同研究、集体努力。我国还有一项医学成就,就是牛结晶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人类第一次人工合蛋白,其原创性无容置疑。1973年,杨振宁向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写信,计划提名生化所、有机所、北大各一名人选,参评诺贝尔化学奖。但经中央研究院,人工合成胰岛素是在党的领导下,集体努力的结果,难以提出代表人物。而屠呦呦呦获奖,就耍了滑头,尽管也是在党的领导下集体努力的结果,但屠呦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GXC0107


中国教育立奇功,花园花儿万千红,

园丁辛苦裁剪中,亿万花朵一刀命!

高考工厂本领硬,考卷就是猜卷行,

是龙是虫工匠型,模仿抄袭能力终!

民国大师起群雄,革命运动风云涌,

千年封建被推翻,宗师大家个个雄!

两厢对照大不同,民国大师太威风,

而今工匠仿照灵,要想进步迷茫中!

知识产权屡被告,再不改变找烦恼,

诺贝尔奖也想要,可是突破难办到!

西方教育讲个性,社会分化早就定,

根据爱好去搏命,看看足球全都懂!

我们太多大学生,大学毕业一张证,

到哪都是啥不懂,重新出发来逞能!

高校企业要结合,企业培养骨干课,

教育资源少浪费,莘莘学子太解渴!

社会进步浪滔滔,教育改革桎梏撬,

条条框框跳出脚,诺贝尔奖全都包!


话说山东频道


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么多却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因为过度的对科研进行量化考核,过度的对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考核!

比如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在她获奖以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她是一个三无科学家——即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仔细分析她的履历发现,她是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研究,从1955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不断的从事研究。直到文革后1979年,她才被评为副研究员。但是现在的很多人,甚至在25岁就能直接成为研究员。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必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上,而是获取职称上!而职称评聘都是要量化考核论文和科研项目。最终结果就是炮制论文,批量完成科研项目。但是,可能对科研的贡献微乎其微!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教育,这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因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要不断的完成任务,因此小孩从小就是机械的完成繁重的作业,而不是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得心应手;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太强的能力。这样的状况就是,一旦学生毕业走上研究岗位,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探索未知世界!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做出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又怎么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当然,随着杨振宁先生等诺贝尔学科学奖获得者,回国执教和支持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等举措;随着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极其重视。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会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们也能为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震博士


篇幅所限,我们首先看一下近3年诺奖得主:

18年

物理: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20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前后)成果。

化学: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和乔治·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果。

生理学或医学: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成果在2010年前后发表。

17年

物理: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们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上世纪90年代在路易斯安娜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各建造了一个LIGO。引力波则提出来更早,比相对论晚几年。

化学:瑞士科学家雅克·杜博歇、美国科学家约阿希姆·弗兰克以及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们在冷冻显微术领域的贡献。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生理学或医学: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1984-1994年之间成果

16年

物理: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这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发现。四十年前的成绩可谓姗姗来迟。

化学: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1987-1999

生理学或医学: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20世纪九十年代开拓新研究进展。

从最近十几年的诺奖成果也可以看出,哪怕是中国自然科学诺奖第一人——屠呦呦的青蒿素(1971年研制成功),都是有一个漫长的等奖过程。

我国第一个博士——马中骐,男,浙江杭州(临平)人,1940年3月生于上海。42岁获得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编号10001,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后留所工作,1991年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而前几批博士人数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记得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未来20年,诺贝尔奖会有更多中国人的身影,因为在新世纪,新千年,中国科学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要说那些论文早假事件,可以发现,一些国外的科研硬性指标,中国确实发展势头非常足。

我们是起步晚,但是我们正在追赶前人,这是需要时间的。并且在某些方面,中国人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

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人数来要求马上就出多少诺奖的主,拿着三十年前的博士研究生人数的数据,这样才会更具有参考价值!

附录: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


树木也要树人


我想说一个事情,那就是真正理论突破的土壤是什么?设备?经费?还是高智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贵族精神和气质。这里的精神和气质,并不单单是物质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物质丰富基础上的精神的富足。

理解这个问题,我来举个例子,达尔文。

达尔文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但是身为名医的老达尔文很重视教育,看儿子并无心接班,于是把达尔文送到了剑桥的三一学院学习神学,想让他将来当个神父。并不辛苦,还受人尊敬。于是达尔文就在剑桥求学,然后还得到了父亲的资助去参加了小猎犬号的全球航行,并且也是在这个旅程中,提出了最初的生物演化的理论。

再说个八卦,达尔文和表姐爱玛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给了他们2万英镑作为家庭开支,那可是1839年的2万英镑,整整2万磅白银啊。所以达尔文一生都在追寻生命起源的真相,而且满脑子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说达尔文不是诺奖时代的人,那我们来说说诺奖得主吧。前两天刚看了费曼的生平展览,简直震惊了。费曼先生不仅仅改变了我们对物理的认识,对量子力学的认知,甚至还在纳米技术上做了先导性的研究。并且在临终前一天还在黑板上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我不能创这种东西,说明我还没有理解它”(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understand),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气魄啊。

再看费曼的生平,就会发现,简直是一路平步青云。当时,入读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还必须要求有校友推荐。为此,费曼的父亲找到一个不认识儿子理查德的熟人打通了关系。21岁就从麻省理工(MIT)毕业,随后进入普林斯顿学习。后来,24岁就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去参与原子弹去了。

但是费曼的个人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的非洲鼓表演非常精湛。而且有个恶趣味是破解其他人的保险箱密码,甚至在好友保险箱里留下文件已被取走的字条。

费曼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真相,也正如古希腊的传统一样“科学即真理”(Science is truth)。到1980年代的时候,费曼逐渐改变了对弦理论的成见,并师从老对手盖尔曼,学习弦理论。这是何等的大气。

再来看我们的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就陷入了买房子,还房贷的泥潭。从此只是关心基金本子中不中,单位是不是解决学区房,有没有好的幼儿园可以上。好吧,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怎么能做出真正的有开创性的工作呢?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今天的科研工作者不努力,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需要足够积累才有可能培育出大师。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科学大师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植物人史军


中国众多的研究生、博士生却出不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什么原因呢?

第一,中国国情使然。

我国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什么是初级阶段?简单说,就是不发达,这种不发达表现在各个方面,也包括教育和科技。尽管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很多方面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不均衡不充分,各种具体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都不完善。

第二,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功利性太强。

尽管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长期生活水平不高,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然是功利性的。例如,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多挣钱,不可能考虑孩子的终身发展,属于技能性的培养。所以,培养出的孩子综合素质还不高,更多的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大情怀。

第三,中国教育的评价标准层次简单。

对人才的评价主要是通过高考这种选拔式的考试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也看大学是否是985还是211,教育科研部门对员工的评价也是看是否有论文,是否有课题。这种评价不能说错,但是我觉得过于简单,目标性太强了,容易让人直接追求领导量化的标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忙于为了完成各种任务时,追求对科研深度思考的人就越来越少。

第四,中国对高精尖人才待遇不够高。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尽管国家也很努力,但是在对科研人员的工资、发展空间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容易导致人才外流。

第五,读研读博的人绝大多数不是为了科学,也不是为了热爱,而是为了就业,为了生存,为了生活。

这也是国情决定的。

第六,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样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只与科学有关,与其他无关,而现在更多的人似乎与其他名利都有关,只与科学无关,这是无缘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科学又与创新有关。反思我们的人才,在应试教育下,把来自千差万别的人,最终打造成千篇一律的人,输出给人才这个市场,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也就没有科学精神。

总之,由于经济不发达,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过于功利,没有长远眼光,过于注重实用,导致一系列评价标准的功利性太强,从而导致人们追求名利式的成功观,使得科学人员远离科学,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和听话教育也导致创新能力和意识减弱,最终导致我国众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却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写在下面评论区。


中考政治刘老师


题主的问题很好,值得深思。我国现有博士生八万人,研究生大概二百万人,研究生录取率29%,每年新增50万人,人数居世界前茅。先谈谈这些研究生博士生都在做什么?

1)缺乏宏观调控。高端人才以什么为调控的标准?各高校各自为战,缺乏宏观指导,国家需要农业还是工业研发人才?未来需要多少高端制造人才,各层次比例?比如由中科院发布需求指导和管理。



2)人才浪费严重。新一季国企招生开始了,大家可以看到,中石油基层操作工都要研究生,银行里每天打一到十的数字也需要研究生,让博士生做高管,让博士生去互联网公司里当码农,这要浪费多少人才?它们的心态是反正高文凭的人多。


3)两尖无法对接。大家知道世界先端前沿在国外,而出国的就不愿意回来,把这些最尖端的人才白白送人。要么在国内课题研究还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带头人,科研资源经费都落实不到位,也是难出头的原因。

4)理论和研究两手都不硬。理论上以发表论文为功利性,而研究方面又太重形式,很多高端院校论资排辈,像屠呦呦这么大贡献却层层设限,为国争光为什么就不能破格升院士?


黄蜂二师兄


我认为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是社会太浮躁了。二是中国对有贡献的科学家不够重视或者说是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三是一切向钱看等等还有很多。

首先我们说第一条,以屠呦呦为例,人家为什么会得的诺贝奖,首先她有毅力和一颗潜心研究科学的心。当屠呦呦获奖的同一天黄晓明结婚,大家都关注明星反而无视有贡献的科学家 ,大家都追逐那虚无的东西,却忽视了对人类发展有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条,很多大学评职称通多发表论文的多少,职称越高待遇越好,通过发表粗制烂造的论文来获得职称,。。。。:一。。。。。。。第三条,国家对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打击不严,例如人“汉芯”事件当事人骗取国上亿资金最后的处罚却十分轻,再就是学术腐败,如翟天临事件通过特殊手段对其一路绿灯至东窗事发,真是苦了那些的刻苦攻读的博士,你说气不气人,只有严打学术腐败才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

第四条,我们的教育比较务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一直都没改变。在经济、科技上我们都落后资本主义发达强国美国英国等。现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发展经济和科技,对纯学术的投入和重视还是不够

第五条,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如英美国家宽松。一些祖籍是中国的科学家,如钱永健、高锟等,都是在美国从事研究获奖的。

等六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诺奖大户美英德法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我们现阶段确实没有条件跟人家比这个。


经常用了


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中国正经培养的第一个博士你们知道是谁吗?这位老师名字叫李尚志,1947年出生,1982年在中科大获得中国第一个博士学位,博士证书编号尾号0001。

换句话说,中国从1982年开始,才有真正的自己的博士。我大学本科的线性代数就是这位老师教的,说年纪大,实际上年纪也不大,给我上课的时候刚刚60岁出头【如下图所示,就是李尚志李爷爷】。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中国自己真正开始搞近现代的科学研究,其实历史非常短,中国培养出来自己的第一个博士到现在不过才30多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还没有那么多,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比如说中国国籍的有莫言和屠呦呦,华裔的还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等。说明中国有这个潜力,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比如说现在拿了很多个诺贝尔奖的日本,也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一年一个密集出现的,这跟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也有关。

所以说,还是要再等一等,经济水平到了,人吃饱了,自然就开始研究科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