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㾦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

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伤寒序例》曰:“风气相搏、必发瘾疹。”风邪内不得泄,结于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红色风团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斡旋气机。

方用升降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宣散疏风透疹。

内外通和,杂气风毒得泄,湿疹自消。

五、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风邪乘虚结于皮毛腠理之间,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起风块疹。多发于胸背,上午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㾦㿔”。

治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调和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风、荆芥、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止痒。

六、滋阴润澡止痒法:

阴虚风燥,营血不足,外感风邪,或热燥化风,风热相搏,结于肌肤,午后发热,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呈现㾦蕾风,或无疹身痒,入暮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风邪客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奕遍体,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当归饮汤加减。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使阴血旺盛,瘙痒自除。

七、温通经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无力,脾阳虚运化失调,复感风寒湿之邪,客于肌肤,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风团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形成寒湿㾦㿔风。即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经通脉,散表里之邪;当归、白芍补血养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气;荆芥、防风驱血中之风;白蔻温脾燥湿;苍术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通畅,气血充盛,风寒湿邪得除,痒疹消失。

八、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肤,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于皮络,郁久发热,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发热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于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风、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风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风邪,风与湿相合结于阳络,郁久风胜,则化为虫,发生对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处。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渐扩大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风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蜕搜风通络,以解风毒;黄柏、黄芩、银花、连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十、搜风解毒活血止痒法:

风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化毒为虫,皮肤作痒,发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干枯,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渐蔓延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风热血燥,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肤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治以搜风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风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搜经络之风,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风(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生地、首乌滋阴养血,润肌肤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种癣疮。

此外治疗干癣病可配合蛇蜕油煎酥,研面每日冲服3克,大豆煎水服之,效果益佳。

  • 本文摘自《黑龙江中医药》1990年03期,作者/吴国春。

祛风止痒类对穴

作者/吕玉娥

  • 肩髃一曲池

【单穴功用】

肩髃,又名肩尖、肩骨、中肩井、偏骨、髁骨、扁肩。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阳明与跷脉之交会穴。本穴具有疏风活络、散邪解热、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止痛止痒之功。用于治疗上肢不遂、肩臂疼痛、筋骨酸痛、手臂挛急、头不能回顾、风热瘾疹、瘿气、瘰疬。

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肩髃穴

曲池,又名鬼臣、阳泽。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犹如水注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故名曲池。配属五行,属合土穴,又为十三鬼穴之一。本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余热未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瘰疬、瘾疹、丹毒、湿疹、疔疮。


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曲池穴

【伍用功能】

两穴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肩髃以散经络之邪为主;曲池以泻脏腑(肺与大肠)之邪为要。二穴合而用之,有珠联璧合、通经接气之妙用,共奏宣气行血、活络止痛、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1.风热瘾疹(类似荨麻疹);

2.中风偏枯,上肢不遂;

3.肩臂酸困、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经验】

肩髃一曲池伍用,出自《标幽赋》:“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

按:此处肩井即肩髃穴,因本穴又名中肩井。《旧唐书》:甄权,午州扶沟人也……随鲁州刺史库狄嵚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甄权曰:“‘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以射矣。’针其肩髃—穴,应时即射。”

  • 曲池—血海

【单穴功用】

曲池(见上)

血海,又名血郄、百虫窠。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为足太阳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发,为脾血归聚之海,并善治血分病证,故名血海。本穴具有祛风清热、调和气血之功。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阴部瘙痒疼痛、气逆腹胀、湿疹、荨麻疹、丹毒。


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血海穴


【伍用功能】

曲池善走血分,血海专走血分,为生血之海;曲池清肺走表,血海调血走里。二穴相合,一表一里,表里双清,调气和血,祛风止痒之功益彰。

【主治】

1.风疹(类似荨麻疹)诸症;

2.痹证,久病入络者。

【经验】

曲池—血海伍用,善治慢性荨麻疹诸症,若腑行不畅,大便不调,甚则干结不通者,宜与支沟、照海、天枢伍用,其效更著。所谓邪毒从大便而解是也。

  • 屋翳——至阴

【单穴功用】

屋翳者,因乳房隆起如屋,内应于肺(肺为华盖),翳者如屋之顶盖,故名屋翳。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疏风止痒、活络止痛、下气平喘之功。用于治疗咳逆上气、胸胁支满疼痛、周身风痒疼痛、皮肤不可近衣、乳痈。


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屋翳穴

至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至阴,至为尽、到之意。其穴位于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处,为足太阳脉气终止处,由此交接于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由此进入阴经,故名至阴。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整阴阳、矫正胎位、清头明目、疏风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痛(以巅顶痛为主)、鼻塞、鼻衄、目痛生翳、遗精、小便不利、周身瘙痒、足心热、胎位不正、难产、胎衣不下。

【伍用功能】

屋翳属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至阴属太阳,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合而用之,其功益彰,调和气血,清热泻火,祛风止痒之力增强。

【主治】

1.皮肤瘙痒症;

2.风疹块(荨麻疹)。

【经验】

屋翳一至阴伍用,出自《百症赋》:“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盖屋翳清泄阳明火热,以祛风止痒,至阴疏通太阳经气(太阳主一身之表),以散风止痒,合而用之,其功益彰。治风疹块(荨麻疹)时,宜与曲池、血海参合,其效更著。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医学称为“风疹块”“瘾疹”“皮肤粟疹”等病名。吕老临床之际,亦常与紫草、浮萍、银柴胡、五味子、炒防风、乌梅、生甘草参合,其效更著。

  • 风市一血海

【单穴功用】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大腿外侧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市,指市集、集聚,因该穴主治腿软无力,浑身瘙痒等风症,故命为“风市”。功专祛风化湿,疏通经络。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浑身瘙痒等症。


中医止痒的药针对穴法


风市穴


血海(见上)

【伍用功能】

风市偏走气分以祛风止痒为主,血海偏走血分以活血止痒为要,二穴伍用,一气一血,养血化湿,祛风止痒之力益彰。

【主治】

1.风疹、㾦癗(荨麻疹);

2.湿疹、疮疡;

3.失眠。

【经验】

风市一血海伍用,出自《金针王乐亭》:“风市与血海相配,能养血祛风,专治血虚受风诸证。另外,风市、血海两穴,前者偏于气分,后者偏于血分,两者相配,能搜索深入血分之风湿,故为治疗湿疡、风疹、荨麻疹等证偏于湿盛者之常用配方。”吕老体会,为增强利湿之功,宜与阴陵泉、三阴交伍用。

  • 本文选自《吕景山对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吕玉娥 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