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朱文印章“觀自在”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被譽“美髯公”。東漢末年將領。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屢建戰功。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傳為美談。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稱為“關公”,歷代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尊為“武聖”小說《三國演義》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民間關公形象作品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明.商喜.關羽擒將圖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形象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信仰關公的也都很盛行,在國外從商的華僑對於“武財神”關公也多崇祀。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忠義千秋圖(120cm*62cm) 孟玉峰

一方面關羽有美鬚髯之稱,有萬人之敵、忠義雙全、智勇兼具、勇猛善戰英雄本色,另一方面,關羽也非常驕矜,而且不甘屈居人下的氣質。

關公是全球華人推崇的“萬能之神”。從文化信仰角度來講,關羽被道教奉為“關聖帝君”,即常說的“關帝”,是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釋教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被後人推崇為“忠”、“信”、“義”、“勇”於一身的道德楷模,成了中國封建社會上至帝王將相,下至百姓頂禮膜拜的偶像。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明代關公畫像

關公的形象也一直在中國傳統藝術裡被描繪,無論雕塑、戲曲、國畫、年畫、門神等等各個方面都有其形象存在。《三國演義》曾描述關羽的外貌:“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些獨特的模式化英雄形象已經成為很多作品裡模板,自古至今,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描繪著,流傳著心中的“神”所在。

關羽的文武雙全特點使他的形象達到完美,除武外,他有“文”的一面,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所以關羽的傳說有著各種豐富題材表達性。其中的各種典故常被作為藝術形式表現:如桃園三結義、月下斬貂蟬、夜讀春秋等等。有些作品裡關羽身後配的是周倉和關平,一個手拿大刀一個手捧官印,位其身後,此構圖也是傳統繪畫常用模式。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管聖帝君造像 (60cm*120cm) 孟玉峰

在中國古代名人名人輩出中,被後人推向神壇,尊為“聖人”者,僅有二人,一是“文聖”孔子和“武聖”的關公。

論國畫人物“關公”的畫意演變

朱文印章(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