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桐河鄉邱莊村:貧困戶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唐河縣桐河鄉邱莊村:貧困戶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以前養蜂也就是小打小鬧,溫飽都顧不上,沒想到現在靠養蜂過上了舒心的日子。”唐河縣桐河鄉邱莊村村民王保勝提起自己的養蜂致富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在王保勝的蜂場,隨處可以聽到蜜蜂“嗡嗡嗡”的聲響,蜜蜂在蜂箱裡進進出出,將靜謐的油菜花地鬧的生機勃勃。

唐河縣桐河鄉邱莊村:貧困戶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年近七旬的王保勝是桐河鄉邱莊村王連莊村人,妻子患有長期慢性病,醫療費用居高不下,夫妻二人通過僅有的2畝耕地和幾箱蜂箱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2017年王保勝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城管局駐邱莊村扶貧工作隊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困擾王保勝的是資金不夠,愁的是技術缺乏。痛定思痛,對症下藥,工作隊為其配偶辦理了長期慢性病卡,鼓勵他自力更生,依靠擴大養蜂規模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的目標。2017年,王保勝投資11000元,購買了30個新蜂箱和50只蜂王,鄉為其辦理了到戶增收補助5000元,邁開了發展的第一步。

唐河縣桐河鄉邱莊村:貧困戶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以前養蜂缺乏管理經驗,成活率不高,工作隊從技術層面幫助老王攻克難關,多次邀請養蜂畜牧專家以及本地養蜂大戶為其講解育蜂技術,老王邊學邊摸索,新技術與自己的“土技術”相結合,竟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養蜂抗病“法寶”:預防工作做到位,用甘草和金銀花泡的水與糖化在一起為蜂蜜做防疫,堅決杜絕西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促成活、保產量、提質量。“我養的蜂基本很少生病,所產的蜂蜜才能營養價值高,存放三年都沒有問題,回頭客源源不斷。”老王自信十足地說道。

雖然規模擴大,但是由於受本地花期、花源、氣候等因素限制,過了花期就無蜜可採,蜜蜂歇工令收入大打折扣。駐村第一書記黃騰達通過多方瞭解,告訴老王,“走出家門、訪問花源”才是長久之計。為了打消其後顧之憂,工作隊多方聯繫價格運輸較低的車主,降低了運輸成本,助力王保勝踏上了“轉地飼養、追花奪蜜”的致富之路。

現如今,30個蜂箱擴大為80個,王保勝的養蜂技術日趨成熟,也有了相對固定的訪花路線:3月桐河本地採洋槐蜜,4月到社旗採油菜蜜,6月三門峽採棗花蜜、洋槐蜜,12月南下廣東採山花蜜。

“別小看這小小的蜜蜂,它可渾身都是寶,幫我掙了不少錢。”王保勝脫貧致富也全靠它,一個蜂箱養殖4萬多隻蜜蜂,一年可產蜜120斤,市場均價每斤20元,全部由社旗客商上門收購,80箱蜂一年毛收入19200元,除去轉場運輸費用6萬元,一年淨賺13萬,效益十分可觀。而且除蜂蜜以外所產的花粉、蜂膠、蜂蠟、蜂王漿也因藥用價值高而供不應求。

“再過幾天我就出發去三門峽靈寶了,趕第二次洋槐季”,當被問到養蜂轉場,居無定所,風餐露宿,是什麼力量能夠常年堅持時,王保勝笑著說,“黨的扶貧政策這麼好,如果現在不抓緊時機大幹一場,還要等到什麼時候?”說著說著又取出一片蜂頁開始幹活了。

就這樣,王保勝過著遊牧般的生活,伴花開而來,隨花落而去,用辛勤釀造出甜蜜的生活。

(房松玉 牛琳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