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自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它便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浦东这片土地上,二十几年来,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变迁,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集体回忆。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作为首批加入世界高塔协会的成员,东方明珠塔的主营业务是观光 ,这和许多高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同质经营,而近几年,东方明珠塔也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上海的地标必须要转型,不能单纯的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而是要做文化娱乐旅游的综合体。为此,东方明珠塔也从2010年陆续开始了布局。

在一个清凉的午后,我们走进了明珠生活美学馆——一处坐落于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8号门附近、闹中取静的玻璃洋房,听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晋先生讲述东方明珠电视塔未来的规划与发展。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Q:东方明珠塔附近的这间明珠生活美学馆,是出于怎样的初衷建立的?

目前,东方明珠塔正由单一的旅游景点转化为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综合体,而明珠生活美学馆正是一次新的尝试。450平米的面积跨领域融合、汇聚了多重生活美学,未来这里还将成为更多到访者互相交流、灵感发光的地方。整体设计包含前厅、后院两块露天花园,用不同主场景将整个空间体验串连在一起,露天花园则是一个比较清新的环境,花园里的雕塑来自一位法国的雕塑家,是近期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上采购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东方明珠作为文化类的企业,在如今的大环境背景下,需要不断的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来提升多样性。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我们都知道,东方明珠建立至今已经25年了,城市地标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我是2010年到东方明珠工作的,当时正好是世博会,而东方明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不仅是停留在城市地标的定位。

因为城市地标更多的是讲建筑的本身,但建筑本身又是比较冰冷的,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一个词语,叫做有温度的建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希望赋予东方明珠这个城市地标更多的温度,通过拉近与市民的距离,来多维度的展现这个城市的生活。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概括的把它称为“城市客厅”。

Q:东方明珠在转型“城市客厅”的过程中都打造了哪些项目,未来还有哪些新的规划和目标?

2016年的9月6日,我们将东方明珠的零米大厅和东方明珠广场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开放以后我们还增加了很多设施,诸如商店、游乐设施等等。在大家的印象里,东方明珠是外国人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一般到东方明珠游玩的都是外地人,但是自从开放之后却吸引了很多本地游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客厅的概念,没有太多的目的和目标,大家就是过来休息逛逛,这个迹象也表明东方明珠城市客厅这个概念,开始慢慢有效应了。

目前的东方明珠也已经有了很多的场景,比如说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地标乐园、可口可乐餐厅、旋转餐厅 ,包括2015年我们还投了一部大型环幕电影《未来上海》等等,我们希望东方明珠能更多的成为展示上海的一个窗口,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所以我们希望不管是对旅游人群来说,还是上海本地人群来说,在文化上面,大家都能有选择的空间。

Q:城市地标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这两者之间要如何协调?

在旅游行业发展方面,国家已将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了。说到旅游,其实一个很通俗的讲解就是,从自己厌烦的地方到别人厌烦的地方,那这句话看似一句俏皮话,实际上它背后的哲理就是不同文化的迁徙,从一个固定的文化环境,跳跃到另外一个文化环境,以此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所以我觉得作为旅游业,在这样一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景点也好,作为旅游的诸要素也罢,实际上我们确实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

那么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的前提下面,我们更多旅游行为的发生,更多迁徙意愿的萌生,是源自于人们更强烈的体验意愿,而意愿不仅仅是登高观光这么简单,而是体验很多文化的载体和表现,是人文和景点相互的融合,通过更多内涵的发掘,让大家从心灵能够来真正的体验旅游的意义。

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提供有效供给,让群众有更好的文化之旅,我想这个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Q:请分享一下东方明珠举办“冰上嘉年华”的初衷,以及城市地标应该怎样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这个项目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策划了,它完全是一个公益项目。那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有跟奥运冠军杨扬团队联系,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作为中国冰上运动员代表的她也是非常热衷在南方普及冰上运动的。我们觉得任何一项运动,都是文明的标志,而运动的本身还是在于普及、在于群众化。

东方明珠作为一个城市地标,又是一个文化类的企业,我们应该自己的态度,在符合国家北冰南移战略,以及季节特点的前提下,积极的去推进这个项目,最终打造了上海首块户外真冰冰场。我甚至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几年的打造,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能够跟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相互联动,以冰上运动来呈现相互的信念问候,我想这也是增加我们市民、游客娱乐的很好的场景,所以我们今年就决定去做冰上嘉年华的活动。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其实东方明珠,一直以来在csr(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都有很明确的计划,比如这几年也逐渐形成的一些固定栏目: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东方明珠会亮起关爱妇女和儿童群体的粉色灯光,并与市妇联或一些有志于此的社会团体一起来做呼吁;而关于渐冻人、自闭症,以及联合国的糖尿病日我们会亮起蓝灯;另外还会做一些老年关爱活动,譬如在东方明珠搭台唱戏展现老年风采等等,因为在中国特别是上海,老年群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马上开始的3月份,春暖花开,东方明珠还将举办明珠花季,届时会打造一片非常漂亮的樱花林,颠覆大家传统概念里东方明珠水泥森林的概念,我们会把很多的餐饮产品、商业产品、游乐产品,放在明珠花季里展示,希望给这个时节的城市居民、游客能有一些更好的体验。实际上这样一种推季节的做法,东方明珠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每年推6个季,这6个季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家在这样一个多维幻化的世界里对美的不同需求。通过这些举措,我觉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通过我们具体的实践去体现我们想关注的东西、想表达的态度,这些也是东方明珠这些年一直在持之以恒做的事情。

Q:东方明珠今年开始打造的IP形象是怎样的?未来会有怎样的规划及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这两年有一个非常火的外来词,叫做IP,就是把很多东西做成品牌化,做成内容,由内而外的进行展示。东方明珠建成至今已经25年了,那实际上无论作为城市地标还是城市客厅,大家都觉得东方明珠与上海这个城市同在,但是东方明珠怎么样以更好的形式做它的文化的传递,我们觉得IP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正如我们所熟悉的迪士尼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都是通过它的影片、他的icon、它的乐园来展现,那么同样,东方明珠也在今年提出了IP元年的概念,我们也在孵化自己的吉祥物,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称东方明珠塔,那我们就设计了 5个玩偶,分别是东东、方方、明明、珠珠、塔塔。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随后,它们将不仅仅停留在一个image的概念,我们会围绕这5个人物,去做它人物情绪的设计、性格的设计,今年6月,我们还会在东方明珠的零米大厅呈现一场全球最大的穹顶秀,来体现这5个形象与上海这个城市的故事,通过自己的演绎,将旅游与城市文化相融合,这也是旅游达到一个比较高深的展现方式。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传递下去。

从“城市地标”到“城市客厅”,25岁的东方明珠开启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