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疾控专家提醒: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疾控专家提醒: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南宁晚报记者 叶祯 实习生 张雪奇

“五一”假期才过几天,昨天罗女士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却收到通知放假10天。据悉,幼儿园内有小朋友患了手足口病,为避免其他小朋友被传染,幼儿园按传染病相关规定做出放假决定。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提醒:南宁市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流行期,预计今年发病较为严重,不注意会导致危重甚至死亡,接种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很关键。

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初始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症状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儿可快速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致死。

市疾控中心监测结果显示,当前南宁市手足口病周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发病数已连续多周位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占95%以上),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人群50%以上)。城乡接合部和乡镇农村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尤需注意。

不重视或导致病情加重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可自行康复,因此很多家长对病情不重视。

“虽然手足口病属于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但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的并发症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科专家梁长威说道,“相当一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是因为家长看到孩子只是发烧起皮疹并不重视,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从而导致病情迅速加重,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猛,引发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即便康复也会有后遗症。”

能导致手足口病病原体有20多种,被其中一种病毒感染过的患儿痊愈后,仅对感染过的病毒类型有免疫,其仍可能因感染其他类型的手足口病病毒再次患上手足口病,或有可能反复感染。因此,市疾控中心呼吁,各位家长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孩子有发烧、出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要及时送至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救治而导致重症。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一要勤洗手: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流动清水洗手。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及时洗手,清除病菌。

二要多通风:居室要经常通风;目前是手足口病流行期,建议不带或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不与其他患儿接触。

三要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家具等表面每周清洁;毛巾、衣物、被褥等应常换洗和晾晒。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四要做好儿童监护: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1周。

市疾控专家分析,南宁市存在有利于手足口病流行和传播的多种因素,如地理气候因素、人口密度、卫生习惯等。监测调查表明,南宁市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率高达13%~25%,隐性感染比例高,或导致病毒传播更难控制。

专家告诉记者,手足口病病毒在外环境中广泛存在。近期,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到部分娱乐场所抽取环境标本,显示阳性率达30%,托幼机构和医院等重点场所外环境均能检出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病毒存活期为7~10天,成年人携带或感染病毒后不会患手足口病,但是如果他们把病毒带回家,而家中有幼儿的,就很容易被传染。”

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是EV71型疫苗,对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以上。接种EV71型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再次传染手足口病,但可大大降低EV71型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肠道病毒EV71型属于二类疫苗,接种费用在200元左右。目前南宁市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接种,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早接种早保护。

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防控

据悉,为了做好应对手足口病,南宁市先后制定了《南宁市手足口病精准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版)》和《2019年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手足口病强化防控工作方案(2019年第二版)》,构建完善以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卫生计生监督为防控主线,以健康教育、爱国卫生为基础措施,以联防联控、齐抓共管、考核督查为工作抓手的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加强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实施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分片联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加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

市疾控中心实行手足口病疫情周报告制度,每周对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疫情情况进行通报。根据疫情发展趋势、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疫情研判。针对评估结果,及时召开疫情会商和视频会议并部署防控工作。

在健康教育方面,全市设立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月,每年3月和8月份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来临前,由各县区、开发区举办主题防控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公交地铁、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开展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强化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在院内重点区域粘贴宣传海报并发放宣传折页,对预产期妇女和孕产妇开展EV71疫苗接种前置性宣传。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

真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不少家长十分惶恐,一旦发现宝宝身体有一点症状就认为是手足口病。今天就教大家快速辨别4种跟手足口病相似的疾病。

★手足口病vs疱疹性咽峡炎

区别1:疱疹位置不一样。手足口病的患儿大多数先是嗓子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

区别2:疹子特征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vs水痘

区别1:长痘位置不同。水痘属于全身症状,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痘。

区别2:疹子不太一样。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区别3:并发症状不同。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及拒食现象。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手足口病vs丘疹性荨麻疹

区别1:水疱特征不太一样。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巨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区别2:并发症状不同。丘疹性荨麻疹夜间巨痒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

★手足口病vs口腔溃疡

区别:发病症状不同。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且伴有发热现象。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