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和生活成功学

松浦弥太郎和生活成功学

1、

松浦弥太郎是个日本人,这当然是句废话,但他被称为“最会生活的日本人”,这是件了不得的事,因为讲究生活的日本人很多,我去过日本关西一带,小庭院、枯山水、家具、小物,收拾得很是精致。

“最会生活”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生活”这事是可以比较的,跟福布斯榜一样,大家比的是钱的多寡,生活家比的则是过日子的几个维度。大家也许会好奇,过日子怎么比?过日子,四个字——衣食住行,会穿、会吃,居家讲究,出门讲究,就比这些。

那么松浦弥太郎是怎么被冠以“最会生活”的呢?他穿的讲究,量身定制的意大利Fray白衬衫,苏格兰YURI PARK的针织羊绒衫,搭配一件Paul Harnden的外套,雨天拿一把Fox Umbrellas的伞,冬天戴Dents的皮手套,对了,还得塞一块亲手熨烫过的Hermes手帕……他吃的也讲究,有固定去吃的料理店家,必点料理店最拿手的那些,我在京都路过一家怀石料理店,10万日圆(6k)的人均消费把我吓尿了……居住、个人形象、听的音乐、看的书,凡此种种,他皆讲究,所以被评为“最会生活”的人咯。

以上这些他使用的物件都记录在他和另一位会生活的女士伊藤正子合著的书《好物100》里,而松浦弥太郎好多生活上的习惯,比如“每两周理一次头发”,“保持指甲的长短合适”、“每个礼拜买一次花”等则记录在他的另一本书《100个基本》里。

松浦弥太郎和生活成功学

各位看完可能会想:尼玛,不就是有钱买好东西吗?

尽然也不尽然。首先你得有钱,其次你得知道哪些是好东西,然后你还得能买到,再者还有些不是靠买的,而是得身体力行,不如剪头发、修指甲、保持良好的仪态、心态、神态……

2、

所以做个“会生活”的人是不容易的,事实上他跟做个有钱人、有学问的人一样难。据说王朔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叫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我想应该把“SB们”改成“很多人”,其实各个领域的成功都是一样的……成功的作家—不就是写点东西被很多文青知道吗?成功的企业家—不就是会做买卖被很多创业青年知道吗?成功的生活家—不就是会过日子被很多小资知道吗?

我们可以推导出成功的两大要素:一是有东西,二是被知道。你有的越多,被知道的可能性越大,被知道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松浦弥太郎很符合成功生活家的标准,他开了一家独特的书店COW Books,他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日本生活达人追捧的《生活手帖》杂志主编,他穿的讲究,上面写过了,对了,连内裤都得穿Schiesser的;然后他被很多人知道,他写了很多书,都是关于他怎么对待生活的——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找到人生的好感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暂新的理所当然》等等,书都卖得很好,所以他就被很多人知道了,包括很多中国人。

松浦弥太郎和生活成功学

松浦弥太郎和生活成功学

各位不要认为我在讽刺“成功”这件事,我很敬佩且羡慕在各个领域成功的人,有钱的、有权的、有妞的,有文化的,真心的敬佩,因为对我而言做到这些是很难的。

3、

这个世界简单的很,有题就有解法,所以有成功就有成功学。我高中时有阵子读很多励志成功学的书,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戴尔卡内基的,我也不羞于承认还看过一丢丢陈安之的。那时候如果老师派我去非洲卖鞋,我看到赤脚的非洲人,会乐观的想“他们都没鞋子,这个市场好大!”

看到上面这个段子微微一笑的人,你肯定读过成功学。后来我觉得成功学是骗人的,逻辑不通嘛,而且瞎鸡巴乐观这事真挺难做到的,所以我就放弃了。做公司时我一边读《从0到1》、《创业维艰》这些讲创业的书,一边读松浦弥太郎的书,我想我得既企业成功也得会生活啊。结果如你所见,我既不是成功企业家,也不是生活家。

最近又重读了一遍松浦弥太郎的书,我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一天我读着读着把松浦弥太郎书里的“生活”字眼换成“公司”字眼,发现两者竟然是通用的。比如松浦在《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里写“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只专注于此时此刻你眼前发生的问题吧”,改成公司“给对公司未来感到不安的你,只专注公司眼前发生的问题吧”,后一句正是《创业维艰》里提到的,也是《火星救援》里马特呆萌说的“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第二个、第三个,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就能回家了”。

所以呢,成功学没错,企业成功学也没错,生活成功学没错,只是我们不信,且不去做。

4、

当然,成功学都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不是阳明心法“知行合一”四个字反复念就行,经我琢磨,它是由几个体系组成的。

第一个系统是坚实严密的价值观,是的,你必须要笃定。第二个系统是细则明确的执行条目,没错,你要有行动规范。第三个系统是自觉自勉的行动力,bingo,你得拼命。

这三个系统缺一不可。价值观要严密到你没时间质疑,不会惶惑,派去非洲卖鞋也能真心想“这市场真大”,松浦弥太郎的生活价值观都记录在《找到人生的好感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给40岁的崭新开始》里。执行条目要尽可能细化到方方面面,就像21条军规,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松浦弥太郎的条目记录在《100个基本》、《好物100》里。第三个系统没有书教你,这是由个人野心、欲望催动的。

当然有时候大约还需要一些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