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象,谈彩礼是传统,说嫁妆成陋习,为啥?

乡野水果君


欢迎大家阅读,下面我说说我的看法

本来结婚算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值得高兴的的大喜事,应该得到大家祝福的,但是我们在新闻里经常会看到因为彩礼和嫁妆的事,两家闹到不愉快。

首先我说说彩礼,彩礼应该是男方给女方的礼品或礼钱,这个自古就有,之前称之为聘礼。岳父岳母把女儿养大也不容易,现在马上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了,男方想要去提亲,送上礼物和彩礼也是很应该的,咱们是礼仪之邦嘛。

再说说嫁妆,嫁妆是女方父母给女儿准备的婚后用品,一般是床上四件套和生活用品,在女儿出嫁那天带到男方家里用,也是希望女儿能够在男方家更好,更快的融入生活。

其实不管是彩礼还是嫁妆,一般都是双方父母出钱出力地给小两口操办,天下父母心,都是愿儿女们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至于给多少彩礼,陪多少嫁妆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娶对了媳妇嫁对了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巴国的游子阿怀


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其实我觉得爱情是两情相悦的方能长久。就我身边而言,从来都没有什么彩礼之说,更不会提什么嫁妆。我是广东韶关的,我们这边嫁娶都没有太多的要求。父母也不会强求。我父母经常说,只要人对你好有上进心比什么都强。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找个条件好的。因为我们是普通家庭。怕我嫁过去不好。我记得几年前我姐结婚的时候,我姐夫家就给了三千块钱,每人另外给了一个两百的红包,简单的举办了一场婚礼。现在也过的很幸福。去年我表姐结婚,听说男方也只给了三万块,表姐家嫁妆都随了两万。

我说这么多当然也只是我们这边的情况。于情于理,人家把女儿养那么大多少都应该给一些的,也要结合经济情况。很庆幸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从来不会把儿女当做是赚钱的工具。嫁出去的女儿在家里一样有地位和继承权。我将来结婚也不会要求太多,只求一个真心相爱的人,一个够住的楼房,有车无车都无所谓。平时一起孝顺双方父母。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就行。给彩礼也不是什么传统,只是男方对女方的一个肯定,陪嫁也只是父母对女儿的祝福。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所以不要用金钱去衡量,更不要攀比。






边沐瑶


农村怪象,谈彩礼是传统,说嫁妆成陋习,为啥?

我是土生土长60后农村人,作为农村的婚姻嫁娶习俗,也不是【什么怪象】,从旧社会就养成的习惯,男婚女嫁,是儿女的一件终身大事。【谈彩礼是传统】彩礼是老人们遗留下来的习俗,是男方同意娶女方一项真情订意,不能【说嫁妆成陋习】嫁妆是儿女出嫁后,爸妈赐予给组建一个小家庭所需要的钱财和物品。

现在和大家了解一下,农村怪象,传统彩礼,陋习的嫁妆;

农村怪象,传统彩礼;农村从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的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礼仪。从六七十年代我记事开始,那时经济条件的落后,订婚只不过是几元钱,到后来的十几元,家庭条件好的,附带(三大件)衣橱,三抽桌,吃饭桌。

八十年代;订金到了六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订金,另外还要附加(三转一响)就是,自行车(大金鹿),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北极星),收音机。

九十年代;就是六至八百元,另加三金一木,(金项链,金手镯,金耳环,木兰摩托车)。

二零零年;开始千里挑一(一千零一元),一直到现在的,万里挑妻(一万零七百元),另外还要一动一不动(一动是轿车,一不动楼房)

一零年后,三万一千八(三家一起发),五万九千八(稳拿九准),还有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五元,一千张一百元,一叠一百张五十元,总工十五万五千元),三斤三两(俗语三三不断,用称称大约14,35万),三金一钻加三居,(金手镯,金耳环,金项链,钻戒,三居室楼房)。父母为了儿女真是把老命都豁出去了,砸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现在有很多地方天价财礼确实成了陋习。

嫁妆;从六七十年代嫁妆只不过是带一个包袱,装有随身所需的衣服而已,娘家家庭条件好点的可以配备一个柜子或箱子,听父辈们说过,家家穷的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

八九十年代就不同了,女儿出嫁,娘家的嫁妆就有要求了,柜子,箱子,椅子,脸盆架等。家庭好点的还有,单卡录音机或(双卡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还带着,锅碗瓢盆,铝锅,铝壶,脸盆,等等。

二零零年后,嫁妆从零散的家具,锅碗瓢盆,衣食起居,衣服被褥,转变到生活所用的家用电器,或者是女方会陪嫁一辆骄车,甚至还有现金,存款等。这种形式在我们这里正在兴起。

以上对农村很多家庭来说,富裕的家庭成为习俗,不太富裕的家庭就成了陋习。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都不想让孩子受到委屈。

同时也要换位思考,不管男方还是女方,把孩子从小 养到大不容易,儿女日后的生活幸福,让双方父母高兴。关键是结婚以后,互敬互爱,宽容相待,家庭和睦,幸福,才是父母的最大愿望。

总之,娶对了媳妇嫁对了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所说的是,农村怪象,谈彩礼是传统,说嫁妆成陋习,因各地的地方习俗不同,说法不同,请多谅解,多指教,更多的交流三农领域。谢谢大家!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伯伯,感谢大家支持和关注!


富农聚焦


听得出来,题主应该是男方家庭吧?女方向你要彩礼理直气壮地说是传统,可是却不提嫁妆,你提嫁妆他们就说是陋习对吧?!

在我们这里,男婚女嫁的时候,男方出彩礼和女方陪嫁妆都是老传统了。追根溯源,彩礼和嫁妆其实都是父母等老一代人对子女结婚成家的一些心意,男方出彩礼是对女方表达诚意,女方陪嫁妆是表达对女儿的一番爱护。都是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却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地区因为男多女少的现实,结婚彩礼越走越高,我们这里已经由去年的18.8万涨到现在的20.8万元了。家家户户互相看,互相比,即使女方不开口,男方家庭也会自觉地按这个数字给彩礼。

但女方的嫁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须的,一部分是随意随心的。在我们这里,女方的嫁妆里必须有镜子一个,洗脸盆一对,暖壶一对,鸡毛掸子一对,还有跟公公婆婆的见面礼(一般都是四件衣服),其他的就是随心的了,有条件的人家会陪三金,还有的陪嫁汽车,还有的陪嫁存单,不过,陪嫁的总金额都会超出男方给的彩礼数的!

除了个别人家女儿出嫁要彩礼就是了给自己家的儿子娶亲,这样的话,给女儿的陪嫁就会非常少了!但现在农村家庭也顶多是个两孩,这样的情况并不多了。

上个月大姑姐家的闺女出嫁,男方给彩礼20.8万元以后,新婚所有的家具和电器都是大姑姐给买的,还陪嫁了一辆十几万的汽车,又陪了一张10万元的存单,总的算下账来,大姑姐还倒贴了近10万元呢!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还是占据大多数的。所以题主说的“彩礼是传统,嫁妆是陋习”这样的观念在农村并不多见,只能说,小两口结婚,男方家庭付出的要比女方家庭多一些!

但农村人认为,女儿出嫁是自己家的人到了别人家,儿子结婚是家里新增了人口,女孩子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以后生的孩子也是姓男方的姓,自然就应该男方家庭为主。

你们那里的彩礼和嫁妆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吗?欢迎留言分享。


村姑说村事


听得出来,题主应该是男方家庭吧?女方向你要彩礼理直气壮地说是传统,可是却不提嫁妆,你提嫁妆他们就说是陋习对吧?!

在我们这里,男婚女嫁的时候,男方出彩礼和女方陪嫁妆都是老传统了。追根溯源,彩礼和嫁妆其实都是父母等老一代人对子女结婚成家的一些心意,男方出彩礼是对女方表达诚意,女方陪嫁妆是表达对女儿的一番爱护。都是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却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地区因为男多女少的现实,结婚彩礼越走越高,我们这里已经由去年的18.8万涨到现在的20.8万元了。家家户户互相看,互相比,即使女方不开口,男方家庭也会自觉地按这个数字给彩礼。

但女方的嫁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须的,一部分是随意随心的。在我们这里,女方的嫁妆里必须有镜子一个,洗脸盆一对,暖壶一对,鸡毛掸子一对,还有跟公公婆婆的见面礼(一般都是四件衣服),其他的就是随心的了,有条件的人家会陪三金,还有的陪嫁汽车,还有的陪嫁存单,不过,陪嫁的总金额都会超出男方给的彩礼数的!

除了个别人家女儿出嫁要彩礼就是了给自己家的儿子娶亲,这样的话,给女儿的陪嫁就会非常少了!但现在农村家庭也顶多是个两孩,这样的情况并不多了。

上个月大姑姐家的闺女出嫁,男方给彩礼20.8万元以后,新婚所有的家具和电器都是大姑姐给买的,还陪嫁了一辆十几万的汽车,又陪了一张10万元的存单,总的算下账来,大姑姐还倒贴了近10万元呢!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还是占据大多数的。所以题主说的“彩礼是传统,嫁妆是陋习”这样的观念在农村并不多见,只能说,小两口结婚,男方家庭付出的要比女方家庭多一些!

但农村人认为,女儿出嫁是自己家的人到了别人家,儿子结婚是家里新增了人口,女孩子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以后生的孩子也是姓男方的姓,自然就应该男方家庭为主。

你们那里的彩礼和嫁妆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吗?欢迎留言分享。


农村人汪哥


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在我国的传统婚姻之中,这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是表示男女二人结成连理的一种心意。而在有些地方却认为,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时候,女方可以向男方索要一定数额的彩礼,而男方却连女方的嫁妆多少都不能询问一下。这是为何呢?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彩礼和嫁妆这两个东西的定义不一样。彩礼,指的就是聘礼,是男方在婚礼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的聘金。至于赠送的多少,要根据女方的要求来看。而嫁妆则是指娘家为新娘出嫁准备的东西。

所以二者的本质不一样,彩礼是要经过商讨的,自然要经过男女双方进行协商才行。而彩礼是新娘陪嫁,具体数额有娘家人自己规定,所以如果询问的话,会让人觉得是觊觎女方家的财产。所以一般情况下没人会主动询问,毕竟大家都很在意面子。

所以才有了现在农村只谈彩礼,不谈嫁妆的情况。

然而如今社会现状是“彩礼”也已经变成了一种陋习,如今越来越高的天价彩礼压的不少人都喘不过来气,彩礼的数额也不是男女双方协商,而是直接女方开口索要具体数额,而这些“天价彩礼”也让农村不少人对婚姻谈“礼”色变!

以上就是农村的彩礼和嫁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因为自古以来结婚男方都会给女方彩礼,延传下来到今天也还是有彩礼这一项!至于认定为陋习是现在的攀比心比较严重。张三出10万,李四就会出15万。觉得我不比他差,他都出10万我就出的比他多。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女方的原因了!彩礼不由的男方家里做主,女方狮子大开口,要价彩礼过于高。还有一部分女方攀比,那谁谁对象结婚给了20万,我比她还漂亮条件都不差我的对象的给我出30万。这种攀比心理,太过于现实物质心态让很大一部分男人承受不起巨额彩礼导致结不了婚。


晋冀鲁豫四省交集


真要说清楚大概原因呢!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因素,这里面有历史因素在作祟,也有当今现实因素在推动。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历史上从古至今都有送聘礼这么一说,也是一种习俗,根深蒂固流传至今,现在称为彩礼,古代到近代都延续了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估计算是一种男方给予物质表达诚意的一种最简单直接方式。至于嫁妆这块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各有不同,基本上是随女方家自己支配的多,男方家跟女方家要嫁妆应该不是那么流行,或是比较少数特别的家庭,不是主流。

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意识形态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十年某些地方结婚要彩礼逐渐看涨,在各种各样的多元市场经济背景推动下,要彩礼已经在某些乡村流行起来,有新闻报道动辄要几万十几万的彩礼数字,甚至有的地方要几十万那么多!身处这些地方的普通男方家庭,有许多都不堪重负,由于攀比心理,为了结婚可能会借债凑数,婚后慢慢还。男女比例失调也助推了这种趋势。虽然有关部门对这种现象有所干预,但坊间还是有传承这种形式。然而,要嫁妆就比较少,女的本来就少还要嫁妆,女的是外嫁,父母多有付出,多有不舍,嫁妆是由其家庭自由安排,如果要说去讨要多少多少的,那确实不好习俗,所以不提倡。




趣乐六哥


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其实我觉得爱情是两情相悦的方能长久。就我身边而言,从来都没有什么彩礼之说,更不会提什么嫁妆。我是广东韶关的,我们这边嫁娶都没有太多的要求。父母也不会强求。我父母经常说,只要人对你好有上进心比什么都强。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找个条件好的。因为我们是普通家庭。怕我嫁过去不好。我记得几年前我姐结婚的时候,我姐夫家就给了三千块钱,每人另外给了一个两百的红包,简单的举办了一场婚礼。现在也过的很幸福。去年我表姐结婚,听说男方也只给了三万块,表姐家嫁妆都随了两万。

我说这么多当然也只是我们这边的情况。于情于理,人家把女儿养那么大多少都应该给一些的,也要结合经济情况。很庆幸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从来不会把儿女当做是赚钱的工具。嫁出去的女儿在家里一样有地位和继承权。我将来结婚也不会要求太多,只求一个真心相爱的人,一个够住的楼房,有车无车都无所谓。平时一起孝顺双方父母。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就行。给彩礼也不是什么传统,只是男方对女方的一个肯定,陪嫁也只是父母对女儿的祝福。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所以不要用金钱去衡量,更不要攀比。


微微的平淡生活


彩礼不彩礼的,孩子养大几十年,去男方家,想过未来只有一个女儿的父母感受,孩子姓男方无所谓,可是自己的女儿跟父母几十年,为什么一定要去男方家?人文?历史规则?尤其以后的孩子们,谁的父母缺几十万彩礼?我理解的最好的婚姻是财务各自管理,全部aa制,父母各自照顾。个人观点。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