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不买我们眼中的奢侈品?

一问三不智点


第一个原因,在我们眼中的奢侈品品牌,在人家眼里或许就是一个日常品牌。用一个轻奢品牌举个例子,我们国内很多人最近几年对国外的两个轻奢品牌比较痴迷,就是Coach与MK。在带货女王杨幂的引领下,很多女生都喜欢买MK的包包!虽然在国内也不贵,就几千块钱而已,但也是我们平时的一个月工资了。但是四五年前我在国外游玩的时候,却看到很多摊位上MK的包包,就像我们在国内摆摊一样,一个摊位摆那么多,而且又那么便宜。但是在我们国内的专柜上,却是高大上的不得了!所以或许对于我们国内人而言,这些牌子属于轻奢品牌,但是对于国外人而言,这可能就是一个快时尚品牌!而往上推,在我们眼里有些品牌属于奢侈品品牌,但是在人家眼里,撑死了也就是一个轻奢品牌而已吧!

第二个原因,所谓身边无美人,枕边无英雄!我是山西人,就拿山西的一个美食来举个例子。在山西有一道吃的叫焖面,我们这边的乡亲们都会做。当然我们当地也有饭店会卖这道吃的,但是很便宜,也就七八块一碗。但是两年前我在广州的时候,在一家打着“山西”的名义的餐厅里,是以这道吃的为招牌的,一份就那么一丢丢,却要一百多一份。相对于七八块一碗来说,这在广州当真是属于奢侈品了吧。但是为什么作为山西人本地人,却很少吃呢?因为从小就有,习惯了也就没有特别明显的存在感了!这种心理是人人都有的,美国人从小就习惯了这些品牌了,自然也就没什么特别的稀奇了吧!

第三个原因,“我们眼中”的奢侈品与“他们眼中”的奢侈品不同。虽然美国人不买“我们眼中”的奢侈品,但是会买“他们”眼中的奢侈品,而且巧的是,“他们”眼中的奢侈品还恰恰在我们中国。我有一次看《金星秀》听金星说的,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概就是说国外的女人对于国内的旗袍是非常喜欢的,旗袍就是他们眼中的奢侈品。另外 有一次我在苏州旅游的时候听导游说过,桑蚕丝制作出来的睡衣也好,内衣也好,以及被子被罩之类的玩意,其实在国外都已经成为奢侈品,是国外人非常喜欢的一种东西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因为双方的追求不同吧!

所以,大概就是如此吧!


星少服饰搭配工作室


以下是个人一点建议:

首先我们大概看一下我们眼中的时尚奢饰品品牌:

爱马仕 Hermes

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

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

芬迪Fendi

普拉达Prada

Analeena

范思哲Versace

菲拉格慕 Ferragamo

克里斯汀·迪奥 ChristianDior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这些奢饰品在我们国内买到正品的价格定然是贵的离谱,当然国内的有钱人要的就是哪个logo要的就是面子。而不同的是美国人的消费观不同,他们会以舒适度和性价比作为选择的标准,在美国我们中的奢饰品可能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普通品牌毕竟到了国内的商店抵岸价格大于美国的商店成本价的2倍。

原因分析如下:

1.爱面子: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扮演着路人甲的身份,但是当你一身名牌走在马路上难免会有些识货的人多看你一眼可能没看你的脸只是多看了一眼你的衣服或者包包,追求面子的人会特别兴奋,终于见到识货的啦,有种终于有人能从帕萨特中辨认出我的辉腾啦,所以人们为了显示其尊贵的身份必须全身上下全名牌。而国外性价比高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布兜远比你的酷奇实用的多方便的多。

2.跟风追求"时尚":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后即为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

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什么都是国外的好,观念问题国产的都是不好的。


厌倦飞翔的鸟


在美快2年半了,自己的穿搭用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是快被同化了。衣橱里基本都是各种T shirt ,牛仔,平底鞋,凉拖,只有一两件稍微正式点的裙装。因为平时你根本用不着,老美的日常穿搭太随意了,基本都是休闲运动,(除了银行,车行,教育机构可能穿着正式些),更是很少看到奢侈品,反而是中国满大街的LV,Gucci。老美的钱大多花在玩上,度假,hiking ,滑雪,游轮,极限运动。我们国内的虚荣、攀比,让自己太累,都是为了面子而活。而这边,没人关心你穿多少钱的衣服,背什么包,开什么车,至少在生活状态上比较真实放松。


蝴蝶兰294


奢侈品在国外是分阶级的,你是蓝领,还是白领,或是金领,都有自己的着装阶级。和我们差不多,你让一个环卫工人穿prada,他就不是那么回事,也不现实。而且请表明什么是奢侈品,mk,coach,这些都是美国品牌,顶多算二线,上层阶级多认欧洲品牌才是奢侈品。在这里不是贵才叫奢侈品,百年以上叫奢侈品,有些欧洲贵的牌子,像pp,紫之类的那叫潮牌,真正的上层也会不屑。奢侈品要求着装优雅,不是你去gucci买个大logo,去lv买个大标板鞋,你就算穿奢侈品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件休闲体桖你肯花几千块买来穿,但你依然买不起也看不上同在店里没大字母却要卖几万或是十几万的正装货了。因为你没那个阶级,也没那个场合穿着,多数网红干的事,也就是穿着显眼的logo给街上的人看看罢了。


敬仙堂15


不止是美国人,很多欧洲人也不怎么购买奢侈品品牌的产品。

这里面什么原因,很难完全说得清楚,揣摩一下,大概在如下几点

1)奢侈品具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而这些文化符号就意味着小众。每个奢侈品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折射出设计师的生活品味与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认同感往往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人能认同,因此购买使用的也只是一小部分用户。

与之对比国内,用户其实无所谓品牌象征,只在乎够不够贵,够不够高端。因此受众面就宽广得多。

2)奢侈品不属于我,欧美人对自己是不是奢侈品的用户有自知之明。他们更多地认为奢侈品属于那些年收入更高的阶层,现阶段并不属于自己的消费范围,但是随着自己的成功,跨入了更高阶层的生活圈,他们就要考虑选择何种品牌作为自己的象征。

与之对比国内,无论刚毕业还是学生,都以购买奢侈品为傲,攀比之风盛行,如果没有反而觉得不如人。因此受众面宽广得多。

3)奢侈品这个名词是中国起的,欧美称为设计师品牌或者高端定制产品。很多都是给名流进行设计与定制。这是这类品牌中更高端的消费形式,也是真正被称为奢侈品的部分,这类消费在欧美极为小众,即便富豪也要想想。普通百姓更是望尘莫及。

与之对比国内,即便名流也很少消费定制产品,大多数停留在量产产品上,因此大众追随名流也消费量产产品,量产产品的价格本身就不会很高,尚不属于奢侈范围。因此受众面也宽广得多。

有一部电影叫做《普拉达的恶魔》,大家也可以从中看到欧美人对奢侈品的态度,大概就写这些吧


变色龙博物馆行学


同在中国,由于地域差异,其他地方的人以为陕西人顿顿羊肉泡馍,以为青岛人天天吃大虾,更何况是隔着一个太平洋的美国呢?

美国人不是不买奢侈品,而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接触的美国人群少,并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只能从统计数据上分析,但群体消费习惯不代表个体消费习惯。

美国好莱坞的女性们、纽约上东区的名媛贵妇们就是消费奢侈品的常客,甚至在上东区,有条变态的不成文规定:衣帽间若没有一个铂金包,那就相当于没地位!



纽约时报还曾报道过,接送孩子都能变成贵妇们的红毯秀!



国内部分人群现在经历的消费习惯,部分美国人也经历过,总体上,许多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观是非常理性的,不会购买超出自己日常消费的物品,同样的钱,宁愿花在生活与度假上,不愿花在奢侈品上。

虽然整个社会群体经历过非理性之后变成理智消费。但是,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中,今天依然有不少美国年轻人也会非理性消费,只不过绝大多数中国人没遇到过而已。



另外,国内人认为的奢侈品(服装鞋包配饰)均是欧美品牌(国内也有,只不过知名度没有那么广,也不敢卖香奈儿的价格),收入的差距意味着对同样售价产品的接收力不同,同样是公司小职员,在中国可能需要攒半年的工资,在美国可能就是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当然,物以希为贵的道理在哪儿都行得通,奢侈品对国人来说意味着舶来品,旗袍对美国人来说也是舶来品。今天在美国存在大量崇尚国外元素的人群,例如不少好莱坞明星喜欢中国旗袍,中国老师傅制作的旗袍对不少美国人来说是梦寐以求却求不到的华服。


魔女心经


就我身邊的朋友而言,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基本只有亞洲人喜歡用奢侈品包包和飾品。論說我們這種年紀,娃都大了,又都是國際學校,照理說品牌包什麼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隨便一個月學費就夠了,但是身邊那些老外家長確實實用性強多了,基本都是帆布包或購物袋,衣服也不見什麼品牌,飾品也是,雖然老外喜歡帶飾品,但基本就是好看就行。平時穿著打扮也很隨意,手機還在用5的比比皆是,就算衣服破了補補照樣穿出來,你以為沒錢麽,隨便一個機長一個高層年薪幾百萬很正常~~倒是亞洲的父母們,對品牌要求高很多,基本都是大品牌。為什麼人家生活在內裡,而我們生活在面子,這也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DingAQ


最近读了几本书,有《假如生来没有翅膀☞香奈儿传》《迪奥传》《爱马仕总裁回忆录》,因此看了这个话题,总算有点感慨。其中,爱马仕总裁回忆录,记载爱马仕品牌的一些有关产品情况,比如凯莉包,白金包,反正就是这些包包用的鸵鸟皮,从鸵鸟蛋时期,就需要挑选,特别养护,鸵鸟们不能过集体生活,每只都需要独立饲养,以免鸵鸟们控制不住情绪,互相挤撞撕咬,伤了自己或对方的身体,造成皮革损伤。爱马仕的羊绒披肩,达到柔软丝滑的品质,必须是来自蒙古4-6岁山羊的羊绒。爱马仕的丝巾,每条都有一个故事,蚕丝来自中国和巴西。总裁也说了,爱马仕的顾客由最初的欧美,到日本,又到中国,其实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进一步转换,爱马仕风就该刮往非洲了吧。穿用奢侈品,主要是为了得到社会和他人承认。有的人,步子不免迈得急了点。事实上,如果你的经济收入没有达到自由阶段,三五件奢侈品根本抬高不了身价。不过认识到这一点,需要时间。穷人乍富,不买几件好衣服,似乎无法弥补过去几十年的亏空。慢慢来吧,三代以后,估计就好了。美国人不买,因为经济发展实力,已经不需要外在证明了。



gbbh


说到美国人为什么不买我们中国人眼中的奢侈品,要从文化,经济,需求等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从文化方面,我们国家对于奢侈品的定义与美国对奢饰品的定义不一定相同,比如我们眼中的豪车“宝马”,“奔驰”等等,在美国人眼中也不过是普通的汽车。

导致这样的差异,就要说到其他二个方面,文化和需求。还是以车来举例子,在美国,车只是一个驾驶工具,对于开的车是什么品牌并不在意,而在中国,车子便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于是中国人便更在意车子的品牌,只有好的品牌,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探秘富人思维


在我看来,奢侈品为什么在中国大行其道?说白了就是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外在行为。

曾几何时,当国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谁家买了一辆自行车就是奢侈品;当大家还在每天收听广播的时候,谁家有了一台电视机就是奢侈品;在电风扇还在普及阶段的时候,冰箱空调就是奢侈品,八九十年代谁家有了小轿车,毫无疑问那就是奢侈品。在普罗大众还达不到正常消费的阶段,谁预先拥有的这些奢侈品,只能说明一点:这个人真有钱!这家人是富翁!

如此潜移默化的造成了一种印象:拥有大众所没有的东西就是财富的象征,就能得到别人艳羡的眼光,就是倍有面子。而这才是奢侈品存在的真正意义。

诚然,奢侈品的材质、做工和造型毫无疑问是在大众消费品之上的,但是它的功能是否就超然物外达到了另一个层次呢?未必,LV再牛逼也离不了收纳的功能,就像杨志手里的宝刀,在牛二眼里不过也就是个剁菜切肉的玩意。奢侈品的“奢”来源于品牌文化、故事传承、营销谋略和所谓的大师匠心,全部浓缩于那一枚小小的LOGO之上。从这点来看,所谓的奢饰品的钦慕对象应该是那些基本脱离贫穷进入温饱阶层眼中蛋糕上的樱桃,在物质生活或精神世界达到一定层次的人看来,奢侈品与日常用品没什么两样,今天的自行车骑在街头还有人多看你一眼吗?曾经何时我曾设想家里要有一台空调就好了,现在呢每个房间都挂了一台;也曾经设想最好能在45岁之前能买得起汽车,这个梦如今早就实现了。现在行驶在街头,有谁还想着让别人能多看你两眼呢?

当这个社会普遍脱离了温饱整体迈进小康富裕,当社会阅历和见识都不再需要外在的光环衬托自己的时候,奢侈品也就真正回归了本来的基本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