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騎樓街”將留住“舊時光”

<table> 莞城“騎樓街”將留住“舊時光”

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詳細規劃通過審批,再次引發人們對莞城騎樓的關注。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table>

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是莞城騎樓的集中地,這裡見證了城市和歷史的變遷,也傳承了商貿演變的脈絡。為進一步規劃保護和活化利用,東莞市在2015年7月就啟動了《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詳細規劃》(下稱《規劃》)的編制工作,經過基礎調研、多輪專家諮詢和評審、公眾參與、規委會審議等工作,已順利形成最終成果並完成審批。

近日,該《規劃》正式進行批後公示,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將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進行街區活力振興、文化旅遊產業及創新類產業的挖掘和發展。這片承載東莞記憶的老街,再次引起各界對莞城活化歷史街區、復興老城經濟的關注和期待。

●南方日報記者 劉遠忠

街區規劃▶▶傳承街區生活,發展創新業態

從屹立600餘年的西城樓出發,跨過西正路莞城橋往西北而行,華僑大酒店背後,振華路、大西路、中興路兩邊的特色騎樓,讓老莞城的風貌穿越數十年的時光撲面而來。

沿著大西路行走,兩邊民國風格的騎樓鱗次櫛比,騎樓下東方紅照相館、五金家電、鐘錶維修等各種“老字號”店鋪琳琅滿目。

“這裡的騎樓很有特色,與廣州北京路有點像,但是樓房有些破敗,也沒什麼人氣。”“五一”期間,在廣州珠江新城附近工作的“80後”女孩陳玲,趁著休假和朋友來東莞遊玩。半天的行程讓陳玲對中興路—大西路頗為感慨:騎樓很有特色,但是讓人感覺很老氣,甚至有點頹敗,缺少活力和吸引人的東西。“附近很多商鋪都關著門,連個像樣的賣咖啡茶點的休閒地方都沒有,怎麼能留住人的腳步?實在可惜。”

作為東莞的主城區之一,莞城有著1260多年的建城史,過去很長時間內一直是東莞行政和經濟的中心,凝聚了眾多東莞人的兒時記憶和美好時光。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和城市中心南移,莞城面臨人口、商業外流的尷尬境地,類似中興路—大西路這樣曾經繁華一時的商貿老街區,也慢慢變為街坊日常用品的零售之地,逐漸冷清。

隨著《規劃》的公示,這片區域的未來走向也逐漸明晰。

《規劃》要求,對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保護,不但要保護街區的遺產要素和河涌,也要保護反映莞城古城內外發展脈絡的整體環境;除了全面保護體現當地文化歷史的建築、傳統街巷格局等遺存外,更要保護和傳承當地的街區生活,以留住“舊時光”。

同時,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現狀零散的街區空間進行整理,整治障礙建築,優化調整功能,植入優質資源,添加必要的公共與文化設施,改善市政公用設施,提升街區生活品質。

“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時期所沉澱形成的特色街區生活和功能定位,進行有效的傳承和創新,以滿足城市更新發展的要求。”《規劃》項目負責人楊聖勇表示,要對不同價值的遺存進行分類、分層關聯梳理,充分挖掘本土特色內涵,通過對現有業態進行升級、植入、置換等形式,培育現代街區持續的活力和創新力。

比如把中興路—大西路周邊的珊洲河、阮湧河的濱河空間盤活,根據前期調研摸排情況,將商鋪、騎樓、水廊串起來,優化提升街區的基本公共設施,引進書局、咖啡館、民宿、精品酒店、產業辦公等創新類業態,提升豐富街區公共服務水平,留住人、也留住歷史街區特色的文化。

市民期待▶▶改造要留下城市的“根”和“記憶”

5月8日下午,天空下著小雨,大西路上行人稀少,只有兩車道的路邊卻停著不少車輛。20號商鋪“堅記鐘錶店”內,年屆70歲的堅叔正在把弄一個老街坊送來的機械錶。

“隔壁開了幾十年的同德五金店也搬走了,現在這裡冷清了很多,生意勉勉強強,都是些老街坊和熟客。”自上世紀70年代在大西路開店,“堅記鐘錶店”至今已40餘年,老闆堅叔和許多莞城人一樣,共同見證了這條路上曾經的繁華。

歷史悠久的莞城,至今常住人口中仍有較多原住居民,並集中在中興路—大西路、興賢裡、象塔街等老街區內,這些街區大部分傳統建築維持著居住狀態,並保存完好,被列為歷史文化街區。但由於缺少有效規劃和整合,多數巷道內電纜縱橫、盤根錯節,也有不少房屋瀕臨倒塌或僅剩下房屋框架。雖是歷史文化街區,但並沒有形成明顯效益。

在今年初召開的黨代會上,莞城提出將城市更新改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三舊”改造,活化利用老街區,保護莞城的優質商業、文化資源,恢復莞城記憶,並提出通過注入新業態、新功能,提升老城區的顏值和內涵,為優化產業發展空間、推動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做了幾十年捨不得走,但原來的店面太舊,被鑑定為危房,肯定要搬。”從大西路26—30號搬走後,“同德”的老闆在附近的維新路重新開張,只是“同德”變成了“太德”。

當天,幾名老街坊圍坐在“太德”店門口的板凳上聊家常。說起老街的規劃發展,“太德”的老闆一臉感慨,時代在發展進步,老街遲早要升級改造的,街坊們也期盼著新變化,但也希望能留住老莞城的記憶。

專家建議▶▶城市建設要留住“鄉愁”避免單純的商業開發

關於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規劃,莞城一直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必須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城市更新中通過保護修繕、活化利用、品牌重構、業態更新、結構調整等形式,賦予城市發展新的內涵、業態和功能,塑造莞城發展新優勢。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建設要能留住‘鄉愁’。”楊聖勇認為,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發展,保護是前提,同時要充分考慮本地歷史特色和原住居民的利益,避免單純的商業開發,要儘量保留住其中實質性的歷史記憶和生活形態,不能讓文化街區淪為一個僅保存外殼、失去內涵的商業風景區。

然而,因為時間久遠,有些老街區存在建築破敗、管理“髒亂差”等問題,相關配套設施也難以滿足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需求。因此,對歷史街區進行改造有其必要性,但老街區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對於這些有著歷史底蘊、文化內涵的街區的改造,需要進行科學的調研、摸查和規劃,要在城市建設發展和本土文化保護方面尋求平衡。

目前,東莞各鎮街正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其實,歷史街區的活化利用,也需要繡花一般的精細功夫。如何在老街區改造中做到精細化規劃,實現保護開發與活化利用的平衡?如何兼顧改造開發與原住居民的關係?如何吸引社會力量,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中?不僅考驗著各方智慧,也事關街區的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