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被稱為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移動支付

無論網上購物,還是去超市購物

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甚至你去買一顆大蔥

都要掃一掃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有數據顯示

2017年在我們移動支付所使用的

二維碼付款達5000億次,

移動支付在使用頻率和付款金額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相提並論。

據推測

到2020年全球支付總額預計將增加到目前的10倍。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另外,二維碼除了移動支付的大展身手外

在社交場景中添加好友時

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捷工具

而在這些花花綠綠的二維碼背後

隱藏著激烈的專利之爭

二維碼技術也是國內外各大企業開展專利佈局的重點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


無論是打車上班還是坐地鐵回家,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飯店買單,只要拿著手機掃一掃就能輕鬆完成付款——如今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今,常見的移動支付方式有二維碼掃碼、手機閃付和銀行卡快捷支付。我國八成消費者選擇掃描二維碼進行移動支付,常用的二維碼是QR碼。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你可知道,目前QR碼技術的核心專利為日本電裝波動株式會社擁有,該公司還將二維碼技術與人臉識別、全息識別、指紋識別、印章識別、簽字識別結合起來進行專利佈局。

這就意味著,後來的企業不僅在二維碼支付方面受其掣肘,而且在電子簽名、物聯網等多個領域都會面臨相關專利的限制。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德國大型連鎖零售商布羅伊寧格旗下全德11家百貨商場全面引入中國移動支付方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圖為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布羅伊寧格百貨商場,顧客使用支付寶購買商品。 (新華社發)


所以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提高二維碼識別效率與識別準確率等方面下功夫。阿里巴巴將專利集中在二維碼安全展示、安全傳輸等領域,而騰訊則在編碼譯碼、識別設備和VR等領域重點開展專利佈局。

由於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市場規模巨大,許多像索尼、高通、諾基亞、三星的國外企業紛紛來中國開展專利佈局,競爭十分激烈。

數據顯示,美國、中國、歐洲成為相關專利佈局的熱點區域,而印度、俄羅斯、巴西以及東南亞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進入專利佈局比較密集的區域,如美、日、歐,要防範風險,但是新興市場比如像巴西、印度、俄羅斯的專利佈局尚不密集,我們進入相關市場,應該儘快提出一些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專利申請,或者收購一些本地企業進行合作。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二維碼專利爭端


今年初惹上二維碼侵權官司的騰訊近期再遭追訴,而此次被告席更是多了兩個“難兄難弟”。

今年初曾起訴騰訊侵權的銀河聯動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聯動),於10月16日公開表示,已就另一個二維碼技術起訴騰訊財付通、阿里支付寶以及凡客誠品侵犯知識產權。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銀河聯動表示,此次起訴上述三家公司是因對方侵犯了銀河聯動的“採集和分析多字段二維碼的系統和方法”的專利權。

此次訴訟主要針對掃碼支付這一支付平臺的核心業務,涉嫌侵權的支付二維碼包括網絡遊戲支付、網絡電商支付、網絡付費閱讀與線下商家支付等。

銀河聯動董事長鍾立鐸表示,二維碼雖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相關專利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尤其是大公司對這些沒有足夠的認識,應該正視銀河聯動技術權利本身的存在。

事實上,銀河聯動今年3月已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控告騰訊侵犯其圖形二維碼技術,並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及支付專利費。


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二維碼已成為關鍵流量入口和交互介質。

全球二維碼技術的雛形最早出現在美國。1987年,美國Intermec公司開發了Code49碼,次年,美國國際資料公司開發了Data Matrix碼,之後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二維碼。

目前在內地應用最廣泛的QR二維碼則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於1994年發明的。為了將QR二維碼打造成為國際標準,Denso公司在發展初期開放了其專利。

但隨著QR碼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廣泛的應用,Denso公司近年來正在全球佈局一系列QR碼新專利。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銀河聯動圖形二維碼專利從技術上來看構成了日本Denso Wave公司新專利的前置專利,這將有利於銀河聯動公司在中國二維碼知識產權之爭中搶佔制高點,獲得產業的定價權。

根據銀河聯動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規模達到38萬億元,其中大量支付是通過掃描二維碼完成的。

同時,公開資料顯示,騰訊公司從2012年開始申請二維碼的相關專利,在申請二維碼相關專利的權利人中位居首位,申請件數高達400餘件。

騰訊去年7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提出申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經過對比後,去年11月底宣佈銀河聯動公司獲得的專利無效。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企業的技術研發,應針對相關技術進行專利侵權風險調查,確認技術投產不存在專利風險或者存在風險但已有應對方案再進行投產。通常情況下,應最晚在相應的技術進行市場化之前完成專利侵權風險調查。

但是由於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起步較晚,目前國內的知識產權環境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大部分企業對於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的理解和認識還僅停留在初級的專利事務層面,即申請、授權等基礎事務性內容。

而沒有涉及過維權、侵權、許可、轉讓等事務;能夠將專利放在企業的發展戰略層面上考慮,並與自身的實際業務相結合的國內企業,更是鳳毛麟角。

每天掃的二維碼核心專利居然在日本?支付寶、微信也難逃侵權危機



大部分企業在技術投向商業化、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幾乎沒有考慮過專利侵權的問題,或者即使考慮了專利侵權風險,但由於錯誤認識導致未能發現風險。在技術和產品上線投產或上市之前做過專利侵權風險調查的企業並不多見。

然而,很多知識產權制度相對發達的國家的企業以及國內部分有專利佈局眼光的企業,已經開始籌劃利用手中的專利,瞄向國內尚未具有成熟的專利認識的企業。

不管這場專利保護戰的最終結果如何,這都再次給所有企業一個警示。企業必須重視知識產權系統的建設,加強對知識產權積累和管理的重視,要有防範於未然的意識。如果沒有專利的佈局,那麼可能根本就不具備談判的資格,只能等著被巨頭吊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