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美國通過2個涉臺法案 俠客島:紙老虎

(原標題:這檔口,這節奏,美國又搞了個“臺灣保證法”)

當地時間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兩個涉臺法案:“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灣及對執行與臺灣關係法之承諾”決議案。

其中“臺灣保證法”格外強調臺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部分”,要求美國政府將對臺軍售“常態化”,試圖進一步把臺灣當棋子,綁上美國“印太戰略”的戰車。

通過的節點也很微妙——在如今這個“關鍵時刻”,有人把手裡的砝碼又歸攏了一遍。南海“橫行自由”一下,臺灣海峽穿越一下,華為議題發酵一下,說新也不新鮮,老三樣。

而對臺灣來說,剛被世衛大會悲(慘)拒(絕),看到美國國會所謂“友臺派”雪中送炭、打氣鼓勁,能不感激?

“关键时刻”美国通过2个涉台法案 侠客岛:纸老虎

5月7日,美國眾議院針對“臺灣保證法2019”進行投票

戰略

美國國會近幾年在涉臺問題上染上了“立法癮”。

比如這次的“臺灣保證法”就淵源已久,原本在今年3月,美參議院親臺議員拋出了“臺灣保證法”草案,眾議院議員繼而又在4月提出眾院版的草案,並於近期通過。

而一路走來呢,“護臺大法”也法法相陳。作為“親臺”勢力大本營,美國國會已經通過多項與臺灣相關的決議案,包括2016年“重申與臺灣關係法暨六項保證為美臺關係基礎”決議案、2017年的“臺灣安全法”、2018年的“臺灣旅行法”“臺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臺灣國際參與法”等等。?一時間,亂花漸欲迷人眼。

不過這“癮”怎麼就興味這麼濃?

近些年,美國國內打“臺灣牌”、挑戰一中原則的危險衝動在增加。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美國的戰略焦慮也在不斷上升。美國對華認知出現嚴重偏差,對華政策中負面因素上升,保守人士甚至成立了“當前中國威脅委員會”。

以往的戰略自信似乎不見了,只剩下對中國共贏倡議和具體技術、企業的打壓,叫價叫囂的急躁顯露無疑,甚至不忘抬出所謂文明衝突論“橫衝直撞”。

在此背景下,總要手裡攥緊點啥才踏實。

比如——美國鷹派跟“友臺派”合流,國會跟總統唱起雙簧,試圖將臺海關係作為“戰略抓手”,通過打“臺灣牌”在雙邊關係中增加籌碼。

在這件事上人家當然算計得也很細,基於“美國利益優先”,視臺灣為“棋子”,推行“印太戰略”,達到“以臺製華”之目的。

雪中送炭的感覺,往往是自作多情的投射。

中美博弈大氣候,兩岸博弈小氣候。 環環相扣。問題是,美國到底想“保證”一個什麼樣的臺灣和臺海?

“关键时刻”美国通过2个涉台法案 侠客岛:纸老虎

美國眾議院相關法案

賭博

有資深人士跟島叔聊,說美國打“臺灣牌”是“一場危險的賭博”。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畢竟,此招的投機性和現實危害性都極鮮明。

所謂投機性,島叔的理解是,美國打“臺灣牌”,主要目的不是“幫”臺灣,而是“慫恿”臺灣。“火上澆油”的效果那是槓槓滴。

對“終於有了靠山”,這回臺當局可是掩飾不住打了雞血般的興奮感。蔡英文8日稱,法案的通過代表了“美國對臺灣各方面展現的支持”。

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卻看得明白,美國近期“挺臺”動作不斷,情況為40年來所僅見。

“慫恿”背後必有門道。

從時間節點上看,臺灣即將舉行2020年“大選”,面臨又一次政黨輪替,美國此時加強插手臺灣,無疑是試圖影響候選人的政策、插手“大選”結果——動作越來越露骨。

再說“臺灣保證法”的“亮點”,以支持臺灣實行“不對稱防衛戰略”為名,敦促臺灣增加“國防”預算、美國對臺軍售“常態化”。

若按美國親臺議員的餿主意,臺當局擴大對美軍購,除了被越來越緊地綁上戰車外,對已經捉襟見肘的臺灣財政更是一大考驗。島內經濟、民生髮展恐難逃其影響,民眾反彈也可以預見。

“慫恿”的糖衣炮彈看起來誘人,但後遺症也很厲害,危害性不言自明。

隨著美國的強化介入,民進黨當局操弄“急獨”,必然招致大陸強硬反擊。臺灣輿論擔憂,“民進黨的政策就意味著搞死臺灣”。臺灣《中國時報》稱,“‘臺灣保證法’不保證臺海安全”。

有人說,當前美國的戰略目的是希望臺海成為博弈一環,以改變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目標,遲滯中國發展和崛起。

作為棋子,臺灣一旦失去自主性,就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唯美國馬首是瞻。玩象棋的人都知道規矩——楚漢相爭,過河卒子沒有回頭路,只能拼命向前。

“关键时刻”美国通过2个涉台法案 侠客岛:纸老虎

“成本”

前面我們說,美國國會跟總統有意無意在唱雙簧。有道是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就連美“親臺”議員也不斷製造著事端。

今年2月,5名共和黨參議員致信眾議院議長,促其邀請臺灣地區領導人在國會上發表講話。這一動議顯然越過了紅線,有悖於美國與臺灣的“非官方關係”,其用心是實質性改變美臺關係定位。

問題是,哪個美國政客敢跨這一步?打打嘴炮而已。

“紙老虎”的另一個現實例證——最新的“臺灣保證法”,對行政部門不具有約束力。

就去年來說,美國國會涉臺立法很是熱鬧,然而別看通過了這個法那個法,美國政府在2018年並未提升美臺官員互訪級別,美軍艦也沒有“訪問”臺灣港口,某種不得不為的“剋制”依然分毫未變。

原因不難解:做事要顧及後果。換言之,美國需要認真衡量打“臺灣牌”的成本。

如今,部分美方官員和學者明確發出警告,一朝捲入臺灣問題,美國即會得不償失。中國的綜合實力已可謂“巨人般存在”。如果臺海爆發危機,美國“援助”臺灣,就會導致與中國大陸的衝突乃至開啟新的冷戰,美國有“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美國讓臺灣自己面對,則有損美國作為盟國的“信譽”。左右兩難。

另一方面,為虎作倀者也沒啥好果子吃。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認為,如果臺海發生戰事,美國只會隔岸觀火,根本不會“保護”臺灣。國臺辦也不止一次提醒臺當局,挾洋自重必將引火燒身。無論是怒火還是戰火,那可都不是鬧著玩的。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如果美國蓄意挑戰臺灣問題的底線,加劇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戰略誤判的風險,恐怕容易未殺人一千,先自損八百。

而從大局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臺灣問題有變,絕非兩岸人民之福;恰如中美建交40週年之際,中美關係不穩,也絕非世界之福。

這次外交部發言人提醒美方說,妥善地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重要領域的合作”以及“臺海的和平穩定”。作為聯合國五常中的倆,全球GDP的老大和老二,“重要領域合作”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

不信?那不妨看看近期全球的新聞熱點。好的表述,終歸是意在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