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伊朗就範?美國再下“賭注” 增加制裁籌碼

美國政府8日對伊朗施行新一輪制裁,尋求掐斷這個中東國家的金屬產業出口收入來源,回應伊方當天宣佈中止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部分條款。

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向伊朗“極限施壓”,近期不斷增加籌碼。只是,能否迫使伊朗就範是未知數。

【再下“賭注”】

特朗普8日簽署行政令,制裁伊朗的鐵、鋼、鋁、銅等金屬產業。

任何實體購買、出售、運輸、經營伊朗這些金屬及其製品都將受到美方制裁。行政令同時禁止任何個人或實體參與向伊朗出售、提供或交付與金屬產業相關的大宗貨物或者服務。

美國財政部說,將為最新制裁舉措設置90天緩衝期,但8日以後禁止任何與伊朗金屬產業相關的新合同。

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說,金屬產業是伊朗僅次於原油的第二大出口收入來源,佔伊朗出口額的10%。

特朗普說:“除非根本上改變做法,否則伊朗政府可以期待更多制裁。”

美國去年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制裁,在經濟、政治、外交領域封堵伊朗,最近一個月相繼宣佈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取消8個伊朗原油進口方的制裁豁免,不再續期針對伊朗核設施的部分制裁豁免。

【自誇“奏效”】

在特朗普和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看來,“極限施壓”政策有成效。

特朗普8日在宣佈新一輪制裁時向媒體誇耀,聲稱美國製裁使“伊朗政府難以籌措資金資助恐怖活動”,認定“伊朗經濟進入前所未有的蕭條期,政府收入減少,通貨膨脹失控”。

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告訴媒體記者:“我們集中精力在外交層面孤立伊朗、施加經濟壓力。這種政策正在奏效。”

一些民主黨籍國會議員持相反看法。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克里斯·墨菲說,伊朗方面宣佈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是特朗普這名共和黨籍總統所領導政府“盲目、不斷施壓”政策的“直接後果”。

【接受考驗】

按美聯社的說法,美方“極限施壓”政策正在接受考驗,是否成功,關鍵看伊方能否回到談判桌、同意美方所提伊核協議新條款。

伊朗2015年7月與美國等六國達成伊核協議,承諾限制核計劃,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美國去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的藉口是認定協議沒有限制伊朗發展彈道導彈以及在中東地區扶植代理人、從事“破壞地區穩定”的活動。

美國特使胡克8日告訴媒體記者,美方去年為新版伊核協議和結束“極限施壓”政策向伊朗列出12項要求。

伊朗迄今沒有因美方不斷加碼而服軟,多次警告,如果美國“封殺令”使伊朗無法出口原油,將不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希望在60天內與伊核協議其他簽署方磋商,如果訴求得不到滿足,將不再接受對鈾濃縮丰度的限制。

特朗普8日說,期待與伊朗領導人會面,商討制訂新的協議。伊朗方面先前拒絕特朗普類似“邀請”。

但美聯社記者發現,伊朗沒有完全關閉對話大門。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扎裡夫4月訪問美國紐約時建議特朗普改變對抗姿態:“試試用表示尊重的語言。(那樣說話,)你不會死,相信我。”

【歐洲承壓】

就伊朗核項目,美國和伊朗將目光轉向歐洲國家。

美國總統特別助理蒂姆·莫里森說:“現在是國際社會嚴厲譴責伊朗違規核活動、依照美方要求向伊朗施壓的時候。”

他警告,歐洲國家不要尋求借助特別結算機制削弱美國政府對伊朗的制裁力度。

國際原油交易通常以美元結算,歐洲新設機制可望為伊朗出口的油氣與歐盟製造的物品搭建交易平臺,繞開美方制裁。

正在俄羅斯訪問的伊朗外長扎裡夫8日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對俄羅斯等國予以認可,同時指認歐洲國家政府沒有履行伊核協議義務。

扎裡夫4月抱怨歐洲方面推進特別結算機制速度“太慢”,呼籲歐洲國家儘快啟動這一機制。(杜鵑)【新華社專特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