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促使我走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抱著對周冬雨一如既往的期待,和對張猛《鋼的琴》的信任,以及對於影片被說成“圈錢爛片”的好奇心。

這部影片是由任曉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海弄堂中關於“復仇“的故事。或許是因為走進電影院之前看了太多的負面評論,電影結束的一刻居然在心中產生了一絲:”嗯,好像還不錯嘛“的念頭。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不得不承認,電影在敘事方面似乎的確無法“討好“大部分觀眾。簡單的劇情再加上少之又少的臺詞,使得影片在劇情方面呈現出一種”一部短片硬生生被加長“的感覺。劇情的直接表達雖然簡短,但導演在另一處的用心,使得影片的美感油然而生,劇情也更加飽滿且富有深意,那就是角色的設置和鏡頭語言的運用。

影片將主角張英雄置於一個黑暗的社會環境中,從影片整體來看是在講述關於拆遷所引發的社會現象,而從男主個人角度出發,是一個少年的自我認同、自我成長和自我救贖。22歲的主角張英雄卻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長不大的媽寶少年。觀眾在他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有關他的內心。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除了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設置,一方面使得和主角有關的主線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張英雄的內心世界。“仇人“陸志強的出現,激發了張英雄”英雄“的一面,在他不知道怎樣面父親的意外死亡時,卻也懂得”一命還一命“的道理;而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使這個少年的內心充滿好奇、矛盾與不安。張英雄恨陸志強,卻對陸珊珊念念不忘。他兜裡的尖刀隨時都想指向陸志強,可卻在陸珊珊被罵時,懟了回去。

這樣強烈的矛盾,導演卻沒有過分的突出,而是客觀的記錄下來,讓觀眾自己體味這個少年內心的困惑;粉毛同事代表著張英雄內心的一種渴望與嚮往。粉毛騎著帥氣的摩托車,身邊有漂亮妹子,有厲害的朋友,這些都是張英雄不曾擁有的。可當粉毛說出那句”誰願意一出生就當壞人“的時候,其實他也羨慕張英雄的生活。這些角色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角色本身,更在於他們豐富了張英雄這個人物。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當意境大於劇情的時候,鏡頭的重要性就表現出來了。

張猛的表達方式的確很猛,手持攝影的搖晃感將張英雄這個搖搖欲墜的少年形象一下子拉到觀眾眼前,他也正是如此的漂泊不定、動盪不安。而膠片的使用,使影片在色彩上有著更為優越的呈現。

張英雄透過窗戶看陸珊珊的時候,鏡頭定格在張英雄的眼睛,一束光投在張英雄的臉上,停在目光處。陸珊珊好像就是她的那束光。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同時,在表現張英雄看向陸珊珊時大量使用了粉色來渲染環境,象徵了張英雄萌動的內心。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可能是周冬雨太過靈氣的緣故,不特意表現的時候很難看出她所飾演的陸珊珊是一個智力障礙的少女。或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張英雄眼中的陸珊珊與常人無異。她在陽臺洗頭、澆花,她擁有美好的年齡、美妙的身姿、她是張英雄內心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溫柔鄉。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畫面之內是美,畫面之外是情,影片的幾處對比也做的十分細心。

例如張英雄跟蹤陸志強和張英雄跟蹤陸珊珊的對比,這是恨與愛的對比,尤其是在配樂上,做的十分精細。但其實在張英雄內心這兩種感情都是模糊的,他不知道陸志強真的是壞人嗎,他也不知道他愛不愛陸珊珊。

還有一處就是陸志強在張英雄家協調拆遷與回到家之後的對比,對於張英雄一家來說,陸志強是“可惡”的強者,而當他回到家的時候,他何曾不也是一個弱者呢。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最後的開放式結局,使影片更加夢幻。坐在旋轉座椅的陸珊珊保留著屬於她的童真,離開的張英雄或許已經放下心中的仇恨。情這種感性產物可以模糊掉許多理性的客觀,我們無法分辨到底誰對誰錯。

這是張英雄的故事,可是世上絕對不止這一個張英雄。後面的故事我們也都無從知曉,無論是提刀還是放下,這都是他的選擇。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我們看到的是弱者將刀指向弱者的無奈與悲涼,是將小人物投入一個不知所措的社會環境下再加上一根受壓迫的稻草,使他們身上的心酸被放大。

陸珊珊的陽臺上是美好的青春夢想、合租房的陽臺上是努力生活的身影、舅舅家的陽臺上是寄人籬下的不甘、廢棄郵輪的陽臺上是嚮往新生活的願望、陽臺上的空間是狹小侷促的、陽臺上的情感是豐富充盈的。它代表著市井中的煙火氣、代表著糾結無奈與不安的心。

所以,《陽臺上》真的是爛片嗎?


有記者問:“你拍了那麼多東北題材的電影,為什麼這次選擇了文化迥異的上海呢?”

“我很喜歡任曉雯的原著,那些底層人和底層人之間的故事,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讓我深深的感動。”導演張猛如是說。

影片的結尾,張英雄在一場大雨中擁抱了陸珊珊,他擁抱了他的夢,他的新生活,亦或是擁抱了他自己。那些模糊的愛與模糊的恨,都隨著這場大雨被沖刷掉,他在認清看透一切事情之後,他選擇了笑對人生,他沒有完成心中的英雄夢,卻成為了自己的英雄。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男孩的自我成長,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社會底層弱者指向弱者的尖刀。通過劇情想要告訴我們的,導演都把他藏在了鏡頭中,需要單獨一個場景,一個片段的去體會。單從這方面來說,留在觀眾心底的那些鏡頭,以及鏡頭中悄悄埋藏的深意,都使得《陽臺上》成為一部漂亮又好看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