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铸主审岳飞为什么敢不给秦桧面子为岳飞申冤,他就不怕遭到秦桧的报复吗?

一德格天1


一直以来,有些历史书籍将何铸说成是秦桧的亲信,其实看看他的职位就知道了,殿中侍御使,这就是个言官。职责所在,对事不对人。举个例子,绍兴九年副宰相李光与秦桧就对金议和之事发生争执,李光是南宋主战派名臣,在朝上李光严历斥责秦桧的屈膝求和行为,引起朝堂的喧哗,何铸弹劾李光"狂悖无礼"。第二年,何铸又弹劾另一位主战派赵鼎,秦桧恰巧利用这个机会,将两个主战派踢出朝堂,搬开绊脚石,顺利达成与金国媾和的目的。这大概就是人们将何铸与秦桧扯在一起的原因。但从何铸对待岳飞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


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金国著名将领金兀术同意议和,但前题是处置主战名将岳飞,因为他知道要想侵占南宋小朝庭的半壁江山,不想办法搞掉岳飞,他是没办法达成愿望的。赵构开心不已,终于可以不用打仗了,安享自己的扱乐世界。岳飞随即被下旨罢官,并调离军队。
九月,秦桧派禁军统令杨沂中去岳飞的驻地江西召他去临安,岳飞的一个老部下在调任职位时听到了一些消息,他告诉岳飞,此去临安凶多吉少,还是远走高飞为妙。岳飞思索片刻,叹了口气说:“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十月十三日到达临安时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岳飞并没有上朝堂面圣的机会,而是直接被送进了大理寺监狱,破送到主审官御史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面前。秦桧栽赃岳飞的罪名就是意图谋反。当何铸询问岳飞为何要谋反时,岳飞淡然一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并掀开自己的衣衫,将后背袒露,将母亲大人刺的几个大字一一“精忠报国”!展示给众人。现场一片沉寂,何铸沉默片刻就起身走了。何铸是去找秦桧的,他虽然有些迂腐但他不傻。

何铸质问秦桧岳飞谋反的证据,秦桧当然拿不出来,只是说传闻和道听途说,何铸不干了,没有证据抓什么人,而且是抗金大将。秦桧被逼问的没辙了,只好幽幽地说一句"此乃上意"。等于向何铸交了底,何铸不支声了,他知道在怎么努力也枉然。

不久秦桧找个理由将何铸免官发配岭南,那时的岭南还是蛮荒之地,去那地方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后来赵构没同意,将何铸改判到徽州。直到秦桧和赵构死后才被平反回朝。

所以从何铸对待岳飞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他是反对赵构和秦桧对岳飞的迫害的。从他在朝堂上说的话就可以看出,“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忠言逆耳,何铸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慷慨陈词,而赵构、秦桧之流是从一己私利,为享受偏安一隅的荣华富贵而构陷岳飞。但是历史足公正的,向秦桧、赵构这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宵小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后世唾骂。


乔江宝


宋朝虽然是重文轻武,强干弱枝,但是有点比较好,他们的文人,脾气都很大的,因为宋朝社会风气就这个样子。

何俦是个纯粹的文人。他有着文人的傲气,还有文艺范的任性,也有一颗长年读圣贤书的底线,虽然他也跟秦桧干了些坏事,但底线是有的。



秦桧先让王贵与王俊去诬告,声称岳飞的部将张宪和养子岳云两人暗中阴谋,准备军事行动,最终使岳飞能重掌旧军。

秦桧立刻派人逮捕岳飞父子,见使者上门。岳飞预感不妙,大英雄笑道

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这一笑是无奈的笑,是凄惨的笑,是英雄末路的笑,明知自投罗网,岳飞仍随使者赶往杭州。

岳飞被抓后,高宗将此案交与大理寺,主审官是御史中丞何铸。

何铸此人曾经受秦桧之名弹劾岳飞,但在审理岳飞一案中,被岳飞父子反驳的无话可说,他反复询问扔找不到任何岳飞谋反的蛛丝马迹,又被父子两人的忠心所打动。

便向秦桧回报,岳飞父子是被冤枉的,并极力为其辩护。秦桧设计了这么久,一场辛苦却落得这样的结局,哪里肯罢休。他明确告诉何铸,将岳飞置于死地,是高宗的旨意。

此上意也

如此赤裸裸的意图,何铸应该心知肚明了,但这何铸就是如此不知实务。

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然后对秦桧一甩袖子,老子不干了。

秦桧就把万俟𥜽堆上前台!

万诬称,岳飞以其养子岳云至书张宪,让张宪虚称金人来侵惊吓唬朝廷,以此达到岳飞还军的目的。

但是,这一指告不成,因为所谓的书信来往,皆无实证。万就称岳飞父子与张宪焚书灭迹,接着他又称岳飞,在淮西大战总逗留观望为辞,非要置岳飞于死。

岳飞若来迟有所谓的观望嫌疑,而且此嫌疑有罪当诛的话,那张俊不是该千刀万剐了,杨沂中和王德的战败,他负主要责任。

万和岳并无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只是岳当然对这个基层小官不待见而已。

所以得罪君子千万莫得罪小人,做人的千古不变的道理。

秋后算账,秦桧迫害何铸,诬告他是岳飞党羽,询私舞弊,破坏和谈大业。最后将其罢官贬职徽州。



蓉儿总结下

民间戏曲,戏曲,评书,以及皇帝无罪的愚民心里,总认为岳飞之死是秦桧一人作恶,高宗只是受蒙蔽而已,其实,秦桧情急之下对何铸说了一句话,已经泄露天机,此上意也。

高宗赵构才是实际杀岳飞最大的幕后支持者。

既使依照秦桧等人的意思,对岳飞案进行推送的大理寺各级官员仍在拟案上,只斩岳飞,张宪,至于岳云等其余被卷入的从犯,只是流刑和罚铜等较轻的处罚。

高宗赵构心毒,他御笔亲批,把岳云也改成斩刑,并加重涉案其余人的处罚!


当时赵构杀岳飞

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他本来是想杀韩世忠,因为想和金和谈,朝内反对声太大,连金人派来的使臣半路都有人截杀。必须在主战派里杀一个,起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可是岳飞却跑去告诉了韩世忠。

然后韩世忠就跑来,抱着赵构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把所有的官职都丢了不要了,回家当富户去了。然后赵构就想起,当年苗刘兵乱的时候,韩还救过他的命,一心软放了韩世忠,岳飞就把这个锅背上了,轮到岳飞了!



第二。金兀术和谈的要求就是杀了岳飞。

第三,岳飞爱耍小脾气,动不动就撂挑子。而且动不动就要接回二圣,这二圣,尤其是赵构的哥,一直是都是赵构被金人捏住的小辫子,金人一拽,绝对好使。他怎么会让他哥回来吗?

但若把金人惹火了,立马在中原立他哥为皇帝,他哥本是正统,到时他算个什么呢?

而且中兴四将。岳飞是最年轻的。当时才30多岁,他有能力有时间,去招惹北方金人。

所以把岳飞给杀了,南北皆大欢喜!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六张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蓉儿是妹纸




漫谈……何铸 之.从枪手到贤人



秦桧与何铸的私交


绍兴八年三月初七,秦桧复相。五月,何铸在秦桧的引荐下由一个只拿工资不干活的散官踏上了仕途,出任赵构的侍从官

(绍兴八年五月)丙戌,左朝请郎何铸行秘书郎,秦桧荐之也。

任职命令下来的第二天,赵构向秦桧问起何铸的个人情况

翌日,上问铸何如人。桧曰:“曾除诸王宫教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9


秦桧复相后便开始注意培植自己的势力,他的权力圈子是各种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同乡、同事、同学、故交组成

何铸与秦桧都是政和五年进士,他俩是“同榜”;

秦桧中进士后曾在补密州教授和太学正的岗位上从事了十年教育工作,北宋时期的何铸在诸王宫中做家庭教师,他俩是教育战线上的“同事”;

两宋文人经常在一起组织各种聚会,秦桧就是因为擅于在这种活动中跑腿才获得“秦长脚”的雅称。同榜又同在京城的何铸自然会受到邀请,不出现喝醉酒打架这种意外的话,他俩应该是“朋友”;

秦桧是江宁人,何铸是余杭人,他们都是江南人,至少可以算半个“老乡”。






何铸的工作履历


何铸在“秘书郎”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没闹出什么妖蛾子。估计刚上岗没有根基,秦桧只是把他当作了第二梯队

何铸的工作态度引起了御史中丞廖刚的注意,绍兴九年五月,廖刚以“操履劲正”推荐何铸为“监察御史”

在监察御史的岗位上何铸没有弹劾任何人,不知道通过什么操作,三个月后就升迁为“殿中侍御史”,负责指出并纠正朝官的过失。何铸的这份新工作品级不高,权力不小




廖刚很被赵构看重,被视为天子之臣的他有点不太听秦桧的话


给事中刘一止曾力阻对孟忠厚赏赐,孟忠厚是元祐皇后的亲戚,也是当时秦桧政治上的助手。事后廖刚得意地在秦桧面前夸赞刘一止的工作能力,惹得秦桧很不高兴

御史中丞廖刚曰:“是台谏所当言者,皆为刘君先矣”。一止在琐闼仅百余目,有不便者,辄缴奏。由是秦桧忌之

(绍兴九年十二月)己巳,给事中兼侍讲刘一止、起居郎周葵并罢。

初,一止、葵皆以言事忤秦桧……殿中侍御史何铸即奏二人[非知广问,特迫于(李)光之嘱而举之,是欺陛下也。]诏一止、葵落职,与宫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3

不管是谁,只要忤逆秦桧,何铸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猛烈抨击

廖刚最看重的两位言官因被何铸弹劾“知识浅薄,党附李光,有欺君之罪”而被罢职


刘一止和周葵是李光的人吗?其实不是,他们和何铸一样都是廖刚提拔的人。为什么会跟李光扯上关系呢?因为三天前李光与秦桧在赵构面前大吵一架,刚刚才被何铸弹劾罢免

(绍兴九年十二月)辛酉,参知政事李光罢。光与右仆射秦桧议事不合,于上前纷争,且言桧之短。

李光与秦桧吵架时当着赵构的面揭了秦桧的短,于是何铸首先站出来弹劾李光,开启了打击李光反朝廷集团运动序幕

殿中侍御史何铸因劾光“狂悖失礼”,光引疾求去……言者又击之……

时,右正言陈渊独不论光之过,桧疑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3


秦桧指使言官纷纷上书弹劾李光,在这场运动中何铸充当了先锋,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绍兴十年二月乙卯,殿中侍御史何铸试右谏议大夫

绍兴十年二月庚申,廖刚因屡次劝赵构“人君之患,莫大于好人从己”,提醒赵构“大臣惟一人,群臣惟大臣之从,则天下事可忧”,廖刚认为秦桧独相是朝廷的一大隐患,要求赵构“请起旧相”,复用赵鼎或张浚。

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邪?”既积忤桧,遂出台。而刚之名闻天下。

廖刚被罢去台长的职务,成为主管火箭发射和高铁建设的替补工业部部长,“试工部尚书”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4


李光和廖刚倒台,秦桧认为应该再给不听招呼的人一点颜色瞧瞧。在“弹劾李光大运动”中只有陈渊保持了沉默。很快,陈渊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太常少卿兼实录院检讨官刘昉、秘书少监兼资政殿说书陈渊并罢。右谏议大夫何铸论[昉鼓唱是非……渊但知朋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

何铸在秦桧组织的弹劾李光运动中充当了先锋,并且坚持打满了全场




试工部尚书廖刚仗着自己是天子之臣又有个好名声,在狠抓大宋工业基础建设的同时他也没忘记抽空恶心一下秦桧

绍兴十年五月,金军撕毁合同大举南下的消息传到临安,在一次宰相堂会上廖刚当众质问秦桧的舅子的舅子郑亿年

(绍兴十年五月)辛丑,工部尚书廖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讲和,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亿年气塞。

秦桧以为讥己也,乃曰:“尚书哓人,不当如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

郑亿年曾经在伪齐刘豫手下做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刘豫被废后郑亿年回到南宋投靠了姐姐的小姑子的老公秦桧,绍兴九年九月秦桧举荐郑亿年为显谟阁大学士,十年正月秦桧力排众议提拔郑亿年为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奉朝请

对于这个舅子的舅子,秦桧很是喜爱。现在廖刚当众把郑亿年气晕,秦桧会放过他吗?

(绍兴十年六月)庚戌,工部尚书廖刚放外任(提举毫州明道宫)……刚以事忤秦桧,右谏议大夫何铸等即共劾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

天子之臣廖刚被罢去实职赶出临安,在这场充满口水的战斗中,何铸一如既往,依然为了秦桧同学冲在最前面



在打倒赵鼎再踏上无数只脚的口水战役中,何铸仍然是秦桧手下的急先锋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鉴于何铸同学的优异表现,绍兴十一年七月秦桧的最佳基友王次翁由御史中丞升为参知政事后,何铸由右谏议大夫升为了“御史中丞”,成为秦桧的次佳基友




从何铸的履历看,《宋史》何铸传.记载他入仕是由廖刚举荐,是,也不是。

廖刚的确举荐过何铸,只不过是当时识人不明,被何铸那副兢兢业业人畜无害的表现骗了。何铸的后人不过是为了撇清与秦桧的关系,蹭蹭廖刚的好名声

何铸在仕途上的真正领路人一直是秦桧,他也一直在跟随秦桧的节奏,努力打击秦桧的敌人。与岳飞亲密接触前,何铸是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铁杆秦党






何铸与岳飞


我们知道,何铸升为御史中丞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弹劾岳飞、韩世忠。没有任何意外,他又成功了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已经罢职充作文散官的岳飞被以“协助调查张宪、岳云谋反案”的名义请入大理寺。御史中丞何铸做了一个月主审官

弹劾李光、廖刚、岳飞……何铸一贯怎么损怎么来,口下毫不留情。但是在审理岳飞过程中,一次无意中的发现触动了何铸心中最后一丝良知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

一个月时间何铸必然会多次提审岳飞,“不得刑讯逼供”是近十几年才有的规定,古代衙门打板子、夹手指严刑逼供是常态,“诏狱”尤甚,秦桧亲自抓的“诏狱”尤尤甚

岳飞不会有事无事把纹身拿来炫耀,他应该是在一个月内被多次脊仗,衣服破了才露出背上刺着的那四个大字

“尽忠报国”的触动再加上并没有发现岳飞有任何谋反的意图和罪证,何铸意识到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冤案,他想为南宋做一件正经事——保岳飞


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

何铸应该知道赵构在岳飞入狱后连下过两道指示:“凡事必谨于微,若事已成,则难改”,“刑所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作为参与弹劾并审理的何铸明白,制造岳飞案的真正主使人就是秦桧

何铸是随时可以面圣的御史中丞,他没有去找皇帝赵构,而是去向秦桧说明岳飞案情,何铸本想凭自己与秦桧的交情和三年来替秦桧战斗在口水仗第一线的功劳,希望秦桧能给自己一个面子,放岳飞一马。他知道,只要秦桧松口,其它问题都不是事

秦桧以此案是赵构的意思来搪塞何铸。在秦桧面前何铸还是太嫩,他低估了秦桧的决心


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

何铸继续抗辩,他希望秦桧能为江山社稷考虑,保全岳飞性命。由无罪辩护到罪不致死,其实何铸已经做出了很大退步。但何铸没有想到秦桧杀岳飞正是他图谋江山社稷中一个环节

面对突然之间变得正义凛然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何铸,秦桧很无语。于是撤下何铸,换上了第三梯队的中坚力量万俟卨顶替何铸出任试御史中丞,继续审理岳飞案。

~参考书目,《宋史》何铸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






嫌者.闲者.贤者


何铸从御史中丞的岗位退下来后被安了个“签书枢密院事”的虚职出任南宋议和“报谢使”,去往完颜宗弼大营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乙亥,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报谢使何铸等至军前,金国都元帅宗弼遣铸往会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

宗弼大营不是何铸出使的终点,他的旅行目的地是远在东北的会宁

此时宋金和议刚刚达成,还充满很多未知数。跟后来出使金国认爸爸攀交情提高在南宋朝廷中的地位不同,何铸出使实际上非常危险,他之前的很多使臣例如王伦、洪皓、宇文虚中……不是被金国扣留就是被杀害

秦桧的意图很明显,用何铸试水,杀了也好



绍兴十二年八月,何铸刚从会宁回来不久就遭到猛烈的弹劾,他终于尝到了昔日战友们那一大堆口水的滋味

(绍兴十二年八月)丙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何铸依旧职提举江州太平观。时御史中丞万俟卨、右谏议大夫罗汝楫交章论铸之罪,谓[铸,胥吏之子,素无闻望……党与倾摇国事……张皇敌势……岳飞反状败露,铸首董其狱,亦无一言叙陈……命之出疆,临行反视亲旧,腾播以谓议狱不合遂致远行……铸长御史乃党岳飞。恶如此,罪将安逃!]章五上。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简单点说,万俟卨和罗汝楫认为何铸的罪名有以下六点:

1.何铸的爸爸只是事业编制,出身太低。人家秦相公的爸爸秦敏学最高做过县令

2.何铸是由廖刚这个罪臣推荐的,并且和孙近、范同这两个罪臣走得很近。人家秦相公才没有引荐何铸呢,秦相公才不认识出谋画策夺三大将兵权的范同呢

3.绍兴十一年春宗弼进犯淮甸,何铸尿了,劝赵构赶紧跑路。人家秦相公胆子大,主张赵构转进广南坚决抗战

4.何铸作为岳飞案第一任主审,搞了一个多月居然都没有编出……啊呸审理出岳飞的罪证,实在辜负了秦相公一番苦心,看看俺,啧啧啧,何铸无能!

5.何铸出使大金前回了趟家,他居然在亲戚朋友面前公开散布“是因为说岳飞案判决不公,所以被打发出使金国”这样一个实话……啊呸,谣言。人家秦相公是那种睚眦必报小肚鸡肠拉帮结派借刀杀人打击异己陷害忠良的人,啊吗?

6.何铸作为御史中丞居然帮岳飞说话。这立场有问题啊,你何铸到底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还是站在秦相公一边?这点是非黑白都分不清楚,你哪有资格在朝做官

在万俟卨和罗汝楫你未唱罢我已登场的口水阵面前,何铸递上了辞呈,充作散官。这不算完


(绍兴十二年十月)庚辰,左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何铸责授左朝奉郎秘书少监,徽州居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7

这一次出口的秦桧手下第三梯队中的得力干将江邈,建议再贬何铸的理由其实和万俟卨、罗汝楫的一模一样。这伙人就那样,连整人害人都懒得动脑子变花样

何铸被贬到徽州监视居住,限制出境




四年后何铸的命运有机会发生一次改变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宋史》何铸传

因为金人问起何铸的下落,赵构和秦桧忙不迭启用何铸,替何铸升官。然后派何铸出使金国,据说何铸这一趟肩负着神秘使命

其实何铸的使命并不神秘

绍兴十六年九月甲戌,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何铸为大金国信使……以迎天属故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5


何铸这趟出差走了七个月,连赵构亲属的毛发都没有迎回一根,但是回来后赵构不顾何铸坚辞,依然表示对他要加以重用

绍兴十七年四月丙辰,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何铸使北还,以葬母乞去,迁资政殿学士知徽州。铸出使乃议天眷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7

何铸以母丧未葬为借口表示老子不跟你们玩了,赵构再三挽留,何铸同意在自己的贬所徽州做知州

何铸做了半年知州,估计他越想这些年来的事越感到恶心,于是屡次上书,终于再次辞了职

绍兴十七年十一月乙亥,资政殿学士知徽州何铸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从所请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6






通过详细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何铸从一个不问是非全力依附秦桧的小人变成正气凛然淡泊名利的贤者流芳于世,就连岳珂都主动帮他隐去了很多恶,在《吁天辨诬通叙》中说“何铸、薛仁辅因不愿推鞫而逐”。导致何铸的人生和身后评价发生巨大转变的契机就是岳飞


只因为在一个月里多看了岳飞一眼

是何铸的幸,或是不幸?我想已经有答案了






2019.5.9




为国钓鱼


就在岳飞在中原一带激战正酣,收复中原七城的时候,宋高宗派人连下12道金牌命岳飞回师,要知道,此时的岳家军已经占领了朱仙镇,离故都汴梁不过百十里路。这是岳飞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如果尊奉圣旨,返回临安,那么“直捣黄龙”的理想就会化为泡影,重新再来,谈何容易?

一方是理想,一方是命令,岳飞陷入到了人生中最大的纠结,如果不班师回朝,又怎能对得起背后的“精忠报国”?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放弃收复的城池,在回师的路上,还掩护当地百姓撤往南方,颇有点刘备当年“携民渡江”的风采。

然而回到临安之后,等待岳飞的却是剥夺兵权,下狱问罪。整个朝廷都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但站出来说话的却寥寥无几,何铸作为岳飞一案的主审官,他不但同情岳飞的遭遇,而且敢于顶撞秦桧,在大堂之上,他是唯一一个能让岳飞感到欣慰的人。

何铸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政治理念来说,他和岳飞一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主战派,从个人品格来说,他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不谄媚求荣。二人虽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彼此却深深的敬佩着对方。

可能宋高宗有这样一个心思:我派如此正直的大臣来审判岳飞谋反一案,估计其他人也就不会再有闲言了。宋高宗以为何铸会明白自己的心思,然而何铸看了出来,却假装不知道。

审判岳飞的现场,秦桧坐在旁听席百般叫嚣,硬要把谋反的罪名强加在岳飞身上。此时坐在正堂的何铸看不下去了,大声斥责秦桧:如此构陷朝廷的大将,你究竟居心何在?我并非同情岳将军,如果朝廷这样对待自己的臣子,日后谁又肯在沙场效命?


秦桧很是尴尬,小声对何铸耳语:“这是皇上本人的意思!”何铸则毫不退让的说道:“我只知道皇帝让我秉公办理,谋反证据不足,你竟然假托皇上口吻构陷大臣?”

秦桧看着何铸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不好再继续往下说,于是第一次审理过程匆匆收场。秦桧从衙门中出来立即赶到皇宫,君臣二人密谋了好一阵子,结果当天晚上何铸就被撤销了主审官一职,改由秦桧的爪牙万俟卨为主审,最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于风波亭,留下千古冤屈。


秦桧有没有报复何铸?

何铸让秦桧当众下不来台,再加上何铸又是积极的主战派,他若不打击报复何铸,那他就不是秦桧了。

他知道何铸不愿意与金国议和,于是故意派他作为使臣前往金国,结果何铸坚决不答应,秦桧就有了借口,他怂恿言官弹劾何铸抗旨不遵,将何铸下狱,他的爪牙为了迎合秦桧,以“破坏和谈”的罪名准备把何铸发配岭南。

可是这一次宋高宗站了出来,他哪里不知道何铸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岳飞必须死,要不然自己的皇位都坐不安稳。高宗的目的很简单,岳飞一死,自己做自己的太平皇帝,至于其他人,能赦免的还是要赦免。

因此他不同意秦桧的审判结果,把何铸贬到徽州,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职——秘书少监。何铸也因此在高宗朝不被重用,直到孝宗继位,才给他和岳飞平了反,何铸死后,被谥为“恭敏”。


不怕报复的岂止何铸一人?

即使迫于当时的形势,面对岳飞一案,许多人选择了沉默,然而一代名将的冤屈,有良心和正义感的人岂能熟视无睹?

岳飞死后,一名名叫隗顺的狱卒偷偷把他的尸骨从监狱里偷了出来,他不想看到忠魂被抛尸荒野。冒着生命的危险把岳飞埋葬在了九曲丛祠,而且这一守就是数十年。

宋孝宗继位后,四处寻找岳飞的尸骨,隗顺的儿子看到朝廷给岳飞平反,这才把岳飞埋葬在的九曲丛祠报告给了当地的官府。后来岳飞被移葬在西湖之畔,而隗顺一家也因为守护岳墓有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可见,何铸等人的做法并非个例,他们没有被一时的黑暗蒙住了双眼,他们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即使受到迫害也在所不惜,百年之后,历史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曾经只手遮天的秦桧现在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首先,何铸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跟着秦桧没少干坏事儿,然而,世界上的人总是很难说的,比如说看到岳飞后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以后的何铸,他拒绝秦桧,等同于拒绝赵构,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可以说他的官途从此破灭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拾起自己曾经背弃的良知,选择了自己曾经追寻的道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又算得上一个好人,毕竟,放弃几十年的心血,放弃政治生命,需要极大的勇气。

当一个朝代被黑云笼罩的时候,如果你无力拨云见日,至少不要助纣为虐,我们敬重杨涟,左光斗那样忠贞不渝的忠烈之臣,也对何铸这样幡然醒悟的无奈之臣感到惋惜,他们的出现根本无足轻重,对历史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还是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人性的弱点与光芒。


易与道合


秦桧再怎么样,恐怕跟岳飞也没有私仇,更多的怕是体察上意,并且为自身谋划。岳飞不会为人,多次搞得皇帝下不来台,秦桧为了媚上所以为此鞍前马后,不遗余力。而且岳飞一日不死,继续放任其统兵作战,说不定真能收复失地,那岳飞作为大将自是盖世之功,但秦桧呢?他身居宰执高位一向主和,若主战派立功,那他又将如何自处?所以他不仅要阻止别人立功,还得让别人变成自己的垫脚石。把岳飞做掉,解决皇帝的腹心大患,就是大功一件。况且岳飞不死,宋金的议和很可能被他破坏,完成两国议和,保持两国的和平,也是大功一件,也正是皇帝心心念念的事。

至于何铸之流,无论持何种态度,都影响不到结果,没有人能挽救岳飞。韩世忠这种在苗刘兵变时有救驾之功的大臣,尚且习王翦之故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捧着卵子过河,尚且保得身家性命。岳飞可是又要皇帝迎回二圣,又要皇帝早日立储,一不顺其意便辞官不做,早就在皇帝的心里留下了无比恶劣的印象。此番顺昌、郾城两个大捷,说明宋金两国的战争形势已然不似当年那么岌岌可危,宋至少可以在局部做到胜利了。外患可攘,是时候安内了,那么此时不趁机削大将兵权,彻底解决朝廷的心腹大患,又更待何时。

说白了,岳飞的死,别的原因都是次要,他的性格才是主因。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他的这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愚忠愚直,早就给他的命运埋好了伏笔。向来是我认为对的,就该这么去做,别人有异议,不可以,我得劝说你,我得逼着你和我一条心,皇帝也不例外!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为人处事,在哪朝哪代,恐怕都不会有好下场,最好也就是个被贬不用,黯然一生。但唯其如此,岳飞其人才那么令人感佩和惋惜,想让他如同张俊、刘光世、秦桧之流为人处世,那是绝无可能的,恐怕连韩世忠、吴阶等辈,他都隐隐的有些看不上呢。


aJOKEz


同为政和二进士,

忠奸一辨世人知;

秦桧跪在岳王庙,

何铸端坐五贤祠。


yyf636802


何铸代表了中国人心底里的仗义精神,这一精神突然爆发出来时,天下的富贵丶强权丶勇力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有几个不同含量的例子,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纣,蔡邕哭董卓,豫让刺赵襄子,民国初年我们定西的前清武举萧芾率众复清,事败被杀等等,虽不甚当,然史论不以为逆。


卧龙村116


这么无耻的问题,要多没有底线才提的出来?

何铸是南宋最著名的最正直的御使中丞,他也是第一个弹劾岳飞五大罪行的御使,他只是因为谋反案的关键证据,岳飞写给张宪的亲笔信,被张宪烧毁,从而反对以谋反罪处理岳飞,何铸对岳飞其他铁证如山的罪证,并没有异议。根本就谈不上为岳飞喊冤,更谈不上不给秦桧面子。

秦桧做为唯一为岳飞求情的人 ,更不会因为何铸反对以谋反罪处死岳飞,而和何铸过不去,胡㻇追着高宗请旨斩杀秦桧,秦桧都没有报复,可见秦桧的心胸,不是你们这帮编造谎言的人能比拟的。


晓风2016


如果这事是真的,说明秦桧并不坏,能容忍何铸背叛自己,当然也更能容忍他人。话不能说得太满,事不能做得太绝。不然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有人为了吹嘘岳飞功亏一篑,把不能确取得北伐胜利的责任推给秦桧、赵构,捏造了12道金牌的故事。不想这有从侧面暴露了岳飞军阀作风,给赵构杀岳飞留下了一个充足的理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出皆有因。

写小说的要把一个人描写得坏,要费劲尽脑汁;要歌颂一个人,也会千方百计把他描写成高大全。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