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谈文论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刘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败一生之敌曹操,夺取了汉中。汉中太守的任命关乎新生的刘备集团未来的战略方向,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等待这个重要任命。



此时刘备集团面临的战略环境十分复杂,曹操虽败,但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中原地区局势依然稳定;东部盟友已经近乎决裂,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刘备孙权双方的矛盾,双方关系已趋恶化,此时关羽需要防守两方面的敌人,关羽守得住吗?

汉中太守和刘备的大战略

我们所熟知的内容是这样的,刘备夺取了汉中,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上任前的演说也很提气,他是这么说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听上去也是气壮山河!有人以此论证魏延大于张飞,但事实上恐怕并不是这样,吹牛的话怎么能算数呢?



张飞驻守的阆中地区在哪里呢?阆中地处川中要地,向东可至江州、永安,向西去成都也是平坦大路,向北可通汉中。

汉中之战以前,孙权曾对荆州动手,刘备领兵增援,双方以湘水为界暂时缔结合约,也就是说,刘备的荆州地区极不稳定,一直受到孙权的威胁。同时,张郃曾袭击阆中地区,威胁蜀汉后方,这也反应了阆中的重要。



所以刘备把张飞放在阆中,这个位置丝毫不亚于汉中和荆州。究其原因,张飞出现在阆中,其一是作为荆州和汉中的预备队,其二是刘备的战略重心的转移,汉中没被当成重要的领略方向,所以刘备只打算采取守势。如果放张飞,还可能有造造攻势,骚扰武都阴平,甚至配合马超袭击凉州,从而对关陇保持压力的作用。而汉中放魏延,就只是借助地势固守门户了,并没有进一步进攻的打算。

刘备用人原则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自然可以不拘一格用人,但刘备用人做独当一面的长官时,除了才能,最重要标准是“信任”,这一点不光是刘备,三国时代很注重这一点,比如曹操对亲族武将的重视。



所以诸葛亮先后留守荆州和益州大本营,此时断然无法分身;关羽留守荆州,防御来自北方和东方的敌人;张飞作为总预备队驻守阆中,关系到下一步战略规划;赵云保护首都安全;关羽张飞赵云孔明皆有重任在身,而作为北方防御重要支点的汉中用人必须保证忠诚!马超作为坑爹的代表人物,无情无义,断然不行;黄忠等都是降将也不妥。作为刘备亲信部曲的魏延无疑比马超黄忠更值得信任,所以魏延才出任了汉中太守。



所以说刘备拿下汉中后,就有调整东线的想法了。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是刘备战略部署的变化,此时张飞的位置无疑比魏延重的多!只是后来关羽败亡,这步棋没能发挥作用,显得张飞位置不重要。


司马武侯


阿呆认为,刘备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是出于以下考虑。

1、汉中太守的任务很明确,是防守和治理。这一点,魏延最合适。

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以后,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汉中是益州的大门,如何守住大门,关系到益州的生死存亡的。二是,曹操两次到汉中,临走的时候都是迁移了汉中的人口和财富。防守和治理这两个任务是同时存在的。张飞虽说是刘备最亲信的人,但是张飞的特点是进攻,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不适合镇守汉中。

2、有更重要,更适合张飞的事情,需要张飞去做。

刘备虽然取得了益州、汉中、荆州部分,但是由于内部几股势力的存在,任然面临很多危机和不稳定因素,东江集团、益州集团对荆州集团是暗中对抗的。刘备需要一股强有力的队伍,坐镇威慑。所以,刘备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坐镇阆中。阆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水路、陆路均很发达,北边直通汉中,东边可水路直达荆州,西边可控成都。可以快速机动到蜀国的任何地方。一旦哪里出问题,张飞都可以快速赶去支援或镇压。所以,张飞坐镇阆中,是刘备的一个杀手锏,是以张王牌。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人,自然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备这样的安排是非常正确的。

正是因为魏延在汉中的精心布防和治理。才使得汉中防线四十年固若金汤,保住了蜀汉的安慰。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局势彻底变了。益州集团的势力急剧衰败,益州本土集团的势力占了上风。才有了诸葛亮的坐镇汉中,五次北伐。

总之,刘备当初的安排非常正确。如果不是头脑发昏,要进攻东吴。按照当时的情况,据险为守,偏安一方,后来是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阿呆梦话


刘备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的原因只有两条,第一,占得的地盘大了,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将领镇守,第二,魏延是刘备的嫡系。

刘备占领西川和汉中后,加上荆襄,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么大的地盘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将领分守四方,威慑敌对势力和内部的反对势力。关羽收荆州不能动,张飞守阆中也不能动,必须要有一个嫡系将领驻军在这个战略要地威慑刚收复的西川。

其余嫡系将领如赵云、陈到是护卫军将领,个人能力大概不足以镇守一方(非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马超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军阀之一,不能单独放在外面,黄忠年纪过大,所以只有提拔中生代的又有镇守一方能力的魏延。

汉中是对抗曹魏的最前线,是蜀中门户,汉中太守在刘备体系中属于独镇一方战略型要员,非嫡系将领不能为之,而魏延恰恰符合这一点要求,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先叛刘表后叛韩玄不同,历史上的魏延是很早就跟着刘备的嫡系亲信。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

部曲就是家丁,和刘备是主仆关系,马超、黄忠等有可能再次投降敌对势力,而刚刚收复的西川将领更不能放心授予军权。可魏延不会背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成为某人部曲,基本上一辈子就和主家绑定了,生死都有主家决定。所以在刘备心目中,魏延的地位并不差,没能力的话当然也就罢了,偏偏魏延略立战功脱颖而出,当然要大大培养和重用。

综上,魏延是当时刘备能想到的最适合镇守汉中的人选,有能力又和刘备亲近,不会投降敌人,不用魏延还能用谁?


孤寡老人讲历史


刘备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是因为张飞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承担。

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前大家认为刘备自己回成都肯定会让张飞坐镇汉中,因此这个任命一出,“一军尽惊”。对于这个出人意料的任命,很多人说这是刘备认为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以前丢过徐州,所以不适合守汉中,但是这个说法完全占不住脚。

在拿下益州以后,刘备就命张飞去镇守紧邻汉中的巴西。而张飞也不负所托,后来在巴西击败了南下的魏军名将张郃,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如果刘备是对张飞不放心,那么根本不可能任命张飞去镇守巴西这个一线。

而就在任命魏延镇守汉中的同时,张飞也被任命为右将军,而从之后刘备伐吴时张飞带兵从阆中出发看,张飞是再次回到了巴西,驻守阆中: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阆中有多重要了,阆中北面有米仓道可通汉中,向东则是江州,可以前往荆州,而东南则是成都。换句话说,此时的阆中,是整个刘备集团控制的益州、荆州、汉中三个地区的中间位置,北上可支援汉中,东进则可支援荆州,而向南则可威慑成都。

汉中之战后,曹操长期滞留长安,刘备也在汉中呆到了秋天,确认曹操不会再进攻以后才返回成都。而此时襄樊战役还正在进行,下一步究竟是北上,还是东进,此时对于刘备来说还需要根据形式而定,这种情况下,把预备队放在阆中是最好的选择。而这支军队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将领来统帅,在刘备集团中,仅次于关羽的军方第二号人物张飞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既然曹操不会再来,那么镇守汉中的任务明显已经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可以选一个次一级的将领来担任,反正真有事在阆中的张飞还可以带兵支援。所以选择魏延镇守汉中,主要还是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张飞去担任。


不沉的经远


答:根据《三国志·杜袭传》记载,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

汉中除跟随张鲁入中原地区的十几万人口外,就剩最后八万人了,杜袭成功地规劝了最后的八万人口,迁移至洛阳、邺城。这是发生在建安20年前后,差不多就是215年至217年前后,也就是说汉中没有居民了!有的就是边防部队。

219年,曹操大军汉水大血战失利于赵云,5月就撤出了南郑,汉中就是空城一座,怎么能让张飞去守汉中呢?

魏延,庸奴一枚!(杨仪说的)杨仪说的对不对?我们看,《三国志》: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部曲?《唐律疏议》卷十七: “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哈哈😄,杨仪说的没错!刘备得家奴。

当时的汉中,荒山野岭,派一个家奴去镇守,再合适不过了,不是刘备,换了谁都会让自己的家奴去的……,又忠诚又泼实!“竖牧小人”也,看山放牧的。(孙权语)


中行偃1


战役策略,这并不是张飞不抵魏延,这都是刘备的计划所为,

因刘备拿下汉中,还惦记西凉,谁去,那,只有张飞,

因为刘备没有几个亲信,况且张飞又是刘备结拜兄弟,

久经考验,非常器重,而武功超群,直取西凉,然他是首选,

这就是,守汉中,不用张飞的大体概括,直述本题,其它不谈,

表述不周,加指教,及补充。





巴黎街角A


大家好,为什么刘备会选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跟随了那么多年的张飞的,这个应该是刘备比较有识人之明,而且魏延能力不差。。

魏延也是跟随刘备的老人了,应该属于荆州系,在刘备入川之时,魏延跟随刘备数次立功。魏延这个人更像是关羽、张飞两个人的结合体,魏延也是性格高傲,性情不好,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鞭打士卒,而且魏延兵法谋略也都可以。所以说刘备要让魏延任汉中太守。

张飞作为刘备起兵就一直跟随刘备的将军,他当然也是很受刘备信任的,但是汉中当时作为入川的战略要地,我不认为刘备会交给张飞,因为刘备看人还是很准的,他明白张飞的性格缺陷,而且这个缺陷还是张飞的取祸之道。刘备曾经劝过张飞让他爱惜士卒,但是张飞不听,他还让鞭打的士卒来侍候他,最后张飞也是因为这个死的。所以刘备看明白了张飞性格的缺陷,所以没有让他当汉中太守,不用张飞自然要找一个可以胜任的,那就只能是魏延了。

魏延能力谋略我认为要比张飞要高的,不信的话可以看他在诸葛亮北伐时的表现,还出了“子午谷奇谋”但是此计太险,诸葛亮没有采纳。所以说魏延能力还有在刘备的信任上没有任何问题,张飞不合适自然让魏延任汉中太守了。


师哥讲史


汉中是个前线,曹魏始终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地区不放,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守住汉中地区,就能让西川安然无恙,如果这个地区有失,后果就不堪设想。三国时期太守是个职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既要有统兵的能力,又要有管理地方事务的才能,这样的将领才能胜任,刘备在破格提拔魏延这件事上是独具慧眼的,魏延没有辜负他的重托,

张飞作为蜀汉的猛将,跟随刘备最早,立下了很多战功,而且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刘备对张飞的了解更为深刻,既知道张飞的长处,也知道张飞的短板。张飞领兵打仗、冲锋陷阵没问题。但要负责管理地方上的事务,缺乏管理经验,而且性格过于急躁,是很难承担得起汉中太守这个重要职务的,所以在汉中太守这个人事安排上任用了魏延,而对张飞另作安排,刘备这样做并无矛盾,让这两位重要的蜀汉将领都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求圆4


刘备在看人和用人方面是诸葛亮所不能及的。(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能)。不管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不待见魏延,但刘备还是留住了他。魏延在襄阳就和刘备见过面,魏延打开襄阳的城门让刘备进入,但是刘备没有进,反而跑了。后来魏延和文聘交战,因为力孤结果投靠了韩玄。后来长沙之战又跟随了刘备。在我看来,刘备任用他为汉中太守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备器重他。每一个君主都喜欢将才,刘备亦是。刘备入川的时候,魏延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后来刘备攻下汉中,把他封为汉中太守。张飞那时候已经是车骑将军、封西乡侯,职位比太守不知高多少。当不当太守已无所谓。而且封魏延为太守,足见刘备对他的重视,魏延也可以肝脑涂地地效忠刘备。

2.性格问题。张飞和魏延都是暴脾气,但是相比张飞,魏延更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魏延的官职问题,很有可能魏延会谋反。

3.不想兄弟离的太远。(个人认为)关羽已经离得很远了,张飞如果再去汉中,刘备难免孤单。

4.战术打法上。关羽和张飞与曹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诸葛亮在问关羽如果东吴和曹操攻打荆州,关羽该怎么做,关羽回答:分兵抗之。所以如果换了张飞,也是一样的回答。刘备问魏延:让你做汉中太守,你有什么想法?魏延回答的很巧妙: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足见魏延比张飞听话的多。


发动机的减肥计划


217年,爆发汉中之战,曹操、刘备相争于汉中。最后刘备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进驻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刘备进驻汉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最重要、最大的封赏莫过于汉中太守的位置。对于汉中太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当然也包括张飞自己,也是这样认为,论资历自己是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开始追随刘备,一路走来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来都没有半句怨言。论能力,更不用说了,程昱称张飞为‘万人敌’。然而,刘备并没有让亲信张飞来做汉中太守,而是提拔了半路加入的魏延来做汉中太守!

对于魏延,汉中之战前只有‘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比之张飞的‘据水断桥’、吼退曹操数万大军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亲疏关系更不用说了,张飞关羽、刘备虽然没有像演义中‘桃花三结义’,历史中三人‘恩若兄弟’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情于理,刘备都不应该提拔魏延来做汉中太守啊!其实,刘备之所以对魏延委以重任而不用张飞,放在当时,全部因为要顺应一句口号,这个口号是曹操提出来的,为的是让那些出身贫穷、没有后台的人有一展其才的机会,在曹操之前,像张辽、于禁、徐晃这类出身贫苦最终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军是不可以想象的,然而曹操做到了。这句口号就是‘唯才是举’,刘备虽然没有像曹操一样明确提出,但他确实这样做的,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后来证明刘备的做法多么正确,魏延镇守汉中整整九年,将汉中的防御做到了顶点,让所有想进攻汉中的敌人统统望而兴叹!比之当初如果让张飞镇守汉中的话,怕是敌人没有,张飞就得被部下所杀。这些就是刘备为何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