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整个4月,再往前数仨月整个2019年的第一季度,自带热搜体质的特斯拉就没消停过。

降价风波、关店、自燃、几天前被神马专车在纽约时代广场高调维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不被看好……

一方面是盛名之下的粉丝追逐,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各种黑料,作为明星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产业在政策变化下的新挑战。

五一小长假,出于一名财经工作者的敏感,也作为一枚摇了五年小汽车没摇中,中途转向新能源、明年2月胜利在望的摇车一族,忍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转了好几趟地铁,特意到位于朝阳的特斯拉体验店(颐堤港)体验了一把。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秉承丽尔摩斯商业探案一惯的追根究底、让商业更真实的原则,不吹不黑也绝非软文,让我们一起走近特斯拉,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1

“现在比起3月份涨了多少?”

体验店的门脸不大,就两辆车,正是特斯拉今年在售的“唯二”车型:Model 3和Model S。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当天来体验的人不算太多,但也一直络绎不绝,很多人都被特斯拉的高颜值吸引了。不得不说,特斯拉的外形科技感、未来感爆棚,让包括我在内的对科技产品比较感兴趣的人有点难以抗拒。

“现在的价钱比起3月份涨了多少?”有个来体验的顾客问起。

店员回答说,现在的价钱比3月份的降价调高了一些(大约3%),但会附加一个价值2.8万的服务大礼包作为补偿。

关注特斯拉的知道,3月1号特斯拉曾有一次大幅降价,让之前买过车的客户十分受伤,不少人纷纷维权。

其实算上3月1日的降价,特斯拉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历了四五次的价格波动。就算是一家小企业也明白,反复的调价会严重伤害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

车在江湖,身不由己

首先是受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去年7月,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国进口汽车入华的税率从之前的15%上涨到40%,直接导致在售车型综合涨幅在13万~26万之间,同样的车型,中国要比美国贵出20万以上。涨价的直接结果就是销量暴跌,2018年10月的销量只有可怜的211台。

其次是税收减免的退坡,倒逼价格提升,这主要体现在美国对特斯拉的征税上。看到去年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超过20万辆)还不错,美国联邦税收减免直接“腰斩”,从7500美元降到3750美元,随之2019年一季度的需求开始出现衰退。

可以说,除去本身的营销考虑之外,特斯拉的价格变化都是跟着税走的。但这样惨淡的销售情形,显然引发了马斯克的震惊。如果特斯拉不降价,将难以继续维持更大的市场需求,而需求的衰退后果显然谁都承受不起,意味着所有的产能建设,都会成为灾难。

于是,也就有了这场价格攻势。毫无疑问,大规模地降价,挽救了特斯拉的销量。在促销的刺激之下,特斯拉一季度在中国卖出了令人震惊的10743辆,其中3月份就贡献了一大半(9273辆)的销量。

2

“现在下单,多久可以提车?”

这是在体验店现场提问频率最高的问题,店员明确告知,提车至少需要一个半月。

刚过去的4月份的销售报告还无从得知,但随着3月份短期之内订单激增,交付周期也加长了。

美国车厂产能不足,加上特斯拉对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车型配置和法规要求都不一样,旧金山离中国和欧洲又非常遥远,通常情况下,数千辆的Model 在海上漂泊和通关的时间需要以月计,严重影响了现金流。

而降价风波、关闭体验店、提车困难、自燃、神马高调维权、股价大跌……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原因:特斯拉资金链紧张,必须开源节流。

像这样的体验店在北京有6家,都是开在一些中高端的商场里。3月份,为了节省出6%的毛成本,马斯克曾计划关掉北美大多数门店,也关闭一些中国的门店。但对于重视体验的汽车总资产来说,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全新交付方式的送车上门,不符合中国的购车场景,毕竟大部分消费者都愿意第一时间试开一下新车,有问题了也方便沟通。

最后,马斯克自我打脸,终止了关店行为,价格也比大降价的时候回调了一些。

“直营模式”曾是特斯拉一直引以为豪的销售模式,所有的体验店与服务中心均为自己所有。相比传统4S店里令人厌烦的砍价过程和各种推销套路,特斯拉拥有标准化的服务和相对透明的价格。

对特斯拉来说,直营店为其带来了直接的客户数据和更低的获客成本,在销售环节节约了消费者的成本,但在售后服务环节经常会出现大量纰漏,直接表现就是人手不足、不够灵活。

这次神马专车的高调维权,虽然被怀疑可能是“趁火打劫”,借机提高知名度,快一周了也不见特斯拉回应,但维权背后显示了特斯拉的常被诟病的售后问题。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任何一家车企,在销量扩张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爬坡。特斯拉正处于一个从25万的销量向50万辆的体系扩张的过程中,要处理产能、销售和售后的问题,还要兼顾本土化,注定要有阵痛期。

3

“不错是不错,就是太贵了”

在体验店体验的人不少,大多数体验过一番也就撤了,一对小夫妻模样的走出去说:“不错是不错,就是太贵了。”

作为最贵的电动汽车,特斯拉最低配版的Model 3都要37.7万起价,如果升级成高性能版需要再加5万,大约42.5万。而另一款中大型SUV型的Model S,72万起价,这样的价钱让一大批潜在用户实在是尖叫不起来。

“特斯拉不是说在中国都建厂了嘛,价钱以后会便宜吧?”小夫妻接着问。店员微笑着摇摇头。

今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正式开工,计划夏天完成初步建厂,年底即开始生产。对特斯拉来说,在中国建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提高产能,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但在中国建厂之后会降价吗?答案很可能是:售价可能会降低,但别想太多。

原因也简单,特斯拉在上海全资建厂,只是利用自贸区在“国内组装生产”,减少了一些运输时间和运输及装卸费用,但

生产的汽车仍算作进口,根据现行政策需要缴25%的关税

如果解决不了进口关税问题,再加上建厂的高投入,特斯拉售价并不会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大幅降低,但理论上会小幅下降。不过有一点基本是肯定的,在中国建厂之后的特斯拉,交车时间会大大缩短。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中国有巨大的品牌效应,中国也是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是马斯克重点押宝的市场,销售数据如何呢?

特斯拉年报显示,中国市场在2018年的收入仅为17.57亿美金,同比还下降了15.4%。这显然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巨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成正比。

而就在一周前,特斯拉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的财报。特斯拉净亏损高达7.02亿美金,每股亏损为4.1美元。这个亏损力度,整整比华尔街分析师预测的高了4倍。

看整体销量,特斯拉只成功交付了6.3万辆电动车,比去年的第四季度少了接近3万辆。马斯克给出的解释是季节性因素,大量发送到欧洲和中国的车辆不是处在海运中,就是在办理通关手续的过程中。

但进入2019年以来,特斯拉股票重创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截止到5月1号,特斯拉的股价已经下跌到234美元,市值406.5亿美元。要知道,去年4月特斯拉曾经以510亿美元的总市值直接超越了美国通用(509亿美元)和福特(448亿美元),成为市值最高的美国汽车品牌。

不过“真相了”的是,特斯拉的销售其实一直都不高。市值最高时的特斯拉仅仅卖出了8万台车,超高的市值得益于特斯拉颠覆性的造车思维,让当时背后的华尔街眼前一亮。

4

没有牌照和补贴,

你是否还会买新能源汽车?

探店归来,我有了如上疑问,如果没有牌照和补贴,还有多少人会选择买新能源汽车?

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补贴,其中包括了财政补贴、牌照、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其中牌照和补贴,成了新能源发展的两驾马车。

特斯拉是进口车,没有购车补贴。而牌照在一些大城市是稀缺资源,在北京,如果不是因为油车号缩减,摇号无望,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不会中途改为新能源汽车。

在上海,虽然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在提高,但大多数客户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原因是免费送沪牌。上海是采用拍卖的方式发放普通汽车牌照,一个牌照可以拍卖到9万,如果再加上购买国产新能源的补贴,相当于一下能省10万元以上。

而这也折射了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困境。

看着一片热闹,一批批新造车力量涌入,但都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生产规模还没有上去,制造成本其实也很高,导致它的车价也比较高。

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目前不敢放大产能,一旦扩大产能而不能对其充分利用起来,前期投入的巨大资金就会把企业压垮。

放眼世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仍然需要扶持,整个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

而肉眼可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在不断退坡。3月26日,四部委发布的《关于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2019年及过渡期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法给出了最终指示。总体来说就是整体退坡较大,直接取消了地补,国补下调了50%以上,对应整体退坡幅度在60%以上。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光是特斯拉,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一大考验就是政府政策的变化,这对它们的影响甚至大过自身的变化。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红旗还能扛多久?探秘争议背后的特斯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