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

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流域,位於西藏東部,處在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面與雲南省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林芝市毗鄰,西北與西藏 那曲地區相連,北面與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首府拉薩,處在商貿往來的樞紐地位,素有“藏東明珠”的美稱;東經93°6′—99°2′,北緯28°5′—32°6′之間,屬藏東南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轄1區10縣,24個鎮118個鄉;總人口58.36萬。

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

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

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

昌都市古稱“康”或“客木”。唐代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明清以後統稱此地為康藏地區,原西藏政府稱它為“朵康木”地區。1950年,成立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直屬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管轄。1955年,劃規西藏藏族自治區管轄,1960年,初設昌都地區行署。2014年,設立地級昌都市和卡若區。

境內著名景點有:卡若遺址、小恩達遺址、強巴林寺等文化遺址等。

人口

2011年,昌都總人口71.53萬,其中從事非農業人口25.1萬人,地區國內生產總值75.4億元。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區國土面積10652平方公里,總人口21.19萬人,其中暫住人口4.86萬人、農業人口3.4萬人、非農業人口12.93萬人。

人口和城鎮主要沿瀾滄江和其支流分佈。昌都城鎮化水平14.2%,其中昌都城關鎮常駐人口和流動人口之和10萬人,是城鎮人口的主要分佈區。一般建制鎮規模很小,人口僅為1000—6000人。[12]

民族

2010年,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昌都在人口的民族構成上,藏族佔總人口的95%以上,是主體民族。此外還有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

1959年前的昌都,長期處於政教合一的僧侶和貴族專制的封建農奴制社會。這種封建農奴制度是以土地等生產資料歸地方政府、貴族、僧侶佔有和農奴對他們的人身依附關係為主的一種封建剝削制度。廣大農奴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被農奴主當做私有財產任意處置。在這種生產力狀況下,加之農奴主的過分掠奪,廣大農奴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世代掙扎在死亡線上。

1959年後,特別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昌都各行各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昌都從封建農奴制社會飛躍到現代文明社會,經濟從單一的原始農牧業發展為現代工業、農牧業及第三產業等並舉的多元化經濟結構。

第一產業

昌都是西藏重要的農牧業區之一,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加大低產田改造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建設一、二級良種繁育基地近10.64萬畝,在洛隆等8個產糧大縣新建優質青稞生產基地3.92萬畝,新建“洛宗”糌粑加工廠房,年加工優質青稞達130萬斤,產值600萬元,帶動群眾510戶,戶均增收1000元,有效推動了“洛宗”糌粑產業化發展。

昌都以做強“五大優勢加工產業”、培育“四大特色產業帶”、建設“八大種養殖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農畜產業。如今,八宿蕎麥、芒康葡萄、洛隆糌粑、丁青蟲草、類烏齊犛牛肉、昌都蔬菜基地及經濟林木基地等特色農牧產業初具規模,累計完成建設資金7.53億元,規模、效益、品牌日益顯現,帶動群眾增收日益明顯。2014年半年,昌都市農牧業總產值完成8.83億元,同比增長5.8%;地、縣級龍頭企業實現產值4796萬元,帶動2398戶戶均增收2000元。

截至2014年,昌都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82家。近兩年來,地、縣級6家龍頭企業實現產值19632.2萬元,帶動農戶11702戶,戶均增收3000元。[14][15]

第二產業

昌都開發優勢礦產、水能資源,玉龍銅礦二期工程完成項目規劃選址、可研報告編制審批,完成投資4597.04萬元。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完成投資3700萬元。昂青鉛銀多金屬礦完成投資990萬元。“三江”水電開發紮實推進,完成投資4.6億元,果多水電站正在開展大壩混凝土澆築,蘇窪龍電站年內具備核准開工條件,覺巴電站正進行導流洞工程施工,葉巴灘電站已申請“封庫令”。

2010年,昌都生產總值完成67.07億元,比2005年的32.48億元增長1.06 倍,年均遞增15.6%;財政收入 3.14億元,比2005年的1.04億增長2倍,年均遞增24.7%。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662元.比2005年的1844元增長 98.5%,年均遞增14.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 12730元,比2005年增長69.7%,年均遞增1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15億元,較2005年增長1.6倍,年均遞增2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07億。

2014年上半年,昌都市生產總值完成54.88億元,同比增長29.6%;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同比增長39.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30.3%;稅收6.1億元,同比增長29.2%。截至6月底,昌都市各類企業達1047戶,註冊資金達34.8億元,同比增長16.33%、16.57%;個體工商戶達14301戶,從業人員38898人;私營企業618戶,僱員9576人;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1個,落實投資2.05億元。

[15]

第三產業

昌都推進“兩區四園”和57個美麗鄉村建設,完成昌都城市發展規劃、中心城區專項規劃和60個重點鄉鎮規劃編制。

圍繞打造三江流域、茶馬古道、康巴文化、紅色旅遊四大品牌,組建昌都茶馬古道三江緣旅遊諮詢中心和茶馬古道旅遊客運有限公司,完成卡若遺址、若巴溫泉、吉塘旅遊示範區、318景觀大道、芒康古鹽田、然烏湖·來古冰川規劃編制,開工建設卡若文化國際旅遊度假區、然烏湖·來古冰川景區。2014年上半年,昌都接待遊客43.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5億元。

2014年落實交通項目建設投資26.74億元,開工建設通村公路166條、通寺公路66條。安排水利建設項目134項,總投資23.89億元,開展23條河流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實施18箇中小河流域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總投資64億元的川藏聯網工程進展順利。[15]

昌都市, 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