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二章 橫斷山 夢斷山(五):茶馬互市——漢藏經濟大流通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王懷林著《尋找康巴—來自香格里拉故鄉的報告》,200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版,2010年4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第3版。經作者授權,“方誌四川”微信公眾號及“四川地方誌”網自4月23日起連載,以饗讀者。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尋找康巴—來自香格里拉故鄉的報告》,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版書影

橫斷山 夢斷山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茶馬互市——漢藏經濟大流通

相親相愛

猶如茶和鹽巴

藏漢團結

猶如酥油糌粑

——藏族民間諺語

茶葉是唐時傳入吐蕃的。據唐李肇《國史補》記載,唐使常魯公出使吐蕃時,在帳篷中烹茶,吐蕃贊普見後問:這是什麼東西?魯公回答:這是解渴去煩的好東西,名叫“茶”。贊普經仔細察看後說:我也有這種東西。於是命手下從庫房中清理了一大堆,常魯公一看,還真不少,而且品種繁多,分別有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出產的。可見當時由於吐蕃勢力強大,從外地收羅或被人贈送了許多作為珍貴禮物的茶葉,但還不知道怎麼飲用。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文成公主入藏

從此,茶葉傳入藏區,藏族人民一旦接觸,十分喜愛,將其當作了生活必需品,與藏族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傳入藏區後,藏族人民將茶文化予以了發揚光大。藏區的茶葉在製作、包裝和飲用等方面和內地都有諸多差異。由於這些差異,在稱呼上也不同,有叫邊茶、馬茶的,也有叫藏茶和磚茶的。

關於製作,內地飲用的茶葉一般在清明前後採摘其嫩芽綠葉經烘焙、搓揉等工序製成,味香但不經泡,所以又叫“細茶”或“芽茶”。而藏茶則在秋季採摘,連枝帶葉製成粗茶,此時的茶葉色味俱濃,經煮耐泡。將茶葉蒸壓成一定規格的塊,既便於計量又能夠長途運輸。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內地引用的綠茶

根據茶葉質量和地域特徵,茶葉的銷售市場也有區別:南路藏茶主要產於四川邛崍、名山、雅安、滎經、天全等地,由於品質較高,其芽茶行銷拉薩的貴族、僧侶,磚茶行銷康藏各地;西路藏茶產於灌縣、什邡、北川、大邑、棉竹、等地,在灌縣加工,包裝呈方扁型,又稱“桌茶”,銷康藏;雲南的藏茶產於普洱、佛海、景谷、緬寧一帶,主要銷南部康區;銷往寧夏、甘青一帶的藏茶,除了有一部分西路茶外,多系湖南、湖北的黑茶和老青茶。

藏族飲茶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清茶,用鍋內清水將茶葉燒開,數次加涼水煮沸直到茶香溢出,然後濾掉茶葉加鹽即成。二是酥油茶,這是適應高寒地區,享有盛名、風格突出、營養豐富的飲用方式,即將清茶、酥油和鹽(也可加奶)在特製的茶桶(現在有電的地方多用攪拌器)攪拌後即可。三是奶茶,夏秋季節,在半農半牧區奶茶最為流行,用清茶、鮮奶和鹽攪拌製成。四是麵茶,這在農區較為普遍,先在鍋中將少許麵粉或糌粑炒熟,加清茶和鹽製成。五是油茶,也盛行於農區,將牛油炸熟後,放少許麵粉或糌粑,再放入清茶和鹽攪拌製成。六為甜茶,茶葉為較高級的紅茶,加糖和奶熬製而成,本為西方飲法,傳入西藏上層時間不久,現在拉薩一帶較為流行。此外還有以骨頭為主熬製的骨茶等。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藏茶

由於藏族人民居住的高原較為乾燥,且以肉食為主,喝茶可以解渴,解油膩,助消化,加上酥油、糌粑熬製的茶還能增加營養和維生素,抗寒保暖,並有藥用價值。現在,茶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內容。他們餓了喝酥油茶能止飢;累了飲幾口熱茶能消除疲勞;冷了喝一碗骨油茶立刻暖遍全身;病了飲一口濃茶能解毒去病。在牧區,用煮過的茶喂牲口,馬吃茶長膘快,牛吃茶增加奶量。直至今天,藏族人民招待客人首先端出來的便是茶;送的禮物第一項就是茶葉加哈達;購買東西首先要買的是茶;出外旅行茶也是必帶之物,家務事繁多,最重要的也是煮茶。因此,過去中原人形容藏族飲茶是“倚為性命,寧可一日無食,也不可一日無茶”。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藏茶茶餅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和產茶國,尤其是與藏區毗鄰的四川和雲南都是茶葉的主要產區。但是如此需要茶葉的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茶葉卻不能生產。同時,由於中原王朝和邊地的少數民族經常發生戰爭,古時作戰,主要靠馬戰,中原大地主要為農區,不產馬匹,而西部遊牧走廊特別是甘青一帶卻正好盛產良馬。這種出產的互補性使這兩個偉大的民族走到了一起,於是,茶馬互市產生了。

茶馬互市最早可以追索到唐玄宗時期。當時唐朝在安多地區設置“茶馬交換所”,由當地軍民指揮使司監管市場。宋時,由於與遼、金政權戰爭頻繁,所需軍馬數量大增,同時,宋也將茶葉作為一種政治手段,用以控制西北各部,於是專門設置茶馬司進行管理。其銷售分官茶和商茶,前者通過專門的政府機構採購,後者則由茶商向戶部納稅領取執照,並取得一定的“茶引”(類似現在的配額)後方能按指定地點和數量經營。明清兩代大體也襲用這種方式,只是到清代中期才向民間開放。歷來政府對茶葉經營控制極嚴,對違反規定“無引經營”的處罰嚴厲。但“利之所在,人皆趨之,禁令愈多,走私之風愈甚”,於是政府和走私者們進行了多年的鬥爭,明代甚至有一個叫歐陽倫的皇帝駙馬因茶葉走私被處以死刑的。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茶馬互市”

茶馬互市的路線大體還是青藏、川藏和滇藏三線。最初以青藏線為主,使當時的松潘成了一個交易中心。後來,由於藏族人更加喜歡雅州和名山等地的川茶,雲南茶葉也進入康藏市場,加之西北戰亂較多,互市的重心逐漸南移到雅安、漢源、康定、大理、麗江和中甸等地。

茶馬交易的規模越來越大,且擴散到眾多產品,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從宋朝初年,僅行銷到安多地區的茶葉就在300億斤以上。明代的1733年的一年,就以50萬斤茶葉換取藏馬13000多匹。清朝順治年間,行銷茶葉800餘萬斤。民國時期,年銷茶葉360萬斤,輸出羊毛200餘萬斤,羊皮30萬張,牛皮2萬張,麝香2000餘斤,鹿茸700餘對,貝母3萬餘斤,總值銀426萬元。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茶馬互市圖

歷代如此昌盛的茶馬貿易不僅形成了溝通漢藏的經濟走廊,也成為一條政治走廊和文化走廊。它對藏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茶馬貿易時正是吐蕃創立文字之時),對藏族與漢族傳統友誼的建立,對藏區逐步納入中國的版圖,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前期回顧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五):茶马互市——汉藏经济大流通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二章 橫斷山 夢斷山(一)漢武揮鞭——兩司馬打通南絲綢之路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二章 橫斷山 夢斷山(二):“犛牛繳外”出深山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二章 橫斷山 夢斷山(三):打箭爐——漢藏走廊第一城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二章 橫斷山 夢斷山(四):神奇公主路

來源:《尋找康巴》(王懷林著),200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版,2010年4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第3版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誌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雜誌:[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