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对诗词是否需要平仄工整?

晚间欣文


问题:网络上对诗词是否需要平仄工整?

时下,在网络上吟联对词是人们交流、学习、赋闲的时尚之一。但限于每个人所学诗词歌赋知识的不同,其所对诗词水平各有千秋。确有些老师诗词水平很高,无论唱还是和,其妙、其美,无不令人赞叹!也有些联友词句虽然平淡,却也是朴实自然,读起来亲切。所以说,网络上对诗词到底要不要平仄工整?愿与诸位老师商榷。

前言

关于题主的问题,其实还是对于诗词的理解有偏差。题主题目里面说的是“对诗词“,下面的解释又说“吟联对词”,有点让人搞不清楚是说的对联,还是指诗词。

一、对联的平仄工整

如果说对联的话,五言、七言等对联一般是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来对仗的,所以平仄工整是基本要求。例如北京一家老字号的对联: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直接出自于对仗工整的唐诗(高适《古乐府飞龙曲 留上陈左相》)

略微长一些的对联,相对宽松。不过也要注意上联要仄收,下联要平收,上下联每一段结尾字的平仄要相对。

  • 例如:《郑板桥六十大寿自题》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虽然长,但也异常工整,二四六分明,每一句的结尾字,上下联平则相对。注:插是入声。

  • 《张伯驹写陈毅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这副对联其实也很工整,不过有些句子不是律句的平仄 :

上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对下联:挥戈挽日接尊俎。
上联::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对下联: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


二、诗词的平仄

词,没有什么可说的,所有的词都有词谱,不按照词谱的平仄来填写,是不懂词,填出来的作品最多称之为古体诗。

薛昭蕴《相见欢》 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罗袜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 ●○△ ◎●⊙○⊙● ●○△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前平韵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

◎⊙▲ ⊙⊙▲ ●○△   ◎●⊙○⊙● ●○△

诗,分近体和古体诗,近体诗是格律诗,当然要求平仄严谨,否则就不是格律诗。古体诗不需要平仄的规矩,押韵对了即可。

《望岳 》是一首古体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束语

作诗还是要学习基本的格律知识,至于作诗,未必一定作格律诗。古体诗的优秀作品也比比皆是。

作为网络上的交流,高兴就好,作为业余爱好,不一定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当然,如果真的喜欢,就另说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题主问题:网络上对诗词是否要求平仄工整?

引言:

作为一名浪迹头条不到一年的“小白”,原本是没有发言权的,但看到了这个实际问题,就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作简单的回答与大家分享。

首先,咱们不谈诗词的平仄韵律,意境构思,那些留给专家学者大师们探讨。针对题主的问题,咱们就事论事,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我先给大家打个比方,作为“国球乒乓”,它在中国的普及性不言而喻,几乎人人都能乒乓几下。我们常常会遇到,即使在很多偏僻的学校,或者乡镇没有篮球场、足球场或者排球场……但要说找不到一个乒乓球台,那是无稽之谈。最简陋的设施,莫过于用两个课桌拼凑起来,用砖头作球网也会玩得不亦乐乎!只要你用两只拍子发球开练,无论你的动作多么难看,你的技术多么不堪……这时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你玩的是篮球或者足球,或者别的体育项目。

同样的道理,网络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诗创作的平台,由于门槛较低,所以参与进来的诗词爱好者如过江之鲫,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正如题主所言不求平仄音律对仗的初学者大有人在,所以也见怪不怪。作为游戏规则,既然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能够审核过关,最起码也是初步的一个认可。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这些作品。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我们在还没出生时就在母亲“床前明月光”的胎教中度过,所以对诗歌的认知和写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谁还不能顺口“风雅”几句?——“打油诗”也好,“顺口溜”也行,“三句半”也罢,童谣、“民间小调”还是“山东快书”、“数来宝”,归根结底也都是一种诗歌形式。水平高的创作者也不能否认人家发表的不是诗词,横加指责,讽刺挖苦,打击辱骂,以方家自居,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我认为大家都要用博大的胸怀,旷达的心态来看待。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品诗词雅韵,志同道合,咏春花秋月,附庸风雅。相聚在一个平台也就是一种缘份。



结论: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网络上别的平台也好,今日头条也好,都只是一个媒体机构,她并不是专业的诗词组织,更不是什么诗词协会,文化黑手党的小山头,甚至小团体的自留地……所以每个人在不违规的时候下都可以畅所欲言,在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情创作。

至于诗词类的作品是否平仄工整,那还有意义吗?作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尽可能放下身段,不耻下问,精益求精,日臻完善!

您说呢?

用诗词点缀生活,最后用自己的一首结束这次问答!

【长相思/诗词创作】

平可工,仄可工,

吟唱风花迥不同。

兴怀忌腹空。

阙由衷,曲由衷,无病呻吟悲古风。

意兴诗味穷。

【七言古诗/以文会友】

人以群分重文采,探究诗词视野开。

佳作刷屏仿唐宋,雅境墨馨润尘埃。

阳春白雪多神笔,下里巴人尽鬼才。

水调歌头满江红,烛影摇红归去来。


【七言诗/答友人】

莫论诗词长短句,高谈阔论也生疑。

自古奇文共欣赏,如鲠在喉相与析。



兵法天下


诗有多种,有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古代诗和现代诗是没有平仄对仗要求的。只有自唐以来的近代才形成平仄交替、对仗押韵,篇幅短少,字词精炼,意境高远,要求严格的绝句、律诗。

我认为写诗体裁的选择应由各人的兴趣爱好决定,可写古代形成的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可写现代提倡的长短句不限的自由诗,也可写绝句和律诗,也可填宋词,但绝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有的人打着律诗绝句的旗帜,又不遵守律诗绝句的规则,想显摆自己水平高,殊不知,这样的人令人厌恶。


夕阳红155908541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困惑的,因为现在诗词网络社区有很多,有面向专业的,如中华诗词论坛。也有面向大众的,如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此外,还有各种水平的诗词社群。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的归属。

说到诗词的平仄格律,各网络社区亦有自己的要求,有些版块和诗群可能会将律工韵正作为入门条件。也有如今日头条这样的大众平台,对诗词的平仄格律没有设任何要求。



平台没有设要求,作者自然也可不设要求。但是,这并不代表读者对你的作品没有要求。因此,你的作品不设要求,就可能会没有读者,或者你的读者没有粘度。最后只能自欺欺人地说着:“我来这里就是自愉自乐的,不需要别人看。”

其实,不想学习平仄,还是有很多文学型式选择的,例如写写散文随笔,也可以写写小说。

但如果认定自己的兴趣是写诗词,那么我还是建议大家进行必要的诗词创作基础训练的。而通常平仄格律是创作训练的入门课程。所以如果你不懂平仄,别人基本上可以认定,你未进行过诗词的创作学习。别人也不会信任,一个不经任何创作学习的人,能写出好的作品。



至于,“我写诗词从来都只注重意境,不理会平仄。”这些话,以后大家就不要说了,单凭这句话,就已经露拙。因为意境只是诗词美学的一个概念,并不是一种创作方法,是不容你只注重的。意境只能通过运用一系列的创作方法去努力达成,这里面也包括了平仄韵律的运用。

再说学习平仄格律也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大可以花上点时间把他弄懂。就算你反对平仄,也得先弄懂才能说出有力依据。



最后,如果想学习诗词创作或进行一些诗词创作基础训练的,可关注我。稍后我会抽时间办一期诗词写作公益讲座,如果时间允许,也想试办一期诗词创作基础训练营。平仄方面也可在我的文章里面,翻阅一篇《十分钟学会平仄》的文章。


诗词书院


诗词是否符合平仄工整要求是传统格律诗的基本要求,能否写出平仄格律是作者驾驭文字表达意愿的体现,对路便行。至于网络上对诗词是否需要平仄工整,那得看作者对诗词的认知与要求了。


你如要写格律诗、近体诗,你就得正而八经地按平仄工整的要求来写,那样你才能心安理得地标注上“五绝"、“七律"什么的。自然完整规范最好,即使有一两处出格也能获得理解,毕竟偶尔出格的现象在名家手下也会出现。但千万不要功夫未到,却要写上个“五律"、“七绝"什么的,那可就疤拉眼照镜子一一自找难看了。

你如暂时还写不出格律诗,你也可写一般的诗,即使是仿五绝、七律样式,但不标注五绝、七律也是可以的。网络上大量的打油诗、新体诗、自由诗并没有平仄的要求,也没有格式的要求,谁也不会来否认这类仿格律诗的诗就不是诗。当然,平仄内含的声韵美、音律美也是写好一首诗的基本要求,如果写出“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的诗句,自己读起来都不上口,也就难称好诗了。



郭雄333


网络只是个平台,给人们提供畅游的场所,不管你参与什么游戏,遵不遵守规则,那是你自己的事。

网络上对诗词是否有平仄要求?咱不是玩媒体的,不懂,也不知道。但有一点非常清楚,凡事都得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总不得拿个手枪去打拳击,抱着球跑去踢足球吧!凡事都在自己遵不遵守规则。遵则说守“法”,不遵则说“革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诗词究竟要不要平仄?

愚下以为,对平仄要求甚严的是格律诗,词、对联。其实,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不拘平仄。诗的形式有多种,不遵平仄就不要写格律诗词。没有按格律,平仄要求写诗词,却又标题七律,七绝,词牌名,岂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去掉标题,兴许还是好诗,好的古体诗或者现代诗。

律诗和词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写不好的,目前平仄一般都遵循“平水韵”,愚下对平水韵不精通,所以从来不写律诗,词。在网络上开心,拙作小诗也从不标题“七律”,“七绝”等什么的,玩对联也是用“新韵”。好象也没有人质疑这不是诗。

所以说,有的诗有平仄要求,有的诗不拘平仄,关健看你标题的冠名,冠名七律,七绝等律诗就要严格按平仄和其它要求写。

如写其它类型诗就不必拘泥于平仄。


卧冰踏雪


网络上对诗词可工整可不工整。



为什么呢?这个要看出题人来。如果出题人出的诗词比较工整,讲究平仄,有意境,我们就应该尊重出题人,也讲究平仄,尽力对出好诗词。如果出题人更追求娱乐性,我们大可不必认真,可以不讲平仄注重娱乐性博人一笑就可。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能认识一些同好朋友,也祝头条越办越好。


望穿秋香


诗分古绝律。看你写哪种,并不是律诗就是评价诗的标准。你只要能写出意境,就是好诗。屈子,魏武,青莲,写的不是诗?他们严格按平仄格律写了吗?连律诗之祖杜甫也是青莲的忠实粉丝。记得我写第一首五律,喝了两斤白酒,魂魄都不知在哪了。第二天有人质疑不是工对,我怼一句,宽对不行吗?律我可没写错。词当然应该按词谱填,我可不敢越律。怕别人笑死。而对联,就严格点了,平仄格律我都遵守。








鉴水渔翁



晴空袖舞


要平仄,要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