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东坡的“女粉丝”这么多?

捡书喵


苏东坡才华横溢,生性旷达多情,又很会生活,非常符合女性期望的情人形象。


一、才华横溢

苏东坡才华横溢,既能诗工文,又擅长绘画书法,还另立门派,开创了宋词中的豪放一脉,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文章如前后《赤壁赋》,他的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华大地上不知有多少人,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的书法名作如《寒食帖》,也不知有多少爱书之人,手不释卷,临摹了一次又一次。苏东坡可谓中国文化史绝无仅有的文化全才,在各领域都大方光彩。这样的人,不要说女性同胞热烈追求,就是作为男子也对他景仰万分,想与他倾心相交。

二、旷达多情

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不恃才傲物,反而旷达又多情。

当“乌台诗案”爆发,朝廷差人去拿他。他很害怕,但不是怕自己丢掉性命,而是怕不仅自己丢掉性命,还连累家人朋友丢掉性命。在渡江的时候,他试图跳江溺死,幸亏被差役们拦住,才没让这文化全才就此烟消云散。到了京城才知道,这还不至于要他的命。但这当中苏东坡对家人朋友的庇护之情,却已显露无遗。

他的多情还表现在对妻子的怀念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去世十年,东坡犹不能忘,常常怀想,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乙卯年(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梦见了去世十年的妻子。他梦到妻子“小轩窗,正梳妆”,自己与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深情,让多少女子艳羡。反观当世之人,视婚姻如儿戏,闪婚闪离,随处可见。

苏东坡的旷达最集中的表现在于“乌台诗案”之后的贬谪生涯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写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将自己被贬的时期,视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阶段,黄州、惠州、儋州成了他一辈子铭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苏轼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旷达之情,尤其是在黄州。“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别人不认识他,对他无礼,他都一笑了之。生活困难,他就亲自下地耕种,收获粮食,并不以此为耻。他还常常跑出城外,与自己的农民朋友,杀死病牛,吃肉喝酒到深夜,回不了城。有一次他晚归,敲了半天家门,却无人应答。他也不以为意,遂一人来到江边,听江声阵阵,写了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如此旷达之人,在生活中自然少了很多斤斤计较,与他相处随性自然,逍遥自在,谁不向往呢?

三、善于生活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但这种变化并没有让他的生活陷入混乱,反而他利用各种条件,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个人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啊,即使在困境中,身上也闪现着生活的光亮,给人以希望。以“东坡”命名的美食,大多都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创制出来的,例如“东坡肉”。他在黄州写了一篇《猪肉颂》,阐述了“东坡肉”的做法: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就是一个专业的吃货,生活无论多么困难,他总想些办法弄些美食以饱口福。这样的一位男人,哪个女性不喜欢呢?


苏东坡才华横溢,让人倾慕;苏东坡旷达多情,让人向往;苏东坡专业吃货,让人喜欢。

我是会说话的锅,锅有话说。你认为苏东坡为什么那么受女性欢迎呢?欢迎留言讨论,欢迎关注。


會說話的鍋


1.两宋制科考试第一名的苏轼可谓是全能型选手。文章、诗词自不必说,在“闲事”上,也有独到的功力。苏轼会制香,有制作香料的独特配方。自称有“香癖”的黄庭坚,有一次和朋友欣赏一幅梅花画卷。黄庭坚感叹地说,梅花画得如此生动,可惜没有香味!朋友立即拿出一颗香料点着,刹时梅香四溢。这个香料的配方和工艺正是苏轼掌握后传授给这位朋友的。苏轼嗜茶,熟知点茶方法,责备妻子只知道煮“姜盐茶”。书画更是苏轼所擅长,他的《寒食贴》是天下第三行书。苏轼自然成了天下文士仰慕的对象;士大夫聚会时,他也就成了核心。

2.苏轼为人真诚。苏轼为官时,正好是王安石变法前后。王安石变法,苏轼说新法不好;司马光废新法,苏轼说新法中有好的,不能废。结果两边人都得罪光了。苏轼有一次和家人闲聊,他拍着肚子问,“你们看我这肚子里都有啥?”有的说是才华,有的说是学问。只有侍妾王朝云说,“只有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认为王朝云懂他。很多人想置苏轼于死地,但皇帝对他还比较宽容,往往只流放了事。苏轼在被流放的路上,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3.苏轼为人豁达。苏轼的一生,似乎不是在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上。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流放地离朝庭还越来越远,直至飘洋过海到了海南。但以庄子为师,兼修佛道的苏轼越来越豁达,对逆境淡然处之。在黄州,苏轼发明了“东坡肉”;到岭南,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到海南时又迷上了吃海鲜......苏轼有词说,“常恨此身非吾有”,外部因素不可控时,要在内心里与自己和解。苏轼真做到了,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勤志服知


长江后浪推前浪,郦波勇推东波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