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中意的一首唐诗宋词?美妙在何处?

玩游戏学编程


唐诗.《游子吟》

乐府诗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对即将出行的儿子缝的军衣,特别用心,一针一线细心的缝制,母子连心,儿子是母亲身上的肉,多么难舍难分,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就是怕儿归来迟了;世上哪怕一种浅草,也知道报效照耀它的春光的温暖。


孟效这首诗是对母亲的恩情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写母爱最知名的一首诗,连寸草也知道报三春温暖的恩,何况是人呢?更应该报母亲的恩典。过去有句熟话:“舍身难报父母恩。”

其实,母亲岂止是为儿缝衣服呢?什么东西都是为儿女舍生忘死,哪一点不是母亲操心和辛苦呢?

宋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农田画面,由“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的夜景,由静转动,诗人对眼前的风景观察细腻,抓住了眼前的一些特点,闻到“稻花”的香味,预感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之年,由稻花香味又听到“蛙声一片”,上篇简直是就是一幅影像记录片子,谁人看后赏心阅悦目;

下半篇,由上篇眼前的风景,向上看到了“星天外”、看远处“雨山前”,突然发现了“旧时茅店社林边”,哦!险些迷了路,幸亏回首看到了“溪桥”,才没有迷失方向。 辛弃疾是一个爱国词人,不仅有志不能报国,而且,一再受到奸臣昏君的打击。


这一首唐诗是孟郊抒情描写的赤子感恩慈母的伟大母爱,为了儿子出行,细心缝制衣服的针针线线体现了母亲的伟大,这是儿子感恩母亲慈爱之美;

第二首宋词是辛弃疾抒情描写农村的山水农田的美丽风光,是感觉自然的美景。

这一诗一词都是抒情,一写情;二写景,都描绘了“情”和“景”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词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这就是他们的美妙之处。


昆仑之柏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的两大宝库!要从这两个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摘一技,说难也不难。名篇佳作是如此众多,随处一拾皆是,难得是究竟选取那一首,能引起大家的共赏呢?

今天就取李清照的一首词。与各位朋友交流交流吧!

说起李清照,大家可能有所耳闻。她是北南宋交替时期的一位女词人。也可以说是婉约派词人中的杰出代表。她的词语言清丽,纯净天然,独创一格!在封建时代,一位妇女,能做到高出一头,创作出第一流的作品,实属女中豪杰!这从下面例举的一首词中,大致可领会这位词人大家的艺术含量了!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燃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写于金人大肆侵犯后,北宋不保,李清照流亡逃难于南方,在临安,即杭州一带,过流亡生活时的自我写照。词人的晚年生话是悲惨凄凉的。从这首词的上篇中,可以了介到:在一个元宵节的傍晚,大阳开始收起它的金黄,仅在水面还存有反光倒影,好象金子已熔化在水中一样!这是多美的一个节日的傍晚,河边杨柳笼罩着轻烟,只听得笛声悠扬一片。就象回到了春天一般。元宵佳节,本来是充满欢乐的时刻,你看朋友们都驾乘着华丽的马车来邀请她外出游玩。可作者尽惋言拒绝。为什么不出去?原来是词人在作今天与往日的对比。忆想当年青时与丈夫赵明诚恩爱可嘉,在汴京,即河南开封时每逢元宵,外出游玩赏景,打扮得漂漂亮亮,戴着裴翠珠子帽子,插上花朵,衣裳华丽,争挤着有多美!,而今天,词人感到己憔悴衰老了,已经不习惯晚上出去了,还不如躲避在门帘后面,听听别人家的欢乐笑声吧!

通过这首词的解读。我们可看出词人年老色衰后的悲凉,难以回首的昔日往事,心情是十分地沉重!

这首词除了运用今昔对比,美丽景色与悲哀互相映衬的手法外。作者善于用浅易明白的口语,优雅地表达了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的交差情感。这种艺术创造,需非凡的功力的。是值得今天的读者反复学习的范本!


浙江湖州罗林


【千秋岁——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十分令人感动,在感慨秦观惊风雨的笔落,更让人动容的是秦观与黄庭坚生死不忘的友谊。二人师出同门,同在苏轼门下。他们唱诗和词,成了一生相念的莫逆之交。秦观去世后,黄庭坚心中无限悲痛,他的和词中写到“人已去,词空在”。秦观吐露自己那满城烟雨般的愁思,“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他处处失意,诗中叹春天逝去、落花满地、愁绪如海。而今重感慨,波涛万顷环沉海,物是人非、一腔悲恨。

秦观去世后,黄庭坚心中无限思念,他把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融入了一首诗。

【千秋岁——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一首和词,道不尽深情厚谊,十年如一日,与你和诗一首,不误今生情谊。作完这首诗不久后,黄庭坚也飘然而去。真正的朋友是不论生死,我永不弃你!




轸念一生


南宋杰出的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所描写的景物都是细小的,却个个都是生机盎然,栩栩如生。作者难得的把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融合在客观自然景物上,使这些小生物具有了鲜活的形象,而且赋于它们活鲜的灵魂,能与读者心意相通,互相交流。让人读后,耳目一心,豁然开朗,油然而生怀恋之情。


hushouchang


辛弃疾的水龙吟。苏轼词的风格,很好地被辛弃疾所继承。似乎苏词更“旷达”,辛词更“豪迈”。对比一下两人的人生历程,就不难理解。与苏轼并称“苏辛”的辛弃疾,不但是“词中之龙”,更是人中之龙。辛弃疾有多猛,都超乎我们一般人的想像。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21岁参加起义军抗金。后来,起义军首领被叛徒杀害,辛弃疾只率领五十多人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生擒了叛徒,投奔南宋。但到南宋以后,辛弃疾大失所望。安享西湖歌舞的南宋君臣,并没有恢复中原的志向,只是一群求田问舍之徒。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在江南应该是寂寞的,无助的。可惜流年,一点点消磨掉英雄气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英雄的寂寞,没人能够懂。



勤志服知


我中意的唐诗是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天的太阳顺着山边慢慢落下,奔腾的黄河向东汇入了大海。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该首诗字少而短,但短小精干。它妙在由平常普通落山夕阳,奔流的黄河景象联想到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即由观眼前景上升到要知道更多,就要不断学习,使眼界,心胸更开阔的生活哲理上。诗的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使诗的意境高度升华,由前句的普通突然转为后面的精彩,就象普通房屋突然蓬毕生辉,光彩夺目一般,读后使人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感,不愧是一首不朽的佳作。

我中意的宋词是岳飞写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该首词的意思是我愤怒得头发竖起,把帽子快要冲掉。靠着栏杆处,急风暴雨刚刚停歇。抬头向远处看,朝天嘶吼,消灭入侵敌人,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充满胸腔,十分激烈。三十年来立下的功名已变为尘土,八千里南北征战披星戴月。建功立业要趁早,少年不要空等待,浪费时光,耗去青春,否则到老时徒自悲伤、叹息。

靖康二年,金人攻陷汴京,虏走徽宗、钦宗二帝的奇耻大辱,还没有清洗掉,作为臣子的愤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湮灭。驾驶战车,进攻踏平贺兰山口。战士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笑谈渴了就喝敌人的血。等重新开始,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向朝迋传回胜利的捷报。

这首词一看就知是一气呵成写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淋漓尽致地r体现出作者同仇敌忾,收复失地,一心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该词妙在写得大气滂沱,犹如高处壮观瀑布倾泄而下,豪迈的气势强烈震撼人心,同时给人的视觉、听觉以強大的冲击力。所以该词也是宋时词中的名篇佳作。


文字评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最喜欢的唐诗宋词中的一首诗词,当属辛弃疾这首《西江月》,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第一次学,便喜欢上了,最爱那句“稻花香里说丰年”,也喜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也喜欢稼轩奔袭千里,于万军中斩敌人首级的故事,何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更为他壮志未酬,把“栏杆拍遍”。唐宋诗词,只喜两人,一为弃疾,一为陆游。



人生嘻哈吧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和平鸽151212276


黄诃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只是比原诗漏写了一个"间"字,重新断句后反而读起来更有味道。


戚俞应嘉


苏轼的定风波,此词有种一种霍然于常人的旷达豪迈之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