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始亂終棄”的養老房

被“始亂終棄”的養老房

被“始亂終棄”的養老房

按說北京這兩年的霧霾天明顯見少,可是口罩仍然是居家旅行必備物品。面對東風捲得均勻的漫天柳絮,實在難有大觀園裡填《柳絮詞》的雅興。有人就抱怨,這是誰這麼喜歡楊樹毛子柳樹條子,弄得滿城飛絮。於是認真的人去考證一番才知道,楊、柳這些經濟實用的本地樹木,可是在防風固沙的年代起過大作用的。如今雖說風沙問題已漸遠去,但上千萬棵樹,也不可能朝夕間就換掉不是。

所以說歷史遺留問題往往如此,其間總有你想不到的起始緣由。柳絮惱人,也不過一季。但有些煩心事卻真是萬縷千絲終不改,也難綰系也難羈。號稱東三省“飛地”的海南,這些年有大批東北人選擇定居於此,其中最多的是買“養老房”的東北老人。但在海南陵水縣和萬寧市,一些業主卻面臨著已經到手的房子被宣佈為非法建築、即將拆除的局面。

陵水縣國茂清水灣小區和萬寧市美亞榕天下小區,雖分屬兩個行政區域,但它們被作為招商項目大力引進,最終又被作為違建拆毀的全過程,幾乎是一樣的,彷彿是房地產行業與地方政府關係的演進縮影。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規劃通過審批,最先火起來的不是旅遊業,而是房地產。那幾年裡,國茂、美亞兩個項目先後以旅遊開發的形式被引入當地。

“旅遊加地產”幾乎是那幾年此類項目的通行模式,在當地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兩個項目的樓盤火爆銷售。

但這兩個項目的樓盤有個致命軟肋:它們都沒有證件,屬於“五證全無”的違建樓盤。到了2018年中央對於海南省的發展有了更新更明確的規劃,要徹底改變過於依賴房地產的發展方式。在強力高壓之下,這些樓盤再也無法在模糊地帶打擦邊球,地方政府採取了粗暴的拆違方式。萬寧美亞榕天下的業主在離春節還有三天的時候,被從剛剛交房的家裡趕了出來,連衣服被褥都沒來得及拿。至今,兩個樓盤的業主還在斷水斷電之中,堅守著他們破碎的“養老夢”。

可能有人要說了,買房這麼重大的事,難道不看清楚五證是不是齊全麼?話是這樣說,可是對那幾年的房地產市場有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不光是海南,其實全國各地都有這種“先開工後補證”的例子,而且往往最後確實能順利拿到房產證。在那個買到房就像撿到錢的氛圍裡,人們的警惕也就鬆懈了。尤其是這兩個項目當年可都是得到地方政府背書的。陵水國茂清水灣還曾經作為國際泥療養生休閒旅遊度假項目的一部分,被寫進海南省十三五規劃。

地方政府幾年間的態度變化尤其微妙。“拆違”風波之後,兩地的口徑幾乎一致,稱當初批准的是旅遊開發項目,沒有批准商業樓盤。面對記者,陵水縣發改委稱他們每個月都會去工地檢查,但就是沒發現開發商偷偷把旅遊項目蓋成了商品樓。不管這位官員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當地領導幹部去項目視察的視頻分明顯示,他背後就是售樓處的樓盤沙盤,雙眼盲區得多大,才能看不到?

其實從地方政府的態度變化中,不難看出那種“唯政績”的傾向,那種把資本和企業“工具化”的行政作風。2013年萬寧市大搞招商引資,以建設國際通航中心名義將美亞項目引進。作為當時的通行做法,萬寧市承諾批准一部分地產項目做為鼓勵。可萬寧美亞的項目開工以後,地方政府承諾的徵地、土地“招拍掛”等手續一度遲遲辦不下來。

2015年海南經濟“經受嚴峻考驗”,省裡開展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要求重點項目百分百開工。萬寧市聞風而動,有領導幹部在會上鼓勵大家“先上車後買票”。於是,五證不全的美亞榕天下此時得到了快速推進。到了2016年省政府又下了一份房地產清庫存通知,要求暫停新批商品住宅項目。自此,美亞榕天下項目由農業用地轉化為建設用地的手續辦理,就完全停滯了。

如果地方政府僅僅把引進企業當成他們實現政績的手段和工具,就難免因為短期目的,發生那種囫圇吞棗式的引資,進而留下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在陵水、萬寧兩地的事件中,購房者、開發商都有一定責任,但是地方政府的種種做法顯然瑕疵更大。從違建樓盤開工到最終銷售,地方政府明明知道其手續不全,但始終既沒有幫助企業理順法定程序,也沒有起到對違建的監管責任,實際上是坐視消費者花巨資買到了違建樓。面對輿論,他們的說辭是“我們處罰了,但開發商不聽。”可是為什麼你們面對開發商違規施工時身段柔軟,但驅趕業主時卻又能手段強硬呢?

如果簡化掉複雜的過程,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描述整個過程:地方政府把地賣給了開發商,開發商把房賣給了業主,地方政府又以違建之名把業主趕走。這怎麼看怎麼像個圈啊。負責調查此事的海南省政法委副書記劉誠坦言,政府負有監管不到位的責任,甚至一些公職人員與企業勾結,才造成今日的難堪局面。未啟動追責,就率先驅趕業主,這顯然難以令人心服。在一個面朝大海的所在,人們感受到的不應該是凜冽。

被“始亂終棄”的養老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