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的韩信落得杀身灭族,有人说其根源在自己,为何非死不可呢?

既无忘


孔子说五十而知命。知命的意思就是对命运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应对命运。

应对命运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顺应命运的安排,进而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无怒丶无怨、无悔。

另一种是不顺应命运的安排,逆向而行,逆天改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两种选择谈不上孰对孰错,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归途。

世上有不少人,一生都不知其命,终其一生在彷徨丶失落丶浑浑噩噩中度过。但是韩信先生却是人中龙凤,从他很多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知命的,他对自己的命运是有了解、有认识的。他之所以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知命而不应命。

韩信先生若愿顺应命运的安排,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应知“飞鸟尽,良弓藏。”应立马主动辞去兵权,甚至放弃爵位,来换一个锦衣玉食的富贵晚年。不然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韩信先生若不愿顺应命运的安排,就应逆天改命,起兵称帝,力图一统江山。与命运丶与老天爷豪赌一把。成功了就能掌控命运,失败了也不枉一世英名。

然而韩信先生虽然知命,但却不应命。其结果就是是落得个杀身灭族的下场,其根源当然在于他自己。

不知命者,生死贫富在于天!知命不应命者,荣辱福祸在于己!


鬼影147951010


韩信被杀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原因在里面。

先说自身的原因

功名之心害死韩信

韩信本来是项羽帐下的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自视甚高的韩信觉得自己不被项羽重用,才投奔了当时的汉王刘邦,但刚开始也是不被刘邦看中,依然只是做了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萧何,但还是没被看中。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自己,自己的功名没法实现,在刘邦入蜀长安到达南郑的路上,随着几十个将领也逃走了。萧何知道韩信的才能,因此知道后,去追韩信,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通过这件事,韩信才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韩信也确实不负自身的才能,在随后的争霸天下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刘邦能够重振旗鼓与项羽争霸天下,可以说韩信出力甚多。但韩信这个人太迷恋名位了。就在刘邦带领部队尾随项羽到阳夏南边,驻扎下来,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会合日期,大家共同攻打楚军一决胜负的关头,韩信却和彭越撂挑子了。

当时汉军到达固陵时,先期约好来会攻楚军的韩信、彭越部队却连鬼影也不见一个,汉军毫无悬念地又被楚军打得大败。刘邦只好逃回营垒,深掘壕沟以坚守。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韩信要刘备封其为齐王。

韩信这时也是手握重兵,可以说是与刘邦不相上下的诸侯了,当然想要更多的名利了,因此以此要挟刘邦,要刘邦把齐地分封给他,才肯出兵。当时刘邦也是气的七窍冒烟,但没办法,自己一个人打不过项羽,只好忍气吞声的认了。

张良当时也劝刘邦,说楚军快被打垮打没了,韩信和彭越却没有得到应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闹别扭不来参战那是十分自然的事,谁又会想做无谓的炮灰呢?如果大王想让他们立刻前来会盟,那也只能许诺和他们共分天下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麻烦,甚至可能会发生兵变,如果他们倒戈相向,那么天下形势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建议大王不如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都给彭越,等于是把楚的本土分给此二人大片土地,纳入其王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这样一来等于让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

刘邦虽说听从劝告,分封了韩信等人,最后众军合力来了个四面楚歌的亥下之战把项羽给灭了,但自己被要挟,做了自己并不情愿的事,始终心里事有根刺存在的。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肯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记恨在心。所以说韩信这件事做的很不明智,功利心太重,为了自己的名利威胁刘邦这个流氓出身的人,真的是自己找死。

为了政权的稳固,韩信这帮异姓王必除

刘邦做了皇帝后,西汉的政权并不稳固,由于当时刘邦的分封天下的承诺,使得西汉这个中央政权中出现了很多国中之国。这些国中之国可不像现在的联邦制下的自治共和国。那是有军权,税收权和官员任免权的,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和刘邦可不是都是一心的,当时争霸天下的时候是为了利益的需要才和刘邦联合到一起的。现在天下太平了,没有了外部矛盾,谁知道这些异姓王什么时候脑袋发热会不会要了刘邦的命。何况,对于流氓出身的刘邦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为了自己的老命和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能够稳固,这些异姓王就是最大的隐患,必须铲除了才能安心。

像韩信这种军事才能出众的人就是最先要铲除的。对于刘邦这样流氓出身的狠人皇帝来说,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何况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什么刘邦没有经历过?杀这些异姓王根本不会手软。随后刘邦铲除七大异姓王的过程也说明了刘邦为了政权的稳固,下手是多么的狠。

对于韩信这个大功臣,虽说刘邦把韩信捉回长安只是圈禁,并没有亲自杀掉,但那不过是老流氓爱惜自己的羽毛,怕给人留下口实罢了,最终还是通过吕后的手除掉了已经没有爪牙的韩信才安心。


历史的沙滩


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他能心甘情愿的伏手听命于汉王挥下,绝非偶然,他初为项羽帐前执戟郎侍卫。身又惊天伟地文韬武略于心,几次献计于项羽,不为所用,那个年代看重氏族名望,他人卑言轻,亦心灰意冷,被张良隅然发现后谏于汉王,又被汉王误解用为粮苍小史,箫何几次与之言谈,见其眉清目秀,文韬武略,弓马贤熟,定是位匡世奇才,有心言于汉王,予以重用,不想韩信那斯不勘重辱,乃不告而归,当箫何知韩信以走,大惊失色,纵马夜奔,三天三夜,归于追上了小子韩信,汉王问左右大将箫何怎么不在,言追韩信去了,汉王怒道,跑的大将多了,也不见其有意劝止,为一文弱书生值吗?不几日张良返归,正值韩信亦归,张良乃引见于汉王,我王成就霸业非此公而已,萧何亦称韩信为匡世奇才,汉王大惊失色相敬为宾,韩信乃出张良举谏信,汉王羞愧难当,大摆晏习,乐请群臣,言七天后拜大将,夏侯樱,灌樱,周勃,曹参,思大将非己莫属,汉王今建造七星将台,沐浴更衣戒色七日,以正视听,七日后一早锦旗招展,五彩缤纷,汉王及众文武大将衣冠正肃,迎接韩信入场,张良箫何左右为伴,引汉王正典司礼,赐韩信金衣金甲,授元帅印,授斩将剑,以正其威,众将不以为然,今见其貌才幌然大悟,韩信一生文韬武略,战策兵法,子石文书,天文地理烂熟于心,正是由于汉王怀才有遇,彗眼识得金镶玉才成就了汉朝四百年的江山社稷,韩信死于吕后毒辣黑心下,也是天命所归,若韩信作了不忠不义之臣,怎会有大一统的中华七大统一王朝那?


94310417小云


孤掌难鸣,独木难支!韩信虽然才华横溢,战场上无人可敌但是当时汉初时期他却缺乏坚强可靠的盟友来对抗刘邦,英布彭越臧荼张耳等当时的情形绝不会支持他对抗刘邦,这些诸侯或为项羽之余党或为起而自立的地方势力或为刘邦的亲信出身,韩信与他们或有冤仇(项羽余党)或瓜葛太少联系不多而且韩信自身又是刘邦提拔且逼死项羽的罪魁祸首,由此而来韩信在两个阵营里都无法找到足够的盟友,最后只能被刘邦兔死狗烹


万岁1148858845


历史传闻韩信不是刘邦杀的,是吕后私底下杀的,吕后心狠手辣,淫荡淫贱,这个是她勾引韩信不成因此报复!我们的老一辈人说的!


清城派


虽精于消灭敌人,但不会保全自己!只会放不会收,终为小人所害!贪名图利居功自傲,虽然辉煌,终究凡夫!即是凡夫,终有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