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當今電影票房的崛起?

Haling


近幾年來,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繁榮景象,從2015年白百合主演的《捉妖記》的24億票房,2016年鄧超和林允主演的《美人魚》33.9億,再到2017年吳京的《戰狼2》56億。這些國產電影取得的超高票房,讓人們似乎認為中國電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也讓各界認為中國電影開始崛起了。

2014年開始,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296.39億元,同比增長36.1%;這一年開始,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收入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這兩年是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最快的時間,而2016年增速出現放緩,全年總票房收入達457.1億元,增速3.73%。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億元 同比增長13%。

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從過去到現在,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態,也慢慢的變得成熟化。

為何市場發展得如此迅速?

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我認為是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相比於以前,變得好了很多。人們的物質和精神追求也相對的提高了,從小孩到年輕人再到中老年人,都開始踏入電影院去觀看電影了。去年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

可以說電影市場的受眾群體是非常廣泛的,男女老少都會去觀看電影。在如此龐大的群體需求下,中國的電影票房近些年來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還要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支持,也推進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內大量資本企業的注入也讓市場更加活躍,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國互聯網企業三巨頭“BAT”,三者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如阿里影業,百度影業以及騰訊影業。這些巨頭企業的投資加入,無疑是給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強大的血液。

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很好,但是票房高是不是就代表了影片的質量?客觀的角度來說,電影票房跟電影的質量是直接掛鉤了的,一部電影的好壞是決定其能否獲得高票房的因素之一,但從近年以來的影片來看,這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對近年來的高票房電影進行分析,大部分國產電影還需要提高質量。那些能夠獲得高票房的電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迎合了觀眾口味。如2015年《捉妖記》獲得的25億票房,其主要是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口味,這個可愛的胡巴形象,吸引許多擁有小孩家庭的群眾前來觀看,雖然影片上映之後許多觀眾認為特效以及劇情都非常一般,但是絲毫不影響它成為2015年年度票房冠軍。而且在今年2018年春節期間上映的《捉妖記2》,在多部強勢影片的競爭下,同樣獲得了20多億的票房成績。

二是跟名人效應有關。目前電影中的出演者基本上都是娛樂圈的明星紅人,這些明星首先擁有著不小的粉絲群體,此外在其名人效應的號召下,通過影片宣傳也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星馳了,在《美人魚》上映之前,周星馳並沒有太多的關於影片的宣傳活動,甚至其電影都只是用一幅只有“周星馳”三個大字的海報,讓人足以見得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是多麼的強大。

不出所料,《美人魚》在當時九天內破21億票房,最終獲得了2016年高達33億的票房成績,一舉打破當時中國內地電影的票房記錄。筆者認為《美人魚》質量並不差,相反其環保主題確實非常有意義,但是其獲得的票房成績跟影片的質量相比還是存在不小的出入。

三是同期影片的競爭力。電影上映能獲得多少人觀看,其中一個因素是看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有沒有強勢的競爭力,就拿每年的賀歲檔來說,這期間有大量的影片上映,特別是春節檔期間,上映電影的競爭戰況是非常激烈的,若同一時期段沒有其他太大競爭的影片上映,那麼優勢的影片也將獲得出人意料的票房成績。

《戰狼2》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受這種因素的幫助,我們知道《戰狼2》上映的那段時間,是國產電影保護月,沒有好萊塢大片的競爭,加上自身受觀眾喜愛的愛國主題,也就基本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部影片能獲得如此高的票房神話了。

票房數字背後的危機

電影票房作為一部電影的直觀數據,很自然的就被人們作為一種評判標準,這就如同我們看待國家的GDP增長,雖然這兩者不能相提並論,但是人們就是喜歡用票房來直接反應影片的質量,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票房可以作為一種依據,但不能作為一種標準。

票房其實是帶有水分的,例如票補、“幽靈場”和“影院注水”等等現象,都使電影的票房存在一定的水分。而這種現象的不斷演化,會導致電影“虛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將帶來觀眾觀影體驗失望的同時,也將會使中國電影朝著畸形的方向發展。使電影市場完全脫離正軌。此外高票房現象背後,也會導致大量的資本盲目加入。對投資者造成隱藏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看待電影市場票房成績,理性分析其發展現象。

總體來說,中國電影市場近些年帶來了不小的進步,但是同時也要注意背後所存在的問題。中國電影市場需要健康的發展,而不是出現泡沫式的增長。在市場產業發展的同時,一定不能為了追求效益而拋棄了質量,中國觀眾作為龐大的消費群體,大家更多願意看到的是中國電影的進步,看到更多原創的、高質量的作品。唯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縮小與國外電影之間的差距。才能走的更遠。








90高空娛樂


這是必然趨勢。主要是以下八個推動性因素:

在這個房地產行業萎靡、互聯網市場緊縮的大環境下,影視文化行業是如何脫穎而出,逆勢而上,達到黃金髮展時期並且成為時下熱門行業的呢?

今天影交聯合就來為各位影投人具體分析一下。


1政策大力支持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政策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扶持,而影視行業作為文化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受惠最大。

早在 2012 年,黨的“十八大”就明確表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裡提到了“支柱性產業”,要知道這個詞原來可是用在房地產行業的,足以見得,國家戰略層面對於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2充足資本保障

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影視行業,加速了該行業的發展,當然這也是基於政策引導的必然發展方向。首先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始為影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是行業內數據的增長反之促使很多VC、PE等機構獵捕“風口”,如此,良性循環。

3市場需求驅動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者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提升均為影視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這促使優質影視內容迎來發展春天的同時獲得了更強的溢價能力。

4影視產業鏈條化

“互聯網+”、IP開發正在改造傳統影視產業的生產方式、營銷模式和消費模式,新內容帶來新價值。影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它開始與多元產業形成豐富連接,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

5基礎設施跟進

首先是影院建設,全國影院的建設正在向人口密度低的城市推進,這使得影院數量快速擴張。

其次是銀幕總數隨著影院的建設不斷增長,已經躍居世界首位。這為更廣大地區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觀影途徑。

6人口紅利牽引

中國票房的迅猛發展與人口紅利是緊密相關的,查看近年來的觀影人次,上升趨勢非常明顯。

且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上升趨勢會持續增強。橫向對比北美國家,他們的院線比中國早30年,按照時間發展線,在未來10年間,中國觀影人群會井噴式增長。


7互聯網發展推動

影視行業的發展與互聯網呈完全正相關。首先貓眼、淘票票等數字化購票方式從便捷程度上促進了觀影人次,其次互聯網對於影片的宣發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8行業內驅力

我國電影製作內容與水平提升,從以前看流量明星到如今更加註重電影本身的內容,觀眾品味提升,而許多國外大片也緊盯中國電影市場。消費者決定論與激烈的國際競爭促進了國產影片的質量提升。

以上八點,是推動影視行業大步向前的主要原因。這八個因素自身也是向上的趨勢,因此,接下來的十年,是影視發展的黃金時期,影投正當時!

影交聯合【影視行業那些事兒】將持續更新,為您帶來專業的行業資訊、影投知識,填補專業門檻。


影交聯合


從人性和社會的角度出發就有答案了。

首先,我們要確定電影是大眾娛樂方式的一種,不是小眾。其消費者(觀眾)就是芸芸眾生。

其次,我們知道今天芸芸眾生人人都有著不同程度、原因的壓力,現實生存競爭殘酷無情,每個人都有疏壓的需求。

同時,我們又很孤獨。這種孤獨非常微妙、奇怪。我們很煩很累,很想清靜,但又希望能在大眾之中,不想被忽視或者被無視,身處大眾之中,才能保持一種安全感(狀態)。

電影無疑是最合適的一種疏壓娛樂形式。

第一、便宜。雖然電影票也越來越貴,但對比其他娛樂減壓形式,電影是最便宜的。人人都消費得起。

第二、可以孤獨。一個人、兩個人、三五人、無數人都可以,組合隨心所欲。

第三、可以獲得安全感。和手機下載視頻,在家裡看電視不同,電影院有大量陌生的觀眾。

電影所具備的這種典型特徵對眾生現實需求的滿足是其他任何娛樂方式無法替代的。


安達曾珂


電影票房崛起是因為人們的精神追求越來越高,所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精神享受的越來越高。現在的人壓力很大,看電影能舒緩壓力,有益於心情。



人們看電影的多了,對電影劇情、製作、特效、等多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電影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等的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專業程度也有待提高。


電影其實是一種藝術,是世界共有的文化,但是隨著人們的需求,許多商業化電影越來越多。

希望電影界能做出越來越好、真正高質量、高水準的電影。


華麗的憂傷雅


物質生活帶來的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才會越來越高!


愛傾聽聲音


在我看來,說白了就是把錢洗乾淨。


爆笑街區


吳京就是榜樣


爺毒霸後宮555


對於我個人來講,是洗錢的方式。

《流浪地球》票房取得成功被diss也是這個原因。懂了電影票房這款蛋糕,被人狠,被打擊報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