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位泄露天机的人有袁天罡、刘伯温,他们的结局如何?

浦昕强


民间百姓总喜欢神化一些名人,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能撒豆成兵、料事如神。然而传说终究是传说,除了人名是真实存在之外,其余都属杜撰虚构。刘伯温向朱元璋请辞归隐后不久,遭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削去爵位,因此忧愤成疾。朱元璋曾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谁知胡惟庸暗中教唆御医给刘伯温开了毒药方,他服药后不仅症状得不到改善,还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他抱病觐见朱元璋,告知实情,可是朱元璋不以为意,用一些敷衍的话把他打发回去。一个月后,刘伯温病危,回到老家后拒绝所有药石,给两个儿子交代完后事后不久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玄学家,传说他能凭风声风向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玄门知识。史载他在去世的那年曾对高士廉说:“到了今年四月,我的寿命就耗尽了。”果然,袁天纲在当年的四月死于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刘伯温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是足智多谋的体现。他运用的不是玄学,也不是术数而是智慧,与泄露天机毫无联系。至于他不得善终,是因遭人陷害。

而袁天罡是算命先生,精通玄学,预测的事无不应验,这才称得上泄露天机,可是他比刘伯温长寿得多,享年八十七岁,而且是善终。


倚斋听风雨


历史上泄露天机最出名的三个人应该是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三人。前两位合作完成了《推背图》,刘伯温给后世留下了《烧饼歌》。这两本书中都有预言藏于其中,是后世把这三人封为“神人”的直接物证。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先后在公元634年、670年、1375年相继去世。

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袁、李、刘三人能在清史留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他们都是玄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著作。第二,他们都是有公职的人,而且还都是“高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袁天罡。

在大业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历史时期,穷困潦倒的窦轨遇见了年轻的袁天罡。袁天罡告诉窦轨,他的建功之地是梁州、益州方向。之后,窦轨跟随李渊反隋,屡立战功被封为益州行台仆射。窦轨为报答袁天罡指点迷津,把袁天罡举荐给李渊。从此,袁天罡进入了帝王的朋友圈,功名利禄水到渠成。

李淳风。

李淳风从小学道,师承南陀山至元道长。学成后通过刘文静的介绍,进入秦王府做文笔小吏。后世有人说,李淳风此举是已经预知李世民是未来的皇帝而提前抱龙腿。也有人说,李淳风当时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李淳风无心插柳。李淳风当初进秦王府的初衷已无法考证,但李世民确实登基了,李淳风成为了秦府旧部,自然也是李世民的“自己人”。

刘伯温。

刘伯温原本是元朝官员,但在官场上混不下去,无奈辞职,不得已过了一段隐居生活。直到公元1360年,朱元璋一纸书信把刘伯温请到应天(南京)担任谋士。当时朱元璋寄人篱下,日子并不是太好过。刘伯温的到来给朱元璋很大帮助,朱元璋脱离“小明王”自立这件事情刘伯温是主要推动者。最终,朱元璋登基称帝,刘伯温成为了皇帝核心团队成员。

背靠大树,平步青云。

袁天罡。

窦轨把袁天罡举荐给李渊后,李渊对袁天罡敬若神明。李世民登基后,对袁天罡的数术更为认可,很多国运大事都把袁天罡请进宫私聊。袁天罡生前最主要的身份就是太宗智囊,并无官职,但死后被唐高宗追封为“谏议大夫“。

李淳风。

最初,李淳风只是秦府文笔小吏,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登基后,李淳风向《戊寅元历》提出了18条合理建议,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最终,李世民采纳了18条建议中的7条。从此,李淳风完全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同时,封李淳风为侍郎,没过几年升至太常博士,公元648年,李淳风成为大唐帝国太史令。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淳风完成著作《乙巳占》,此书中把风力划分成八级,是世界上划分风力等级的最早著作(公元665年)。

刘伯温。

刘伯温和诸葛亮有点相似,都是被主公请出山的,日后主公都当了皇帝。这样的“剧本“已经注定他们都会是位高权重的人。朱元璋登基后,把大明太史令的职位给了刘伯温,日后又封刘伯温三等爵位诚意伯,死后追封为太师。刘伯温成为三国时期之后最著名的”军师“。

泄露天机,必遭天谴?

《推背图》《烧饼歌》两本书中都有对后世的预言,作为这两本书的作者,袁、李、刘三人的寿命如何呢?

袁天罡,公元547年至公元634年,享年87。

李淳风,公元602年至公元670年,享年68。

刘伯温,公元1311年至公元1375年,享年64。

在平均寿命偏低的古代,三位都是长寿,尤其是袁天罡,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用“老寿星“来形容了。


无笔史官


先说袁天罡。

袁天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没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贵,据说他能根据风声风向算命,而且精准度惊人,所以前来找他算命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找他算过命。袁天罡先给武元爽、武元庆算了一挂,说是能当上三品大官;又给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算了一挂,说是大富大贵,但命中克夫;后来保姆抱来了两岁左右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孩,袁天罡看了后,大为惊讶,说这个小孩有天子之相,但男孩只会早夭,女孩方能做天子。

房玄龄跟李审素也来找袁天罡算命,先给李审肃算了一挂,说他以后只能做五品官。后再给房玄龄算命,说他可官至宰相,李审素若想升官,还需指望房玄龄提携。李审肃不以为然,当时他和房玄龄混的都不咋地,他颇为好强,不相信房玄龄能比他混的好。



十年后,房玄龄果然当上了宰相,李审肃还是原地踏步。后来,唐高宗听说了此事,决定给袁天罡个面子,追赠李审肃为五品谏议大夫。

袁天罡预感到,自己的预言已经影响政治了,长此以往,自己必将卷入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于是决定告老还乡了,不久就死在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袁天罡最为著名的,还是其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据说此图不仅预测了后代诸多历史大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耻、鸦片战争,还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富强。

再说刘伯温。



刘伯温其实是个谋臣,以谋略见长,并不会算命,但民间传说却把他塑造成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预言家。

刘伯温最为著名的便是《烧饼歌》,与《推背图》齐名。传说朱元璋正在皇宫里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太监上报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想测试一下刘伯温预测能力,于是用碗将烧饼盖住,然后让刘伯温上殿。



朱元璋问刘伯温,碗中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算出来是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朱元璋又问大明王朝基业如何?刘伯温说,泄露天机,要遭天谴,恳请陛下免死。朱元璋赐了他免死金牌,刘伯温这才放心,于是做了三首预言诗歌。

此三首预言,不仅预言了靖难之役、土木之变、李自成起兵,甚至连清朝入关也一并预测出来。其实说到底,不论是《推背图》还是《烧饼歌》,都是后世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刘伯温和袁天罡只不过冠个名而已,哪有什么预言家!



刘伯温的结局令人感叹。刘伯温得了一场大病,朱元璋为表示慰问,派胡惟庸带着太医给他看病,刘伯温吃了太医亲手熬制的药后,不仅没有好,而且加重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已经心生猜忌,之所以让胡惟庸来探望,无非是来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死。


一半秋色


导语: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必遭天谴,但是,在历史漫漫长河里,也确实有几人泄露了天机,既然泄露了,那几个人的结局又待如何呢?

要说到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会算卦的,算来算去也就那么几个人,刘伯温,袁天罡,李淳风等,那么他们作为一代大师,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袁天罡和李淳风,此二人生于唐朝时期,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袁天罡则擅长根据风声风向判断吉凶,还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一次,唐太宗请他们推算大唐国运,结果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竟然足足推算出了唐朝两千年以后的国运气数。奇书“推背图”就是这两位大师所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

两位大师虽然预测了大唐国运,预测了武则天将入大统,写下了预测旷古奇书推背图,但是,两人均得到了善终,得到了老天的眷顾。



刘伯温:刘伯温生于明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擅长军事和演算。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他这一生很多预言都成了真,可惜,刘伯温功高盖主,朱元璋为了为子孙扫平障碍杀死了刘伯温。



汉成帝时期还有个有个叫严君平的人,此人就是一个算命先生,预测占卜还是颇见本事,他就曾提前了20多年预测到了“王莽篡汉”和“光武中兴”两个事件。后来他选择了隐居,也就是隐居的时候算出了这两件大事。可他虽然泄露了天机,但却一直到九十多岁寿终正寝。




看来泄露天机也未必会遭到天谴,还是可以得到善终的,不过,我确是这样认为的,天机不可泄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我,我就不愿意去占卜,去为自己算命,命中注定,自有缘分,没必要刻意的占卜预测。


唯恋无名


“天机不可泄露”是江湖郎中的一句口头禅,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当下,这帮人都打着算命、看相的旗号处处故弄玄虚、招摇撞骗。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江湖郎中逐渐失去存在的土壤,类似场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

所谓天机,是大自然的规律以及社会运行趋势,有识之士可以利用独到的眼光洞悉。历史上,不乏眼光超前之人,比如刘伯温和袁天罡,他们因生前多次精准的预测(在古代叫泄露天机)而被后世推崇。

明王朝的功勋——刘伯温

在民间,刘伯温俨然已经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的说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神预测《烧饼歌》,所言句句应验。

刘伯温一生足智多谋,思维缜密,对形势判断准确,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他是朱元璋的高级顾问,核心能力是谋局、布局、做局、破局、控局,帮助明军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出任御史中丞,背后站着一群浙东籍大臣,形成大明开国初年的浙东集团。与之对应的是李善长,他是淮西籍,位居丞相,背后是一群淮西的大臣,彼此利益相连,形成淮西集团。

朱元璋就在两大山头之间游走,构成一个权力的三角结构。三者之间有时斗得不可开交,有时关系缓和。面对朱元璋即将到来的“大扫除”,刘伯温提前辞官归隐。

1375年,刘伯温病重,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望。此时的胡惟庸已经是淮西集团的首领,刘伯温心里清楚,朱元璋派他来自然没安好心。反正自己病入膏肓,倒不如送朱元璋一个顺水人情。

御医开完药,刘伯温服用后更加不舒服。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跟他说服药后的情形。其实是想让朱元璋安心,自己真的时日不多,同时间接地給胡惟庸按上一个“谋害朝廷命官”的罪名。

几个月后,刘伯温交代完后事就卒于故里。到了明朝中期,刘伯温被朝廷封为太师,配享太庙。

隋唐第一预言家——袁天罡

在古代能人异士中,袁天罡被“神话”得最厉害的一个。例如传说中袁天罡的《推背图》能预测“清军入关”、“辛酉政变”、“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八国联军”等事情,就有明显被“神话”的特点,肯定是不真实的。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神话他,说明他有被神话的价值和基础,这也从侧面说明袁天罡的过人之处。

袁天罡是气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精通阴阳五行,凭风声风向,就能推测福祸,生前的许多预言后来都得到证实。

武士彟抱着幼小的武则天让袁天罡看相,故意说怀里抱着的是男婴。袁天罡看了一眼婴儿的相貌,惊叹地说“如果是女孩子,以后可以当皇帝。”

李世民当亲王的时候,让袁天罡预测自己能否当太子。袁天罡只说:“成吉不死,汝无机路”。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在玄武门扳倒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成了太子。

公元635年,李世民任命袁天罡为火井县县令,而袁天罡却请求辞官并对李世民说:“到了今天夏四月,我就要寿终正寝。”李世民同意他的请求。到了四月,袁天罡果然如期去世。

烂泥是扶不上墙的,盖起高楼大厦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才气纵横的人不需要神话,因为刘伯温与袁天罡本身就是神话。


秋媚读史


不是有三位泄露天机的人吗?还有谁?还有谁?一定是……天机不可泄露。

刘伯温的结局

刘伯温,名刘基,元末明初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预言家。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无所不能,因此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这样来看,刘伯温的能耐比诸葛亮还牛,毕竟刘备得了诸葛亮才只能三分天下,朱元璋得了刘伯温却能一统江山。

但这只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上刘伯温远不如诸葛亮的地位。别的不说,在开国功臣中,刘伯温仅仅封了一个伯爵,不但不是公爵,就连侯爵都没捞着,诸葛亮对刘备而言几乎是大半条命,刘伯温对朱元璋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不过,刘伯温有一点比诸葛亮强,他精通象纬之学,预测未来,他的作品《烧饼歌》是一部预言奇书,一下子预测了2000多年的重大事件,令人瞠目结舌。

历史上的刘伯温在明朝开国后不久,便急流勇退,申请退休回到老家。几年后的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在家中感染风寒,病情渐重,朱元璋知道后十分关心刘伯温的病情,专门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给刘伯温开具药方,足见朱元璋的重视。

但刘伯温照单服药后,病情非但没有转好,反而加重,不久便去世了。

后人怀疑朱元璋谋害了刘伯温,因为朱元璋一向以滥杀功臣闻名,何况刘伯温未卜先知的本领太过厉害,但刘伯温病逝时已经65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已是高寿。

刘伯温到底死于何病,是否朱元璋所害,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袁天罡的结局

相比刘伯温,另一位预言大师袁天罡就更加神秘奇异了。

袁天罡是唐朝人物,相比刘伯温政治家、文学家兼职预言家的身份,袁天罡是专业预言家,同时兼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他虽然干过一段时间县令,但时间很短,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看相算命和预测未来是他的主业。

袁天罡曾成功预测过杜淹、王珪、韦挺、窦轨、岑文本、房玄龄、李审素的官运寿命,甚至精准预测了刚出生的武则天将来一定会成为天子,这些都是正史中记载的。

因为袁天罡在当时的声名已经十分显著,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于是李世民把袁天罡留在身边,以备参谋智囊,一定程度上也是把这个“危险”的牛人控制住。

袁天罡的主要作品都是相书、天文书、风水书等,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天罡称骨歌》,以及他和弟子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都是天下奇书。

据说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二人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对以后的历史事件进行推演,李淳风越推越上瘾,一不小心就推到了几千年以后,他正要继续往下推演,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背,让他停下了,这便是《推背图》这本书名的由来,这本书可以说泄露了很多天机。

贞观八年(634年),袁天罡预测到自己有祸事上身,便申请退休回家,李世民批准了,还特意任命袁天罡为火井县令,让他回四川老家做官。

临行前,高士廉问他:“你这么擅长算命,你能算出来自己将来能做到什么官吗?”

袁天罡微微一笑,回答说:“今年夏四月,我命尽矣。”

不久后,袁天罡果然如期死于火井县令任上,终年89岁。

袁天罡和刘伯温都是奇人,但两人结局并不相同。刘伯温病逝,死因成谜;袁天罡成功预测,寿终正寝,这或许就是两人之间的水平差异,也跟所遇皇帝有关。试想如果袁天罡穿越到刘伯温的位置,面对朱元璋他能寿终正寝吗?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位泄露天机的人,分别是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他们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唯独不清楚的就是自己的命运。

袁天罡。

袁天罡是唐初人,武士彟在四川广元上当刺史时,袁天罡上门化缘。这天刚好武士彟不在家,于是杨氏让袁天罡给孩子算命。拉出来两个儿子,袁天罡大摇其头,说“仕途不顺,命途多舛,子孙富贵。”杨氏又叫出来两个女儿,袁天罡则说贵不可言。杨氏抱出来刚刚出生的孩子,袁天罡一看是男孩,十分惋惜地说“哎!这要是一个女孩,那是能当皇帝的!”

杨氏抱出来的这个“小男孩”,其实是女扮男装的武则天。武则天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预言当皇帝,袁天罡的观气算命功夫可见一斑!

袁天罡的几乎所有传奇故事,都和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野史记载,袁天罡成为晋王李治算命,批语是“观其气,呈龙虎之象。”袁天罡认为李治将来能当皇帝,可是当时李治只是唐太宗嫡子中最年幼的一个。李承乾当太子失宠了,魏王李泰得宠想要夺嫡,忌讳袁天罡,想要杀他。

袁天罡意识到了危险,就主动请辞,在老家四川火井县当了一个县令。

袁天罡计算自己的命运,也是确有其事。宰相高士廉曾问他“你算算自己的仕途和命数怎么样?”袁天罡知道,自己的仕途不由自己控制,而掌握在皇帝和宰相那里,于是袁天罡只是说“仆及夏四月,数既尽。”

袁天罡不敢说算自己仕途,只算了自己的死期。635年的农历四月,袁天罡去世,和自己推算的一模一样。

很多电影电视剧谈到的袁天罡帮助武则天登基,那全是无稽之谈。武则天登基时,袁天罡都已经死了四五十年了。

网上流传的称骨算命法,其实就是袁天罡的创举。称骨算命并不是把人的骨头拆下来称一下,而是通过生辰八字等数据,转化成一些形象化的重量,最终答案是某人命数几两几钱,对应不同的命运。

(称骨算命就是个娱乐,千万别当真)

李淳风。

李淳风和袁天罡同时代,有人说这两人是师徒、也有人说两人是同学,反正这两人肯定互相认识。

公元670年,李淳风第二次担任太史令,然后忽然去世,给人留下很多猜测。

野史记载,李淳风是被唐太宗毒死的,因为李淳风算的“女主武王当有天下”并不准,反而害他冤杀功臣。

可是唐太宗早在公元649年就先走一步了,不可能穿越到死后21年来杀一次。

事实上,李淳风死的时候已经68岁了,死在太史令的任上,差不多也算是寿终正寝了。要知道,唐朝的平均寿命才30岁。李淳风的68岁,相当于现在一个老人活到了120岁。

传说,李淳风和袁天罡一起给李世民算命,袁天罡一下就算出来李世民的命数,正要说话,被李淳风推了一下后背,袁天罡一下醒悟,闭口不言。因为这个动作,才有了第一奇书《推背图》。

《推背图》是唐朝以后最为有名的预言书。在流行的某个版本中,几乎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到21世纪的所有事情。当然,还有很多不知所谓的话,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

按照科学的解释,《推背图》只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知事认为,所谓的预言,全都不存在,要么是后人附会那些模棱两可的预言,要么干脆就是用迷迷糊糊的话去记载历史事件,说成是预言。

刘伯温。

评价刘伯温最为有名的一句话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在朱元璋集团中,只做了一个伯爵,当时朱元璋封了6个公爵,100多个侯爵。可见刘伯温并不受朱元璋重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刘伯温太聪明,知道了太多事,朱元璋不敢重用他,不听打压他。

朱元璋打压刘伯温的工具,其实就是胡维庸。当时明朝功勋集团包含两部分,一个是淮西集团,大都是武将,一个是浙西集团,都是文官。胡维庸依托淮西集团,对抗刘伯温的浙西集团,刘伯温为了自保,只好退居二线。

然而,胡维庸并不打算放过刘伯温,去探望刘伯温的病情,然后刘伯温就死了。后来,毒杀刘伯温,就成了胡维庸众多罪名中国的一个。

刘伯温没想到,神机妙算的自己,最终成了朱元璋制造胡维庸案的一个工具。


历史知事


袁天罡的结局

袁天罡死于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袁天纲死后葬在邛崃白鹤山,坟墓虽已被盗毁,但遗迹尚存。

刘伯温的结局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这就是两位后知千年前知五百年人神人的结局,皆病死,和凡人无二,生老病死而己,不落俗套!

其实所谓相术,不过是逻辑学,推理学,对细节的分析,加心理学,还有生活的沧桑磨励形成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性格真是能从面相行动说活中体现出来。

看下逻辑学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的,抓住本质,一般能抓住事物以的发展规律。

例如,通常王朝几乎三百年一个轮回,一百年左右是盛世,两个长命王朝中间再加一个乱世或短命王朝,以此类推!

当然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有长期细致的观察与总结。

看下推理学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例如,推理过程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会一下买这么些水果?小超市一般不打折,如果他是在楼下小超市买的,那么他只需要买一桶就好,多也就两桶。所以不是在楼下小超市买的。那么就是在大超市,大超市离他们家较远,一般不可能买这么多,除非水的折扣比较大。

那么怎么运回来的呢?只能是开车,打车和做公交都不太可能。为了买几桶水省下的钱去打车,好像还不够车费吧!那样没有意义。公交也不可能,因为他要拿着这几桶水去公交站上车,下车之后在从公交站拿到家,这中间的距离也不近吧,为了省几块钱这么折腾也不是很能说的通吧。当然如果说这水是别人送的就更说不通了。

那一定是前边那个大超市买了!

结论出来了!


再看下心理学

心理学是从人各方面掌握人的思维,行为的发展过程,并推出未来的行为举止!

不过心理学要和逻辑推理学结会一起,才能发挥出己知未来的能力!

例如,一少妇急忙找算命的,而此算命和她交谈了几句,立马下定论。

你家儿子豆腐吃多了,积食,吃点山楂,可好。

此女,大叫活神仙!

其实此算命的就应用心理字,逻辑推理学判断出来的。

  1. 天这么晚了,这么急连围裙都没脱,但也不是要命的那种急,除了亲骨肉,谁会让她着急,女儿不值当,一定是儿子。
2,围裙上有豆腐渣,豆腐吃多了容易积食。

所以,活神仙是没有的


而且,袁天罡的推背图也水分很多

 《推背图》第一次见于正史是在《宋史·艺文志》里,被列入子类中的五行类,但未题撰人。《宋史》是元朝的脱脱(公元1314—1355年)主持修订的,在他之前,南宋的岳珂曾经在著作中提到过本书。 岳珂《桯史》卷一《艺祖禁谶书》说:“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学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艺祖(按历代称太祖或高祖为“艺祖”,此处指宋太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图传已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乃命取旧本,自已验之外,皆紊其次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甚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      

从《桯史》上的记载来看,赵匡胤这着够狠,他打乱原作中未应验的部分的顺序并篡改了一些内容,再发回到民间以乱视听,从此之后恐怕最原始版的《推背图》就无人能识了。    在此之后历代都列其为禁书,当然也不能排除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受命于天而改动《推背图》,甚至连日本人在侵华期间都加以篡改以证明自己侵略战争的合理性。    

所以根本无法还原它的本来面目了。

有专家己确定现在流行版本的插图肯定是在清末以后时人改动而成的。

当然,刘伯温的《烧饼歌》还是袁天罡的《推背图》,也就是逻辑心理学统计学的集大成者而己,而且这种所谓的预测,不过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者是他们的造神运动罢了。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袁天罡编写的《推背图》,就跟刘伯温的《烧饼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所以,活神仙是没有的,请相信自然科学!


蓉儿是妹纸


三位分别是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他们神机妙算,又是否能算出自己的结局呢?(迷信内容千万不可相信,本文只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大家看看就好。)

袁天罡:袁天罡能力有多强?不仅宰相、太子曾请他算卦,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还专门聘请他为国师,请他答疑解惑。

但算卦太准常常也会招来杀身之祸。据野史记载贞观年间,袁天罡曾受邀为李治算卦。袁天罡经过一番严谨的占卜之后,答曰:“观其气,呈龙虎之象。”

通俗一点,即李治是未来的天子。这件事被李治的政敌李泰知道后,李泰十分生气,认为他在妖言惑众,便想除掉袁天罡。

不过袁天罡应早已预感到如果自己不远离朝廷,必将卷入政治斗争。不久就以年老为由,递交辞呈。李世民便让他担任四川火井县(即袁天罡老家)的县令。

据史书记载,在袁天罡准备动身时,宰相高士廉曾问袁天罡:“你为他人算卦如此准确,那你可曾算过自己的仕途?”袁天罡答道:“仆及夏四月,数既尽。”

而这位高人人生的最后一卦也十分准确。公元635年农历4月,袁天罡在火井县县令任期内去世。

袁天罡最为出名的是称骨算命法,并不是说真的把人拆开称一下。而是根据你的生辰八字,配备有特定的重量。然后根据这些重量,对应具体的命格。他把人的命运分为51种,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这一个是年份的重量

(这种说法是迷信,大家听听就好,千万不要相信)

李淳风:李淳风一生最有名的战绩应当是成功预测武则天篡位、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又因他和袁天罡私交甚好,因此有人说他们是师徒关系,而也有人认为他们有同窗之谊。正是这样一位传奇大师,死因却一直是个谜。

据史书记载,公元670年,李淳风二次担任太史令,但不久之后便毫无预兆的突然去世。一代大师突然羽化,官方又没正面给出原因,因此在民间,百姓们心中有自己的一个解释。

李淳风是被唐太宗毒酒赐死?对于唐太宗刺死他的原因,野史上也有相关的解释——担心李淳风泄露“武则天篡位”这一天机。但笔者认为这一版本并不可信,疑点有三。

其一,李世民驾崩于公元649年,而李淳风却死于公元670年。这之间相差了19年,李世民又如何毒酒赐死他呢?

其二,就算李淳风是李治奉李世民遗旨,因害怕李淳风泄露“武则天篡位”这一天机,而将他赐死,那么李世民为何不在占卜结束后立即将其赐死,反而要等19年?

其三,如果李淳风真的有如此强大的预言能力,又怎会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呢?


笔者认为他可能是因为过度劳累而猝死。李淳风二次担任太史令时已经68岁高龄了。

而太史令的工作并不轻松,不仅仅负责占卜、天文,还要负责编写史书和制定国家历法。如此繁琐的工作,这位高龄的脑力劳动者因此而猝死倒也不无道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合作了一本《推背图》。据说两人合力把未来推算到了2000年之后,还是李淳风推了一下袁天罡的背告诉他:天机不可泄露,赶紧回去休息吧。因此拆了这个名字。

之所以说两个人泄密,一个是两人对于天机的破解,另外一个就是留下了这本书。前段时间还有传言,这本书中的某一章节,讲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印度会攻打我们,如果想了解具体内容的,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下。

刘伯温:提及神机妙算,最先闪过脑海的一定是诸葛亮,除此以外,便是刘伯温。不过这神算刘伯温下场可就凄凉多了。

正史上说他是患病去世。患病不假,但是死因和当时正主朱元璋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就是朱元璋借刀杀人、兔死狗烹。



刘伯温患病,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去探病,并带上御医诊断。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服用之后更加病重,痛苦不堪。于是他婉言禀告朱元璋此事,结果朱元璋只是说让他安心养病这样的无关痛痒的话。

病情加重,自知时日不多,嘱托儿子的话也非常无奈。他表示本想写将自己的心得完全献给圣上,可惜胡惟庸当道,写了也是惘然。

刘伯温让他儿子在胡惟庸等人覆灭时,再将其临终遗言禀告圣上,真是可怜老臣的一番苦心。在明朝最困难的时候,刘伯温受命并创下辉煌。待到国家繁荣昌盛之时,却是他的死期。

据说刘伯温临死之前要吃一口烧饼,原来是朱元璋曾经诓骗他,想从他口中得知明朝是否可以千秋万代。于是就把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在碗下面,假装问刘伯温下面是什么?

刘伯温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朱元璋一看刘伯温如此神奇,于是继续问道:大明江山可以存在多久?这个问题不想回答,一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

不过刘伯温很聪明,说了一句万子万孙。毕竟这种几百年之后的事情,朱元璋还在不在都是另说了,有再多子孙后代都和他没关系了。

不过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杀了刘伯温,所以刘伯温在临死之前要吃一口烧饼。想在这烧饼上咬一口,破掉朱元璋的百年基业。因此才有了临死之前最后一个烧饼的故事。不过怎么看都像是野史,而且迷信内容不可信。
大概人各有命,谁也难违天命,即便是神算子,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史之策


在历史上,袁天罡和刘伯温均是历史上千百年难得一遇的人物,而人精通算术,若在西方哪都是大预言家一样得存在。刘伯温的烧饼歌,袁天罡的推背图无不是历史上少有的奇书,至于是否泄露天机,那便是玄学了,信则有不信则无。而二人的结局还都算是不错的。

刘伯温

刘伯温,青田县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后各知五百年,其是朱元璋之张良,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也官居要位,可以说为明朝的稳固与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抛出做官,刘伯温也可说的上是一个奇人,自称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可见其以在世诸葛亮自居,并且认为自己胜过诸葛亮。《烧饼歌》是中国古代一大奇书,记载的就是刘伯温与朱元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说出明朝的气运之事,朱棣篡魏,迁都北京均被预言了出来,准确至极。

刘伯温的最终归宿

刘伯温一生追随朱元璋,走也走不掉,离也离不开,虽一生立功无数,但是也因其才深受朱元璋嫉妒。刘伯温晚年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常常犯病,最终终于败在了病魔的手中,不治而终了。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被胡惟庸趁刘伯温患病之际,以送药为名,将其下毒害死,二是是朱元璋受意胡惟庸将刘伯温害死。但是我认为可能性都不大,因为刘伯温晚年身体确实不好,属于仅仅靠一口气吊着,不至于费此手脚,担如此大的风险再将其毒害。所以,我任为刘伯温是病死的。


袁天罡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相比于刘伯温,袁天罡显着更加的神秘莫测。袁天罡属于唐太宗李世民智囊团的一员,其担任的官职不大,但似乎那里有奇事那里就有袁天罡的身影。

一次袁天罡见到还属于婴儿的武则天,便大惊失色,对其家长说道:“此子相貌非凡,可惜了是男儿身,若是女儿身定为帝王命啊”,武则天的家人听后更为大惊失色,原来是此子确为女儿身,是因为自己喜欢男孩,方将其打扮为男儿身。多年之后,幼年时期的武则天长大成人,果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帝。

袁天罡最终归宿

贞观八年,袁天罡向李世民请命,想要回火井县老乡,做一个火井县县令,李世民许了,于是,袁天罡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火井县,并且在同年死了,一代高人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袁天罡为后世留下的最著名的就是其与李淳风所创的《推背图》,作为预言界的第一奇书,所预言之事,准确至极,一直预言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其中无论是唐朝的国运,还是以及中国的近代史,都是准确至极,堪称奇迹。

袁天罡和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传奇的人物之一,无论是刘伯温的《烧饼歌》还是袁天罡的《推背图》都令人叹为观止,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不能给出其具体的解释。而高人就是高人,无论其是否真的是泄露了天机,其最终均得到了善终,活到了老,并且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英名。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